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医学影像学概论PPT
医学影像学第一讲概论(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常规X线60年代US上世纪60年代CT70年代MRI80年代数字化影像CRDRPACS90年代X线的发现医学影像学MedicalImageology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imageology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Radiology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超声诊断学Ultrasonography,US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ionEmissionTomography,PET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影像诊断学的重点内容掌握不同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掌握不同疾病检查所需要的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各种成像技术价值和限度掌握疾病的基本影像特征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X线放射诊断学及CT诊断学,超声、MRI及介入放射学为了解内容。放射诊断学原理X光机的历史第一台医用X光机英国15岁的罗素.雷诺兹1896年我国自制医用X光管复旦大学周同庆1953年2009年11月X光机在英国伦敦科技博物馆被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之首X光机X光的发生-----X-光管玻璃罩保护的旋转阳极X光管真空X射线管X光管结构示意图阴极:螺旋形状的炽热的钨灯丝,发射电子电流真空玻璃管:X线管只有在高度真空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般管真空度1.33kPa-0.67kPa以上,高的在1.33kPa·0.93kPa阳极靶:吸收阴极电子,通过这些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射线X光的成像原理X光的物理特性X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约0.001~100nm医用X光波长范围约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能量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X光的特性穿透性X光管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光波长就越短,穿透力就越强。荧光效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感光效应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的图像生物效应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变化,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成像的三大条件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被穿透的组织和器官必须存在密度的厚度的差异必须有成像物质(X线胶片、荧光屏)X线图像的特点(一)人体组织密度: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X线图像密度:X线片上影像的灰阶X线图像的黑白与人体组织的密度相关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X线图像的特点(二)X线为复合影像X线图像系标准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密度、厚度、组织结构投影总合,将三维立体结构投影成二维图像,因而X线图像与人体组织结构相比,产生形态失真、放大及相互重叠AB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荧光屏---透视胶片------普用X光摄片IP板-------CR探测器----DR最古老的透视1896年巴黎报纸评论:任何一个疯狂的教授都可以使用X线看穿女士的外衣透视(fluroscopy)观察载体---荧光屏适用部位:机体天然对比较好的部位或能给予对比剂的部位,如胸部、颈椎等作用:观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消化道蠕动等。优点:简便易行,经济,结果快缺点:不能显示细微病变,密度较大的部位显示不清楚,无永久记录,不能前后比较,病人所受辐照量较大透视的图像特点与X胶片图像相反,透视的图像组织密度越高,图像越黑组织密度越低,图像越白透视的图像照相--X线摄影(Radiography)X线摄影胶片片盒胶片及读片灯箱X线摄影(Radiology)观察载体:胶片步骤:胶片曝光--显影--定影--水洗--晾干(或烤干)原理:X线可使胶片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感光部份溴化银还原为金属银,沉淀在胶片上,显示为黑色。未感光的溴化银脱离胶片,显示为白色适用:X线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佳,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目前主要用于胸部及骨骼检查CR系统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间接转化技术(需模/数转换),它将影像信息首先记录在影像板上(模拟潜影信息),再通过读出装置转换为输出信息(数字图像信息),成像环节相对较多,成像速度慢,图像质量稍为逊色,但是具有便携性,价格相对便宜CR的组成结构:由影像板(IP)与信息读出装置组成。X光人体IP板imagingplate电脑CR系统IP板CR图像DR系统(DigitalRadiography)D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直接数字转换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平板探测器(FPD)。成像环节少,成像速度快,图像层次丰富,影像边缘清晰锐利,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特别出色。价格昂贵DR图像X线摄影技术透视检查普通X线摄影(平片)造影检查造影检查适用于缺乏自然对位的部位和脏器,如腹部脏器,消化道等,引入对比剂(ContrastMedium),也称造影剂对比剂(ContrastMedium)高密度对比剂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用有钡剂、碘剂如医用硫酸钡有机碘剂无机碘剂低密度对比剂原子序数低,比重小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应用小消化道造影医用硫酸钡血管造影离子型碘剂(无机碘剂):泛影葡胺20世纪50年代研制高渗透压、疏水、副反应大,安全性较低非离子型碘剂(有机碘剂):碘普胺--优维显碘海醇--欧乃派克碘帕醇--碘必乐碘克沙醇--威视派克20世纪80年代低渗透压、亲水、副反应少,安全性高血管造影肾动脉造影空气造影气钡双相造影造影方式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达到靶器官,如泌尿系造景(IVP),胆道造影造影的副作用及处理检查前准备:询问过敏史,皮试造影反应: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麻疹等,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禁忌症:严重心、肾疾患,过敏体质处理:密切观察,积极抢救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必须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原理首选准确、无创、并发症少、经济尽量避免重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放射防护放射防护的必要性X线通过人体被吸收,也产生电离作用,并引起体液和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机能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效应。从辐射诱癌和其他因素导致死亡概率来看:吸烟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肾脏和肝脏CT检查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泌尿X射线摄影每万人死亡概率为2,腰椎X射线摄影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2,胸部X射线摄影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02。防护方法1.X线机及机房的设计:须考虑到防护措施2.安排检查: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尽量减少透视,提提倡高千伏HKV摄影。3.检查中: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事实上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cm。(患者距X线球管愈近,接受放射量愈大。)4.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因为这些X线被患者完全吸收,而对荧光屏或胶片都无作用。放射防护的必要性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X光及CT检查造成的。特殊人群的防护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对早孕妇女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早期怀孕第一个月内,胎儿对X线特别敏感,易造成流产或畸胎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睾丸受到照射。儿童:应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新生儿期的胸部X射线检查应严格控制,并应制定儿童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尽量避免非临床诊断范围的X射线照射。减小照射野,对非投照部位要采取屏蔽防护。工作人员防护原则1、时间防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有X射线场内停留时间。2、距离防护:一切人员尽量远离X线源。3、屏蔽防护:隔室操作。医生使用铅橡皮手套、围裙、眼镜、铅防护椅、铅脖套、铅帽等。4、在X线诊断及治疗过程中,X线管窗口或缩光器上要放置滤过板以吸收X线,而且要尽量缩小照射视野,防止散射面积过大。5、工作人员须佩戴放射计量仪并定期体检X线片的分析与诊断按照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区分正常、异常,鉴别伪影对异常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病变的位置、分布,病变数目、形状、密度、边缘、邻近组织、器官改变、脏器功能X线诊断结论肯定诊断如气胸、骨折否定诊断如双肺未见确切渗出、实变可能性诊断如:肺内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性质?肿瘤?炎性结节?其它?(最常见,意味着诊断医师没有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或观查)医学影像学第二讲概论(一)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CT成像基本原理HounsfieldG.N.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问世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CT机及CT检查几个重要的概念体素(voxel):CT形成的图像为横断面的图像,CT每一次扫描时对一个厚度为0.5-10cm的人体横断层进行扫描,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数字矩阵:扫描所得数据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attenuation)或称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数字矩阵。像素(pixel):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CT图像:由一定数目像素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构成的灰阶图。CT的图像特点空间分辨力可密度分辨力佳成像断面成像+多平面重建成像方式无创CT的发展第一台: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1972年4月一、二、三、四、五代CT设备螺旋CT(SpiralCT)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螺旋CTCT检查技术平扫(plainscan)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ment)动态扫描(DynamicScan)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CT,HRCT)CT新技术平扫增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动态扫描高分辨CT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MPR)表面重建技术(SSD)SSD-表面重建技术MIP(最大密度投影)MIP(二)血管重建技术血管重建-冠状动脉CT成像的优缺点优点: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多平面重建动态扫描缺点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低于常规X线摄影。CT血管成像的质量低于DSACT检查在肌肉、韧带、脊髓、神经系统方面也明显不如MRI检查以形态学诊断为主,功能性检查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提供生化方面的资料CT对于体内小于1cm的病灶,常常容易漏诊数倍-数十倍于普通X光摄影的照射剂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诞生与发展1980年11月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的Mistretta组和亚利桑纳大学的Nadelman组首先研制成功X线机+影像增强器+摄像机+显示器X线电视系统模拟视频信号计算机处理系统数字减影DSA图像DSA成像原理概念:DSA: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通过减影处理,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从而得到清晰血管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DSA机构成:包括X线管、影像增强器IITV、高分辨率摄像管、计算机、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数字荧光成像(digitalfluorography,DF)是DSA的基础,DF是用高分辨率摄像管对IITV上的图像扫描,从而将X线图像像素化和数字化。采用减影技术(techniqueofsubtrac
本文标题:医学影像学概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5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