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调研一、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一)选题原则【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要具备价值、创新、可行、科学四条准则,缺一不可】1、价值性问题必须有价值,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所选问题的价值表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1)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2)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2、创新性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独创性和突破性,选择问题要有新意是指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新设计中选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热点上选题;要从独特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进行挖掘。3、可行性可能性就是指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各种条件是有可能的,具备的。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2)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3)时机条件是涉及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发展成熟程度。当时机条件还不成熟,任何努力都是枉然。4、科学性选题的科学性,指选题应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否则课题就无法成立。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1)有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依据。(2)以理论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二)选题方法【选题的方法主要有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边缘搜索法、多维选题法、矩阵选题法、浏览捕捉法和追溯验证法】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没有一定之规,所以在此只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菜单选题法也叫分解菜单法,从一个总研究方向出发,不断地分解具体的因素,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可操作化。这种方法是将某一研究范围分成许多类别,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其中一个类别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当然,如果类别还不够具体明确,可再将该类的某一项分成更细的次类别,再进行选择,直至获得满意的课题为止。2、浏览捕捉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3、追溯验证法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三)选题注意事项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课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二、研究设计(一)选择研究方式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一种定量调查方式,是社会学经验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式。其最大特点是运用概率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在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调查结论或资料推论到样本所在的总体。社会调查的作用在于:能够在对大量样本调查的基础上,反映社会的一般状况;能够客观地、精确地分析社会现象;收集资料迅速,资料精确、可靠,调查结论概括性程度较高。但它也有不足:难以获得深入、详细的资料;无法了解具体的社会运行和社会行为过程,资料的准确性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2、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研究者必须长期生活在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甚至作为其中一员与被研究者共同生活,通过观察、访问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揭示被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及其方式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实地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是: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社区研究等。其优点在于:能够收集到比较深入、详细的资料,能够实地观察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过程,能够深刻”理解“被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图再现社会生活的“原生态”。不足:难以得出概括性高的、普遍性的结论,并且它所收集的资料的准确性、客观性会受到研究者的主、客观因素影响。3、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辅助性研究方式。社会研究中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性、非干扰性和无反应性。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统计资料分析法。文献研究由于是利用第二手资料,因此与其他研究方式想必成本非常低。但是,文献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难以估计其信度与效度。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最接近自然科学方法的,它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变量,然后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研究一般分为:实地实验和实验室试验实验研究能够准确测定变量的变异量和变异方向,运用一定方法对变异来源加以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创造特殊的环境减少外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但是,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观察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往往又是多因素的,因此对社会因素和外来因素的控制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实验对象有限,实验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二)研究的性质1、理论性研究(基础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调查来检验和发展社会理论的,是一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它试图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并从理论的高度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社会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演绎法”--从理论出发,通过建立和理论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研究假设演绎成一套系统的测量指标,对测量指标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对研究假设及其理论进行检验。2、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它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它必须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或者为改善社会状况、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咨询。3、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理论性研究的目的是建构或验证理论,应用性研究往往也需要从一定的理论出发,运用理论工具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2)有些研究课题可以具有理论和应用性双重特征,即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既希望对社会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又企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区别在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理论研究关注的是通过经验研究发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应用性研究关注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三)研究目的1、探索性研究是指对于没有人涉及过的新领域,或是一个新的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很少获得确定性答案,多数情况下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对于研究者的创造力与灵活性有很大的要求。例如1980年对于艾滋病的研究。2、描述性研究可能研究者对于某一个社会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想要对它加以描述,重点在于描述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于解释性研究的原因探索。例如: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分析得出“百分之十的父母对其子女有过虐待”。3、解释性研究当你遇到的是一个已知议题,而且对这个议题已经做过一番描述,你可能开始怀疑事情为什么会以现在这个样子呈现,这种试图解释事情发生原委的研究被称为“解释性研究”。例如:“对于父母虐待子女原因的研究”。(四)确定研究的分析单位、研究内容和时间维度1、分析单位(1)指一项研究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它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现象和个人行为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在综合的基础上,描述更大的群体或解释某些抽象的社会现象。因此,分心单位是社会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对于研究者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有很大的帮助。(2)分析单位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个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和社会事件。a.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人们使用的分析单位是不同的;b.一项研究也可同时运用多种分析单位;c.同样性质的研究课题,分析单位可以不同;d.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研究内容有一定关系。2、研究内容(1)社会特征社会特征可以描述分析单位的基本状态和特征,属于客观性资料。在对资料分析时,社会特征类资料是基础性资料,通常可以描述某类现象在某个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或者用来解释和分析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2)行动行动可以是能够直接观察到个人活动或社会活动,也可以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各种活动。它属于客观性资料。行动是社会研究直接研究的对象或内容,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实证资料。在研究“行动”时一般需要收集与研究有关的特定行动方面的资料,包括行动的内容、特点、过程、时间、地点,行动产生的原因、结果等。(3)态度和意见态度和意见属于主观性资料一般归之于价值取向类的研究内容。不仅个人和群体有价值取向,组织、社区甚至于社会产品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且,态度和意见很难直接观测到,研究者通常设计一组于特定态度和意见有关的指标进行测量。3、时间维度(1)横剖研究在横剖研究中,研究者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上进行观察。优点是简单、省钱;其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它最适合描述取向的研究。(2)纵贯研究在纵贯研究中,研究者检验人或事物在一个以上时点上展现的特征。它比纵贯研究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但比较有力,尤其是在寻求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描述与解释性研究常采用纵贯研究取向。(3)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者深入检验在某段时间内,出现在少数几个个案上的多种特征,个案可以是个人、团体、组织、运动、事件或是地理单位。所得到的资料通常非常详细,有助于研究者将微观层次、个人行动与宏观层次、大规模的社会结构与过程相结合。但是个案研究的不足是事件跨度可能很大。(五)研究方案的设计1、原则--遵循系统性、规划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2、具体内容(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或设想(3)说明具体的研究方式、性质、目的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形式(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具体内容(5)说明研究成员的组成和相关安排(6)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3、撰写要求(1)基本要求:文理通顺、重点突出、简明扼要(2)格式要求:a.提出和阐述研究的主要目的b.有关文献资料的真理和评价c.问题和假设d.研究方法的说明e.研究步骤的说明f.研究的重要意义g.经费概算三、社会研究相关问题(一)科学的抽样1、抽样的概念抽样,即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或程序。2、抽样的步骤(1)设计抽样方案。a.界定总体,即对抽样总体的范围和特征加以明确的说明;b.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即给目标总体下一个操作化定义;c.确定样本规模大小,再根据不同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2)抽取样本。按照抽样方案中选取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实际抽取总体元素,构成样本的过程(3)评估样本。3、抽样的分类方便抽样非概率抽样配额抽样雪球抽样抽样方法判断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整群抽样PPS抽样4、样本规模(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首先,抽样精度是指抽样中希望达到的精确度,抽样误差是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偏差,而偏差是由于样本与总体不一致造成的。即样本越小,与总体差异就越大,因此误差越大。由此推论到要求的抽样精度越高,样本规模则越大。其次,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给定抽样精度以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就越小,反之亦然。(2)样本规模估算公式:㎡×p(1-p)N=————————e^2(m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p是总体的百分比;e是抽样误差)(二)概念化与操作化【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从理论层次对概念含义加以说明;后者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从经验层次形成测量的工具性指标】1、概念化(1)定义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
本文标题:社会调查问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