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急救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1-常用急救技术及操作规程第一节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及操作规程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及时、规范、有效的一种急救措施。它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但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应慎用此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是以徒手操作来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徒手心肺复苏术常采用单人和双人两种方式。【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若无反应,继续予以压眶、掐人中穴等,无反应则可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立即给予人工呼吸。(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男性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以示指和中指指腹感触颈动脉。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2.评估环境患者是否睡在坚硬、平坦地面或木板,或硬板床上。3.操作者自身评估运作迅速,具有急救意识。【实施步骤】根据急救场所与施救者人数决定采用单人或双人徒手心肺复苏术。1.开放呼吸道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患者背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取仰卧位,移开被盖,将患者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解开上衣暴露胸廓,松解裤带。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③开放呼吸道,采用仰头抬颏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腔,口唇包紧患者口唇,保持密封不漏气,送气量见胸廊起即可,送气时间1秒,然后松开患者鼻腔让患者呼气,-2-呼气时间1秒,呼气时间时侧眼看胸廓是否回应。(2)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min。3.胸外心脏按压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4-1)。表4-1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成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呼吸道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颏法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道2次有效呼吸道2次有效呼吸道(每次持续1秒以上)(每次持续1秒以上)(每次持续1秒以上)呼吸频率10~12次/min10~20次/min10~20次/min(5~6)秒吹气1次(3~5)秒吹气1次(3~5)秒吹气1次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上两指胸骨正中乳头连线下一横指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2指(以环绕胸部双掌根手的拇指,二人法)按压深度至少5cm2~3cm1~2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100次/min100次/min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30:2/单人或30:2/单人或双人15:2/双人15:2/双人潮气量比500~600mL8mL/kg(150~200mL)30~50mLAED有AED设备条件下,请先使用AED除颤1次,不推荐使用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2)按压手法:术者以一手掌概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3-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儿童和婴儿因心脏位置较成人稍高,故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中部。对幼儿可用单手掌根部按压,对婴儿或新生儿可用一手的示指和中指挤压,或用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3)按压幅度:为保证按压有效,一般宜使胸廓下陷为儿童2~3cm、婴儿1~1.5cm及成人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5)按压频率:不低于100次/min,每连续按压30次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4.对于复苏有效患者,进行床旁监护和继续高级生命支持治疗。5.对于意识恢复患者,整理患者衣服、保暖,给予心理安抚和床旁守护,记录抢救经过。【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2.胸外心脏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3.胸外心脏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健康指导】对于意识恢复患者,安抚患者,嘱咐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效果评价】1.缺氧情况明显改善。2.瞳孔由大变小。3.动脉收缩压>60mmHg。4.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5.患者情绪稳定,无恐惧和紧张感。第二节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技术及操作规程【操作评估】1.迅速、准确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4-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不能少于5秒,不能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用物准备呼吸气囊(图4-1)、合适的面罩、供氧设备、抢救用物及抢救药物。3.操作者自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熟悉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方法;操作手法熟练。【实施步骤】1.摆好体位患者去枕仰卧、头后仰,清除口腔异物,如有活动性义齿应取下。2.开放呼吸道采用仰头抬颏法。3.将简易呼吸气囊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4.一手以“EC”(图4-2)的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气囊,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每次送400~600mL,频率10~20次/min。5.观察、记录病情并做好解释工作。6.整理床单位、用物,患者取舒适体位。【注意事项】1.面罩的选择决定最佳使用效果。2.应用氧气储气袋调节氧流量致使其鼓起。3.随时观察应用效果。4.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5.适当的的呼吸频率。6.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7.接氧气时,注意氧气管是否连接稳固。8.如果操作中单身阀受到呕吐物、血液等污染时,用力挤压球体数次,将积物清除,将单向阀卸下用水清洗。9.简易呼吸气囊的清洁与消毒①将简易呼吸器各配件依顺序拆开。②置入2%戊二醛碱性溶液中浸泡10小时。③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所有配件。④储氧气袋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⑤特殊感染患者,可用环氧乙烷熏蒸。⑥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后检查是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⑦做好测试工作,完好-5-备用。【健康指导】1.安抚患者,促进情绪稳定以配合治疗。2.交代患者应用简易气囊辅助呼吸后必须继续氧疗。应用氧气筒吸氧时,应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3.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效果评价】1.操作熟练,手法正确,实施有效。2.患者呼吸平稳,缺氧症状改善。3.呼吸气囊挤压力度和频率适宜,动作精炼。4.患者无病发症。第三节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心脏电除颤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心脏电复律。心脏电复律的方式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同步电复律是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触发同步装置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常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非同步电指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放电,常用于心室颤动的转复。【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1)病情状况:患者病情是否符合电除颤适应证,有无禁忌。(2)意识状态:患者是否有心脏停搏、意识丧失。(3)心电图状况:有无室颤波出现,要排除心电监测的电极脱落或心电波形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假性室颤波形。(4)除颤部位:是否有伤口、潮湿,有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2.评估用物(1)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好,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6-检查同步性能。(2)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心肺复苏所需的器械,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心电监测设备、呼吸机等,并建立静脉通道。3.评估环境操作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4.操作者自身评估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实施步骤】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2.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胸壁。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4.监测患者心律,判断心律失常类型,确认电复律方式为同步或非同步,选择合适的能量。5.正确安放电极板位置,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7.放电后将电极固定原位片刻,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8.如复律未成功,立即重新选择能量充电,重复以上步骤。9.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10.清洁皮肤,安置患者于合适体位。11.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12.记录抢救时间及过程。【注意事项】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位至少10cm。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4.运作迅速,准确。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7-6.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皮肤烧伤:因多次电除颤或电极板未紧贴患者皮肤所致。患者皮肤可有轻度的红斑以及疼痛,3~5日能自行缓解。如有出血、肿胀、破损皮肤消毒即可,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必律失常:除颤后可能发生多种一过性心律失常,室颤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阴滞等,应立即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和电起搏治疗。(3)心肌细胞损伤:多次电击除颤对心肌有直接损伤,放电能量越大,次数越多,损伤越重。可出现ST-T改变与心肌酶升高。放电对应的心脏位置早期病理表现为变性、肿胀,与热损伤的结果基本类似,后期可出现纤维化。(4)肌肉疼痛:电击时局部皮下组织或骨骼肌热损伤导致,无需特殊处理。【健康指导】1.患者除颤前若意识清楚,应向患者作必要的说明,尽量放松,避免紧张。2.嘱咐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效果评价】1.患者除颤部位皮肤完好无损伤。2.自主心律或窦性心律恢复,无并发症发生。3.情绪稳定。第四节气管内插管技术及操作规程气管内插管技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内,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效的肺通气或换气,是目前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两个主要方法(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之一。【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具有气管内插管技术的适应证或禁忌证。(1)适应证:①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会厌、声带水肿,呕吐物、血块等异物阻塞上呼吸道。②呼吸道的保护,防止误吸,吞咽不协调。包括昏迷或神志不清而有胃内容物反流,随时有误吸危险者。③保证呼吸道畅通,分泌物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需气管内吸引者。④通呼吸支持,呼吸衰竭,外科麻醉术后苏醒,颌面部、颈部大手术以及全身气管内麻醉的各种手术患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胸部外伤等。⑤心搏骤停而进行心、肺、脑复苏者,新生儿窒-8-息复苏者。(2)禁忌证:①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出血,严重出血性疾病。②咽喉部烧伤、肿瘤或异物残留者,严重气管内损伤。③主动脉瘤压迫呼吸道者。④颈椎骨折或脱位者。⑤张办性气胸未引流者。⑥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潴留,气管插管难以清除者,应考虑积极的气管切开。2.评估患者的病情口腔、鼻腔黏膜有无溃疡、破损,有无活动性义齿,评估呼吸频率和节律。3.操作者自身准备,熟悉气管托管方法,熟悉呼吸道生理解剖。4.清醒患者应当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5.环境评估环境是否适合气管内插管,一般应
本文标题:急救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0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