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青玉案·元夕》教案教师:乔梅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正确发音、解释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全文内容,分析并掌握比喻、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掌握渲染、反衬这两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了解辛弃疾及写作背景,重点鉴赏“那人”这一意象,把握词的主旨。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小组学习、理解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人关心国家及民族命运的高尚情怀。(2)学习词人资管淡泊、不苟流俗的优秀性格。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培养翻译古诗词的能力;认识并掌握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学习知人论世分析文本法;体味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第1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元宵节吗?(学生:喜欢或者不喜欢)为什么?(学生:······放假!)现在的元宵节放不放假是不是取决于寒假的长度?可是在古代元宵节统统放假!汉代1天唐代3天宋代5到7天明朝竟然长达12天!2、那我们可爱的古代先辈们会在这个假期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混剪视频,看看古人是如何度元宵的。(播放视频)古人会做的事情:放孔明灯、放烟花、猜字谜、放河灯······今天就让老师带大家走近《青玉案·元夕》,在词的艺术里领略宋代元宵夜的风采。二、教学过程(一)解题青玉案·元夕(提问:青玉案是什么?词牌名是什么?)1、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双调六十七字,押仄声韵,上去通押。2、词牌名,词在创作时字数、平仄等方面应该遵循的格式。3、元夕,词的标题,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天晚上就是“元夕”,也叫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猜字谜、放河灯等习俗。(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提问:1——2名学生,检查他们课前对辛弃疾的预习情况。)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1、作品:《稼轩长短句》、《美芹十论》2、流派: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代表词人。3、风格:以豪放沉雄、慷慨悲壮为主,兼有妩媚、明快、激励等写作风格。4、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其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2)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重用,最后含恨辞世。(三)整体感知全文1、朗读课文,要求发音准确、停顿合理、流畅、有感情。(1)请1——2位同学诵读,给予形成性评价;(2)强调重点字词的发音/字形:凤xiāo箫蓦mò然阑珊lánshān2、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指定句;注意分析该句有没有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果有,请说一说该修辞手法是什么。)小组任务清单:第一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第二组:宝马雕车香满路。第三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玉龙舞。第四组: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第五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六组:归纳总结这首词里运用到的主要修辞手法。上阙:(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花千树,烟火绽放之多之盛犹如千树花开。星如雨,形容东风吹过,漫天烟火如雨般飘落。修辞手法:比喻(甲像乙、甲类乙)——烟火比作花千树、星如雨——生动形象夸张——(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夸大或者缩小)——启发读者想象力翻译: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烟火纷纷,乱落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雕车:雕绘着彩纹的车子。修辞手法:借代(关联性;局部代本体——孤帆代船;特征代本体——白领代职场人;具体代抽象——烽烟代战争;工具代本体——宝马雕车代游人;)——引人联想,突出形象、鲜明特点、精炼文笔、更具体生动。翻译: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排箫玉壶:玉制的壶,比喻月亮。玉壶光转,这里指明亮皎洁的月光洒照下来。修辞手法:比喻——玉壶翻译: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明亮皎洁的月光洒照下来,鱼龙灯彻夜旋转舞动着。下阙:(4)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娥儿、雪柳:当时女子佩戴的事物。黄金缕:金色的衣带。盈盈:女子举止仪态美好。暗香:幽香。修辞手法:借代——特征代人(暗香代人)——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画面感。带着华饰、身着华服的娇美女子笑语盈盈地随人群移动,落染的香气渐渐飘远。(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度:千百遍。蓦然:突然,意外。阑珊:零落。衰落、萧瑟的样子。翻译:在人群中寻找他(她)千百回,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他(她)。(6)其他表现手法:A.渲染: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者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北,以强化、丰富艺术效果。——再现情景、渲染气氛、表现感情倾向(经常综合比喻、夸张、反复、铺写等修辞,以突出艺术效果。)B.反衬——衬体突出本体(利用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突出主要形象;反衬:有主次之分/对比:并列;)——鲜明表现主题。(四)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南宋元宵夜的美景美人,进一步学习了比喻、借代、铺陈、渲染、反衬等表现手法,也了解了爱国词人辛弃疾及其创作风格,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通过知人论世分析法,细细品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经典名句,想一想“那人”到底是谁?(五)作业1、继续查找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鉴赏“那人”形象。(六)板书青第一组:烟火繁盛玉第二组:游人众多案第三组:箫声动人、月光皎洁、花灯舞动渲染·服装华贵第四组:仕女华盛仪态娇美元遗香满路夕第五组:那人——个性美反衬第六组:比喻、夸张、借代第二课时(四)知人论世,鉴赏“那人”(提问:大家知道这首词创作的相关背景吗?请1至2位同学给大家简单的说一说。)(老师展示PPT并总结)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或二年(1174或者1175年)。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隆兴北伐失败之后的“乾淳之治”时期。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赵昚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宋军于一月之内恢复灵壁、虹县和宿州等地,威慑中原。后在金军优势兵力的反攻下,宋军主将不和,军心涣散,撤兵符离时遭到金兵的追截,损失惨重,只好再次与金国达成和议(1164年),史称“隆兴和议”,又名“乾道之盟”。和议主要规定:宋朝皇帝对金朝皇帝改称臣为称侄;改“岁贡”称“岁币”,并将“绍兴和议”商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南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予金国。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隆兴北伐失败后,赵昚(shèn)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辛弃疾力主抗金,奉行以战守国的政治策略。这与主流政治势力的“主和”政见相左,因此辛弃疾该时正落职闲居。2、运用知人论世分析法,如何解读“那人”的形象?作者的理想人格——自甘寂寞、淡泊名利、不苟流俗、志存高远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情感——失落、苦闷、哀怨、期许(五)作业1、在作业本上默写一遍《青玉案·元夕》原文,并抄写一遍翻译。2、品味语言并联想元夕夜之美,体味作者失落、哀怨、苦闷、欣喜等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3、了解中美贸易战相关背景,谈一谈你认为我国对此该怎么办。(六)板书知人:以战守国落职闲居论世:北伐失败报国无门隆兴议和哀怨愤懑乾淳之治不思进取沉湎享乐
本文标题:青玉案·元夕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1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