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蚩蚩(chī)愆期(yǎn)垝垣(guǐ)靡盬(gǔ)B.修姱(kuā)谣诼(zhuō)溘死(kè)方圜(guān)C.箜篌(kōng)伶俜(pīng)踯躅(zhū)三匝(zā)D.羁鸟(jī)葳蕤(ruí)玳瑁(mào)哺育(bǔ)思路解析A项,“愆”应读“qiān”;B项,“诼”应读“zhuó”,“圜”应读“yuán”;C项,“躅”应读“zhú”。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窈窕鼓瑟吹笙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伴抱残守缺D.托物言志越陌度纤弥漫倾慕贤才思路解析A项,“概”应为“慨”;C项,“伴”应为“绊”;D项,“纤”应为“阡”。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和体现,有的是春夏之际向天祈福或秋冬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思路解析A项,结构混乱,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B项,“不仅”位置不当,递进关系也不恰当。D项,语义重复,“所”与“攸”重复;表意不明,“不再”限制的范围不明确。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①《离骚》抒写理想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③富于写实精神④抒写爱国激情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⑥富于浪漫气息A.⑤②③①④⑥B.①④⑥⑤②③C.⑤④③①②⑥D.①④③⑤②⑥思路解析由分号可知这六句话应分为两组。根据其内容可分①④⑥和②③⑤两组,根据后文的“《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能判断②③⑤这一组应放前面,而第⑤句是总写《诗经》,③句是总结;同理也可确定①④⑥的顺序。答案A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下和语境中,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好恶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选自“人民网”)5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B.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思路解析从文中找到论述“诗歌批评”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代入,比较分析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走向前台”表述不正确,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这个作用。答案A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C.有人说到“底层写作”,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埋头、潜心创作。思路解析C项,表述不正确,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了原因。答案C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B.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好恶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艺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D.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是灾难。思路解析可根据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对选项进行分析或推断是否合理。B项,以偏概全,只是部分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好恶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答案B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座下缁白②四众③,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④,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鼎革⑤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改)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③四众:这里泛指听众。④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⑤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衡文评书衡:评价。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料到。C.至今学者称焉称:称赞。D.先生辄起而排之排:分开。思路解析D项,排:批驳。答案D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思路解析注意结合关键实词、虚词断开,如“然”“使”“者”“也”“哉”“耶”等。答案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流传。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思路解析A项,“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错。答案A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4分)(2)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4分)思路解析(1)注意“拊掌自豪”“虽”“浩”的意思;(2)注意“纵”“未几”“罹”的意思。参考答案(1)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2)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参考译文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1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