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健康评估4.老年人运动功能的评估及管理-41P
第四节老年人运动功能的评估及管理主要内容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运动概述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123344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一、运动概述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三部分运动功能评估:通过统一、规范、科学的方法对人体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和活动能力做量化评定并分析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二、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一)年龄因素:骨骼、肌肉、关节老化(二)营养因素:进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三)疾病因素:生理疾病(脑血管意外导致偏瘫)和精神疾病(帕金森病)(四)环境因素(五)其他因素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一)关节活动度(ROM)(二)肌力(三)平衡协调功能(四)肢体维度(五)步态(六)疼痛(七)心理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一)关节活动度(ROM)关节存在炎症、红肿、粘连、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病理情况,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二)肌力当老人存在功能障碍时,活动时间会减少障碍制动--减少活动--肌力下降--减少活动恶性循环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三)平衡协调功能常见的协调障碍有:共济失调、上肢摇摆、醉汉步态、震颤、轮替运动障碍,辨距不良、肌张力下降、书写障碍、运动转换障碍、协同运动障碍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四)肢体维度运动障碍急性期,相应的肢体维度会因炎症发生肿胀导致维度增加急性期后,运动功能未恢复者,肌肉逐渐萎缩,肢体维度会相应的减小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六)疼痛疼痛反应真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及由此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是一种复杂的自我保护机制。疼痛是运动障碍的重要临床表现形式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七)心理发生运动障碍后,老年认得心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言语少、脾气暴躁、自卑、沮丧等心理状态四、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一)关节活动度(ROM)的评估工具及使用方法(二)肌力的评估工具及使用方法(三)平衡协调功能的评估工具及使用方法(四)肢体维度的评估工具及使用方法(一)关节活动度(ROM)的评估工具及使用方法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关节活动度评定:是指运用一定的工具测量特定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从而对关节的功能做出判断。关节活动度的分类关节活动度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肢体被动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1)生理因素•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2)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关节内骨折或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以及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先天性畸形等关节本身的疾病或损伤。•关节外异常: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及粘连、瘢痕挛缩、骨折、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2.明确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3.指导康复治疗(4)测量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工具关节角度尺由移动臂、固定臂和一个中心组成。长度有7.5cm至40cm不等,测量时应根据关节大小选择适当的角度尺。(5)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正确摆放角度尺。•暴露检测部位。•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认真分辨运动终末感。•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上肢:肩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水平外展、水平内收内旋、外旋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指骨间关节屈曲手指——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骨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骨间关节屈曲肩关节1.屈曲、伸展•体位:坐位、立位。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转,前臂中立位,手掌面向躯干。•中心:肩峰。•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移动臂:与肱骨长轴相平行。•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向前上方运动;伸展是向后方运动。•参考值:屈曲0º-180º,伸展0º-60º。2.外展、内收•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外展ROM时肩关节无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前。内收ROM时肩关节屈曲20º-45º,前臂旋前,掌心向后,内收肩关节至最大范围。•中心:肩峰。•固定臂:与躯干纵轴平行。(内收)•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运动:外展是在额状面上向外方运动。内收是向内侧运动。正常值:外展0º-180º,内收0º-75º。3.水平外展、水平内收•体位:坐位,肩关节屈曲90。。•中心:肩峰顶部。•固定臂:垂直于躯干。•移动臂:肱骨长轴。•运动:水平外展,屈曲90°的肱骨向脊柱运动。水平内收,屈曲90°的肱骨向躯干运动。•正常值:水平外展0°-90°,水平内收0°-45°MMT的注意事项•1、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2、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3、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除重体位。•4、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5、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6、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孪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孪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8、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肌力评估一、肌力评估的应用•1、骨科伤病患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2、神经系统疾病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损害的程度•3、握力测试、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二、手法肌力检查法•手法肌力检查(manualmuscle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方法:实行MMT时,应让受试者采取标准受试体位,对受试肌肉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该肌肉完成受试动作的能力,必要时由测试者用力施加阻力或助力,判断该肌肉的收缩力量。•结果及记录:将测定的肌肉力量分为0、1、2、3、4、5级。每级的指标依据是根据受试肌肉收缩所产生的肌肉活动,带动关节的活动范围,抵抗重力和阻力的情况而定的。•0级:受试肌肉无收缩。代表符号为0(Zero),评定结果为:肌力为正常的0%。•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代表符号为T(trace),评定结果为:微有收缩,肌力为正常的10%。•2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处重力前提下做全范围关节活动。代表符号P(poor),评定结果为:差,肌力为正常的25%。•3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代表符号为F(fair),评定结果为:尚可,肌力为正常的50%•4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代表符号为G(good),评定结果为:良好,肌力为正常的75%。•5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代表符号为N(normal),评定结果为:正常,肌力为正常的100%。手法肌力评估方法•是根据待测肌肉选择适当的准备姿势,一般是固定关节的近端肢体,收缩待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作由下向上的运动。在检测3级以下肌肉时,可使肢体旋转90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用带子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运动,以减少摩擦力。•通过检查者触摸肌腹肌腱收缩感觉,观察运动幅度及对抗肢体重力,或检查者手法施加的阻力而完成运动的能力,以进行肌力的评估。肢体围度的评估工具•工具:皮尺测试时皮尺的松紧度适宜,以对皮肤不产生夹挤为度,测量围度处于水平状态
本文标题:健康评估4.老年人运动功能的评估及管理-41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4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