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
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1/152020年江苏省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必修一)总体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体的来说,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方面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重点。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具体来说,要说明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况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识别常见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常见的地貌是指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地貌成因不是重点。4.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等现象;大气水平运动是重点。5.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其地理意义,以水体类型知识作为辅垫;引导学生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6.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灾害。7.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空间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绕日公转轨道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或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2/15(1)普通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虽各具特色,但十分相似。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土星、木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②有液态的水(原因同上);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全球的热量平衡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⑵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可直接用太阳能发电,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例如世界许多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与光球层的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⑶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增强时,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⑷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考点5: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3/15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由地面到高空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海洋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而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考点6: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作用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山麓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作用U型谷、角峰、峡湾冰碛丘陵海浪作用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海滩考点7: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列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C0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辐射)。考点8: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大气削弱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4/15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此即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得很低,容易出现霜冻。考点9: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面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较的;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状况相反。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考点10: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⑴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5/15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以水资源为例⑴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最大水体是冰川水,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⑵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变率大。⑶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⑷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包括两方面: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修建水库等;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的节约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治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⑸总体来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考点11: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⑴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另外,一种自然灾害也能引发其它自然灾害,如我国西南三省,地震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⑵危害: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就较小。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6/15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受到很大影响。及时预报,做好预防地震东南沿海和云南、西藏地区各季节均可发生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释放出来,引起地面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时发生火灾加强地震研究和预报,实施预防措施。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必修二)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7/15总体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特点可以讲,但不是重点。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不着要求。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4.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是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5.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概括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聚落”和“商业网点”为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6.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7.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地理信息技术在交通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例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德国、日本、美国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尼日利亚、印度中国由于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模式接近“现代型”(低低低)注: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国家人口问题表现影响措施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加大对经济、就业、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实行计划生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和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的现象。⑵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宗教迫害、战争等(推力因素);吸引人们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8/15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兴产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等(拉力因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现代社会,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考点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⑴环境承载力又叫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影响其大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⑵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考点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⑴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功能区分布特点住宅区最基本、最为广泛的功能区商业区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⑵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多核心模式,未来以人为中心的“田园城市”。⑶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历史原因北京市中心由于历史原
本文标题:江苏省2020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详解(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5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