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球的形状与大小》。通过视频,我们看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太空中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可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浅显的事实,人类对她的认识过程,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具体是什么形状,她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空间的存在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主备人李玲参与备课人王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养成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学情分析本节课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这两个课标点整合成一课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升华。虽然难度较大,但意义极大。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1、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盖天说(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图片展示“盖天说”---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1)张衡提出“浑天说”(图片展示)---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2)亚里士多德观察日食(动态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3)毕达哥拉斯海岸观船(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4)道具演示小船在平面和曲面上的运动。3、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2)动画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4、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5、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结合地图册和课本图文资料,了解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结合地图册和课本图文资料,了解近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结合地图册和课本图文资料,了解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了解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养成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描述地球的大小。1、给地球量“身材”,先量“腰围”---赤道。依据毛主席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推算地球赤道的周长。依据周长计算地球的赤道半径。2、科学家测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相差21千米,总结地球的形状:并非正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3、图示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指标:赤道周长;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4“看谁算得快”,学生做简单的计算,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大小。5、观看视频《斗转星移》视频片段,对比太阳和地球的大小,感受宇宙的浩瀚。依据老师给出的情景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依据赤道周长计算出赤道半径;掌握表述地球大小的几个指标观看视频,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通过从古至今对地球的认知过程,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大致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你学会了吗?”,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1)你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了吗?(2)你知道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例证: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多媒体展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探究中知道地球的形状,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对是行不通的。
本文标题: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5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