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思路指导
2016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2017复习思路指导通钢一中隋玲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分析近3年全国卷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三、突出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考查•四、以新的史学研究范式作为问题呈现的视角,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五、突出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整体发展线索的考查,总体上看侧重考查中国史的内容•六、直面时政热点和周年热点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特点是运用相关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能力•从下表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原因型试题在近3年历史学科试题中的比重题型/年份201420152016必修选择28、29、30、31共4个16分26、27、29、30、31、35共6个24分25、26、29、33、34、35共6个24分;必修材料41(10分)40题(2)12分;41题10分40题(2)6分选修45(1)6分46(1)5分45题8分47题5分选修47题(2)10分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因果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纲中所强调的三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因果型有两种形式:•(一)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题干中常用标志性的词语“原因是...”“目的是...”“意图是...”“为了...”“动机是...”•(二)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在题干中常用标志性的词语“影响”“结果”“有利于”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针对高考历史背景(原因)问题命题高频出现的趋势,在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提高背景问题的教学,首先,弄清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的基本概念,其次,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原因的能力和区分不同原因的能力•以2016年卷为例:26题、33题、29题、34题、35题都考察了历史背景。其中33题考查重要原因,34题考查主要原因,35题考查主要目的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重要原因:2016年全国Ⅱ卷33题•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主要原因:2016年全国Ⅱ卷34题•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B)•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主要目的:2016年全国Ⅱ卷35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D)•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要想区别这些原因,首先要明确概念: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直接因素,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3、主观原因,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称主观原因.它是人为的因素,即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它与客观原因相对应.4、主要原因: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般来说分析主要原因应主要考虑内因和主观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等因素中,内部的、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根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必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0题•材料一: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必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0题•材料二:《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选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7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前)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可把握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分析背景时一般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着手,或者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考虑。综上所述,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可见有时背景、原因可以通用。但严格来说它们是有区别的,背景所包含的内容比条件和原因所包含的内容更宽泛,覆盖的范围更广阔,原因背景的组成部分。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说明、反映型选择题提问项一般有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关键词。是考查记忆、提取、比较信息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实质上也是一种理论推断题•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说明、反应型选择题在近3年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比重:2014年2015年2016年25、26、27、29、32、33、34、3525、26、27、29、33、3524、27、28、30、31、32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一)充分条件型:•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这类题难度系数不大,因此我们将不展开介绍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二)不充分条件型:•该类型题目提问项通常为说明、表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可能构成某种条件,这种条件往往不是充分条件,结论通常是或然性•这种题型是运用了选择题题型自身特点,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而使得题干所列前提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得出预期结论•由于题支所列结论大都是或然性的,因此需要在题支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可能性最强的结论方可入选。该类型选择题需要学生已学知识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解决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说明、反映(不充分条件)型选择题举例:2016年全国Ⅱ卷27题•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B)•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说明、反映型选择题的启示•由上例可知,推理型选择题考查功能强大,以推理能力的考查为主•同时,由于该题型题干部分往往采用材料呈现的方式以及考生必须补充相关知识才能有效推理,因而实际上加强了对史实再现和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等能力的考查,难度明显增加,因而成为区分度最大的题目之一•要答好这一类型的题目,扎实的知识是基础,较强的推理能力是关键,因而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强化双基和针对性地练习三、突出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考查•随着计量史学的发展,近年来数据型考题频频出现。•数据型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的特点,其重点在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数据型试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形式:•(一)从“数据比例的变化”着眼•(二)以“时间点”为主要线索三、突出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考查•(一)从“数据比例的变化”着眼:2015年全国Ⅱ卷34题•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三、突出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考查•(二)以“时间点”为主要线索:2015年全国Ⅱ卷33题•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如右下角•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年代1870年1896—1900年1913年比例78%74%72%三、突出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考查•数据分析与图表解读能力试题的启示•处理数据图表试题要做到•1、细心全面,切忌浮躁,抓住一点信息就仓促下结论作出选择•2、将试题中获取的信息与教材所学知识相结合,做到所选结论有理有据四、以新史学研究范式作为问题呈现视角•新史学范式之全球史观:2016年全国Ⅱ卷28题•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四、以新史学研究范式作为问题呈现视角•新史学范式之现代化史观:2016年全国Ⅱ卷31题•“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四、以新史学研究范式作为问题呈现视角•新史学范式之社会史观:2016年全国Ⅱ卷40题•材料一:四、以新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思路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7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