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标题含义及作用【题型问法】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文章以XX为题,有什么作用?3、本文为什么以XX为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本文换成了一个标题XX好不好?为什么5、从全文看,题目中的“XX”指什么?6、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字面的、在文中浅显的)+深层含义(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如:《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孔乙己》2、体现主要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揭示(暗示)文章的主旨。如:《伟大的悲剧》4、贯穿全文的线索。如:《羚羊木雕》5、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读者兴趣。如《大自然的语言》6、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后文揭开谜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题型答法】1、标题的含义:联系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作答。例如:a、《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结合标题,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答:是指“我”学钢琴的十年生涯,一个“拴”字写出了钢琴把“我”的生活困住,带给“我”的不自由和痛苦。b、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答: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2考点二:文章线索及作用【题型问法】1、“XX”(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2、留心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3、分辨明线和暗线;4、思索文中出现的抒情、议论性语句。【题型答法】文章以“XX”为线索,故事情节围绕其展开,贯穿全文。串联事例(情节),塑造了……的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例如:《藤野先生》一文双线并行,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明一暗,贯穿全文。考点三:加点词含义及赏析【题型问法】1、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XX”的理解。)2、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加点词语能否换成“xx”)?为什么?3、画线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4、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5、请赏析句中加点词。6、文段中写“xx”的用意是什么?7对“xx”词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题型分析】1、加点词含义:本义+语境义2、加点词赏析,有的加点词明显带有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或表达技巧,如改变感情色彩),有的没有手法,都需要带入到具体语境中考虑。【题型答法】1、加点词含义:①解释词的本义;②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③联系中心,回答“表现了……表达了……”2、加点词赏析:①点出词的手法(或特征,如叠词);②写了什么;③手法效果;④情感态度。例如:发出“哎……哎·····”的音节,脸色有点谄.(chǎn)媚.的笑。——贬词褒用。“谄媚”本指巴结、讨好,在文中指老太太对愿意与她交流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太太迫切地渴望与人交流的样子。老太太还在慢条斯理地用没有牙的牙床磨油饼,磨得好写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太太吃油饼时动作慢、很享受、很舒适的状态,体现出老太太对生活的热爱。3考点四: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题型问法】1、从全文看,第“xx”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2、第“xx”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插叙的作用】1、对某事的原因作补充交代;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使故事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4、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精神);5、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倒叙的作用】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题型答法】1、插叙:插入了……(概括插入的内容),交代了……的原因,为下文的……作铺垫,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的……情感、思想、性格、品质。2、倒叙:将……(概括插入的内容)放在文章开头,引出了下文……(或者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补叙:补充交代了……人物的……情节,使情节(或者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完整,突出人物的……品质(精神),有出人意料(或者震撼人心或者回味无穷)的效果。例如:插叙,交代老铁作为小河义务巡河员尽职尽责的事件,为下文写老铁成功拖住儿子,阻扰偷捕行动作铺垫。倒叙,好处是:①写出了舰长即将退役,故地重游。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②先告诉结果,使小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生动4考点五: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就是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气语调等,结合句子在文中的具体语境,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语境义、或句子隐含的意思,作出恰当的解释。【题型问法】1、请回答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3、作者在结尾处认为“xxx”,请谈谈你的理解。4、文中“xxx”句,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题型答法】首先解释句中关键词(或短语),然后结合语境解释关键词(或短语),最后按照着原句进行“复述”。例1: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这个句子直指文章的主题,同时这个“光”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在解释的时候要结合语境、主题做出相应说明。——①“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②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③它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无私奉献的人,不能做自我张扬的人。例2、作者文末说:“三月,适合缓步..。三月,仍是春天。”如何理解?——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于三月,对于人生,我们应该细细鉴赏,才能领略其韵味,才能感悟人生;二是三月虽然春寒料峭,却已是春天,人生虽有坎坷,仍是精彩。5考点六:句子赏析及作用【题型问法】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方法(人物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3、请你品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品读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题型分析】A、中考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表达了……,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拟人:“xx”词将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动作、情态、心理等),表现\表达了……,语言生动形象。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了……思想感情。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来醒目,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排比:句式整齐,有力的写出了……的特点,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的情感。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思考,引出下文……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反问: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感情(或特点)。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强调了……内容(或情感)。层次清楚,节奏感强。B、表现手法及写作手法: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象征、衬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寓意、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开门见山、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C、句式特征角度:骈散句(更富有诗意);长短句(错落有致);双重否定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词贬用(讽刺、针砭)、贬词褒用(赞扬、歌颂);拟声词(生动形象,使人产生联想、身临其境)6D、句子作用:从结构上(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紧凑连贯\\\\\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相呼应,突出文章主旨。)+从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情感,表现·····品质或性格,反映……社会现象。)+表达效果(同“句子赏析”做法)【题型答法】A、①运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句式);②表现了……的特点(或心情、或道理);③表达了作者……·情感。B、①结构上:……·;②内容上:……;③(表达效果)……·例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③全句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和昏暗的环境。例2、赏析“母亲出来了,挡在窗前。”的表达效果。——①运用了动作描写。②“挡”这一细节,简洁传神地写出母亲担心“我”会因落叶而触景生情,故意为“我”挡住伤感与失望,③表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7考点七:文段的作用【题型问法】1、文中某一段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2、文章开头段(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文章某一段删掉好不好?为什么?【题型分析】1、在内容上:①这一段(一句话)写了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或思想);③扣住本文的中心去讲它与中心的关系。2、在结构上:开头段: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中间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结尾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结束(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题型答法】1、开头段:①写了……内容,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③照应题目,开篇点题;④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⑤交代了下文……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⑦点明(暗示)文章主旨……⑧环境描写,写了……(概括特点)的环境,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物……心情。2、中间段:①写了……内容;②过渡段(或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或相照应),突出中心。3、结尾段:①写了……内容,总结全文;②照应题目(点题)、或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点明中心(再次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④警示人们……,引起对·····的思考(或对……问题的重视),呼吁人们……例1、结合全文谈谈对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①照应文章标题“尘埃深处是繁花”;②总结全文;③深化中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要迷茫绝望,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战胜自我,相信风雨后一定会有彩虹。例2、结合全文谈谈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紫藤萝瀑布》)——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驻足观赏紫藤萝这一情节,为后文描写紫藤萝埋下伏笔;③暗示了作者忧伤的情绪。例3、——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交代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努力与贡献,引起下文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衔接自然,使行文水到渠成。8考点八:表现手法及作用【题型问法】1、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选文第x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3、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题型分析】表现手法: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象征、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寓意、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开门见山、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作用:1、正侧结合——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2、动静结合——增强画面的丰富性,营造独特的意境,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8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