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手段))5.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6.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7.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孟禄)(4)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米丁斯基、凯洛夫)8.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9.古代教育的特征:(记忆:等升内地房租)教育具有等级性、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内容形式单一教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教育方法主要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10.奴隶社会的教育:夏朝时期:出现“庠、序、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古印度:教育内容《吠陀》;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字、书写、执政古希腊:斯巴达:军人和武士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11.封建社会的教育: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清末:官私学并行;四书、五经;科举制(隋唐)教会学校:七艺;培养教士和僧侣;宗教教育骑士学校:七技;培养贵族子弟;家庭教育12.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记忆:多生扑克)①教育同生产劳动由相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13.现代社会的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班级授课制;科学知识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全民多现身)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15.近现代教育的变化和表现:(记忆:公历十一)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义务教育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1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日益多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7.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记忆:全种灵光石)18.《学记》是中国和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9.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孔子:《论语》;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知识就是力量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指导人怎样去过完美生活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平行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影响广泛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记忆:姆有掌握,纳来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20.教育功能的类型:(1)作用对象: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作用方向:正向: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消极影响和作用(3)作用呈现方式:显性:预期性隐形:非预期性21.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记忆:内人解手龟速)(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途径(3)教育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记忆:唠嗑技巧)2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记忆:零售木头)(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记忆:人民私欲)(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24.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知识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的环境和模式(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记忆:墨水传遍内环)(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传承、选择、融合、创新(记忆:宣传融创)25.人的发展规律:(1)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2)阶段性(从实际出发)(3)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抓关键期)(4)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学校教育、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2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更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记忆:母鸡组团钻空)2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记忆:归家寄腌菜)29.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30.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31.三种典型学制类型:(1)双轨制:(英国)一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一是为劳动人民子女建立的(2)单轨制:(美国)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3)分支制:(苏联、中国)上通(高等教育)下达(初等教育),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学校)畅通32.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只颁布未实行(2)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许男女同校(3)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4)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六三三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34.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2)普及性(3)免费性(公益性)(1986年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763年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5.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36.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注重教育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3)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培养“自然人”)(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5)生活本位论(斯宾塞,为完美生活做准备)3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8.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射箭全十个)(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9.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0.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41.五育之间的关系: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灵魂和统帅作用,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起着物质基础作用,美育是动力,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作用。42.简述智力与知识转化的条件:①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知识;②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③重视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二)中学课程1.“课程”一词最早见于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课程的类型:(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杜威“连带学习”,克伯屈“附属学习”3.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通过分科教学,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①知识是课程的核心;②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③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④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⑤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二)活动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克伯屈)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学生(活动)中心主义课程理论: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②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③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④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三)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一)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三)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5.课程内容(文本)的表现:(1)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3)教材(教科书):编写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6.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记忆:学科内容瞬间射死)(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
本文标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0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