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docx
当今社会是一个令人迷惘的社会,人类社会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饱尝了工业社会带给人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诸多痛苦,这引发了我们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生存空间、价值观念的强烈反思。在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时,环境艺术设计自然成为思考和选择的重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必要性环境艺术设计即环境、艺术、设计三者的组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更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1环境艺术设计目标追求要求运用生态理念生态学是专门研究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重要思想是强调人与自然、人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要在保证人们良好生活质量和各项基本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以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减少物质、能量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与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要求环境艺术的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时,将人与自然看成统一的整体,注重艺术设计的持续性、循环性、多样性、高效性、舒适性。1.2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取向要求运用生态理念从生态学角度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追求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和生态价值观。在生态伦理观上,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是人类平等、人与自然平等,是以尊重、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在生态美学观上,生态美学观在追求形式上生态美的同时,追求本质的生态平衡,进而创造出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创造出美感;在生态价值观上,过去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经济增长为单纯目标的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对人类自身行为加以适当控制,人类还可能面临更大的生态危机,面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价值观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可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取向,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1.3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则要求运用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遵循尊重自然、最小干预和最大促进、科学指导、艺术参与的原则。尊重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本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人类活动肯定会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但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尽可能减少人类的干预,并尽可能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制造出高品质产品,以减轻人类消费对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通过设计师的手笔,创造出既既包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需要的新环境。可见,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决定我们必须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始终。2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途径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2.1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设计与保护,也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以此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此同时,设计师还要利用生态设计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和破坏,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保障环境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恢复与促进,也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实现生态恢复与改善。设计师要探索用生态的方式,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对被不断增加的废弃物占领、被生产生活破坏的场所进行生态修复。2.2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补偿与保留创新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补偿针对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及非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设计师要注重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补偿性的艺术设计,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设计手段和景观元素来减少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性恢复,如鼓励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转而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保留与创新,包括对设计对象原有元素的保留、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者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以减少对设计对象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2.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开发与能源利用能源循环、物质再利用应该贯穿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始终,设计师要尽可能开发、利用各种再生性资源,实现对设计对象资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功能拓展。首先,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材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自然循环系统的构建。如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成为资源开发、废物利用的典范;其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强化场地的自我维持。如设计师在上海的梦清园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系统,并设置了采集太阳能、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动力源,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内涵;再次,要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包括控制化石燃料类能源的使用量,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蓄热,利用垃圾焚烧余热的能源系统,等等,都是高效利用能源的探索和尝试。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要求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系统多元的原则3.1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意识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与联系,注意与环境历史和未来趋势的联结,注意生活与工作的联贯,注意时空的连续性、现实的整体性。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同时也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过程,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具有双重责任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要给人们提供优越的物质享受,还要有效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此外,在公共建筑、社会性环境设计中,设计师还应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要了解建筑施工、投资标准、技术指标、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所提的设计方案既切实可行,又能满足人们的潜在需要。3.2坚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最终的目的是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可持续思想,也就是要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阳光、风向、水体、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条件,积极探索、构建舒适、自然协调、和谐共处的物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总之,可持续思想作为最贴近人、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环境布局的整体设计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以巧妙方式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构建良性互动、持续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3.3坚持系统多元的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环境艺术本身是由包括物质形态要素、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等在内的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也是具有特定结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角度加以综合考虑、整体权衡;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在承接传统元素的同时,也要重视注入新要素,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注重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注重人与自然、社会、时代的协调统一,使设计作品朝着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作者赵科军单位常德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参考文献[1]董俊超.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美术教育研究,201612.[2]姜彬.从生态文明角度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经营管理者,201534.[3]李卫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5.[4]何华.基于生态视野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美术教育研究,201511.[5]朱治鹏.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1099×10/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美国胸科学会(ATS)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每日177μmol/L(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20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成人HAP,VAP,HCAP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HCAP的病人范围:在90d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
本文标题: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2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