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收获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即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起来,这是理论界的共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为关照。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时代性和实践性。依据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内容和特点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相互承接的两大发展阶段,产生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两大理论体系。在9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全面把握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特征,强固这一根本特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握科学内涵、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基本规律,是为了更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和当代中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着重关注三大基本问题:一是必须密切适应时代的新变化,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扣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时代新变化提出的新问题。二是必须适应国情的新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紧扣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过程中的新期待,深入研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围绕新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必须密切适应执政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两大主题,紧扣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各种新考验,深入研究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执政新要求提出的新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们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里讲的“最新”,是一个历史性的“时代”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回答中国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而形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它的当代性,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有一个不断“当代化”的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这一点,在当前,一方面要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此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另一方面要充分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社会和谐,更加注重把握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遇到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注重分析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总之,要“大力进行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世界上没有抽象真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在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独立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当然,在中国更不同于其他各国,因为中国在国情上更具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体现了真理的过程性。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永恒真理。事物是过程,实践是过程,认识是过程,真理也是过程。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它之所以没有成为历史的陈迹,关键就在于它与时俱进,当代化是其永恒的追求。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化的统一体现了真理具体性与过程性的统一。中国化内在地包括当代化,但当代化并不等于就是中国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一面。国际环境历来是我们党确立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也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研究中国国情,认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同时他又十分重视研究世界,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自力更生是我们基本的立脚点,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邓小平同志在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他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既立足中国国情,又放眼世界。
本文标题: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有哪些收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2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