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课结构第一框: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第二框:“文革”中的“教育革命”;第三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基篇;——挫折篇;——发展篇;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奠基挫折蓬勃发展example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6.72%12.21%15.88%23.5%2001年1997年1990年80年代初(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新中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人民大众服务4、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1)背景:2)提出:3)内容4)作用: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5、新中国的教育成就;——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example“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文革对教育冲击:1)学校“停课闹革命”。2)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毛主席,你是我的偶像——一个毛主席的超级FAN•当时的人们都以拥有毛主席像章为荣。一个老乡因为有亲戚是军属,得到一个有碗口大的像章,异常兴奋,视若珍宝。在邻里间炫耀过后,用一件最柔软、崭新的衣物包了,放在箱底。数月后,与其有过口角的人带人来抄家,箱底抖出被珍藏的像章,像章主人亦被打成了反革命——用•内裤包住主席,是何居心?我妈妈读小学的时候是红小兵,他们经常分小组去田间地头寻找走资派,就是一些挑着担子卖小东西小食品的农民,一次放学以后的例行巡视,他们遇到这样一个农民大叔,他们追,大叔跑,妈妈笑着说他们跑了好久好久,七八个孩子追着一个大人喊打,后来那个大叔可能实在跑不动了,一撂担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一位我尊敬的老师告诉我,他见过一个挑粪的,买了一个毛老头的石膏像想放在家里,因为双手要握住扁担两头的麻绳,又没有地方装石膏像,就拿了一根绳子把石膏像绑起来挂在扁担上,结果被别人看见,说他是反革命分子,居然敢把伟人绑起来上吊,还被大粪熏。然后就被人打到吐血。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教育革命”1)教学体制:2)高校招生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6319701976产值17368219695544——《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2、“教育革命”1)教学体制:2)高校招生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3、文革对教育的影响:P89“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破坏,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P89(1)平反冤假错案;(2)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措施: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2、措施:1)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教育立法;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全国流行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成就: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目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法》1986年2006年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义务教育法》对比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目标:义务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2.“科教兴国”A、提出: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B、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C、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结合书本,结合材料,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律法规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学位条例》1981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教师法》1994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9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探究活动:综合以上所述,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原因有哪些?“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界进行了拨乱反正,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步形成。1)环境改善:2)经济需要:3)政府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教育立法。4)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推动。时代背景教育指导方针内容影响奠基挫折文革时期“教育革命”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德智体全面发展扫盲教育……为教育和国家发展的奠基严重阻碍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本文标题: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2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