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鼻炎小儿鼻炎小儿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另外,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与外界环境有关的鼻炎为过敏性鼻炎。小儿急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状非常相似,孩子出现鼻塞、咽痛、头痛、打喷嚏等症状时,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是感冒了,殊不知是鼻炎在作怪。儿童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的不完善,造成儿童抵抗力和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因此儿童更容易发鼻炎。鼻解剖图鼻窦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迫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而从口吐出。小儿急性鼻炎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或者在病毒感冒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诱发原因主要是受凉、过劳、维生素缺乏等,其他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受凉的情况多见于气温突变之时,小儿衣服加减不及时引起;或者睡眠时小儿掀开了盖被而受凉;或者小儿玩冷水、赤脚贪玩而受凉等。小儿急性鼻炎症状•起病时有轻度恶寒发热,全身不适,鼻咽部灼热感,鼻内发干、发痒、打喷嚏。1~2日后渐有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头痛。3-4日后因继发感染,分泌物转为黄脓鼻涕不易擤出,鼻塞更重。如无并发症,约1周左右恢复正常。和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因此儿童更容易发鼻炎。小儿慢性鼻炎病因•局部因素为急性鼻炎的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疾病,邻近组织的感染,鼻腔的用药不当或过久等,全身因素如全身的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小儿慢性鼻炎症状•以鼻塞、嗅觉失灵为特征。•慢性单纯性鼻炎白天活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时鼻塞加重。鼻涕呈粘液性,常伴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鼻涕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失眠,精神萎靡等。过敏性鼻炎小儿过敏性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的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和感冒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空气中有粉尘时发作,不过这种现象,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病因•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过敏体质遗传及室内外过敏原的接触有关。常见的过敏性鼻炎发作刺激物主要有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毛、油漆、家庭装修中的甲醛等,此外许多食物均可引起过敏。过敏性鼻炎属于I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1.吸入物:室内外的尘埃,动物的皮毛、羽毛,棉花絮,植物花粉等,•2.家族遗传: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具有过敏体质,可以有家族史,在接触过敏原后即可发病•3、接触物:妈妈使用的化妆品,爸爸刷家具的油漆,还有汽油、酒精……•4、其他因素:春季的冷热变化,细菌毒素的侵袭以及昆虫的分泌物及食物。常见的伴随症状•鼻窦炎•失眠•中耳炎•鼻出血•哮喘•鼻息肉•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的特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四大主症是:连续打喷嚏、鼻内奇痒、流清水鼻涕(感染时为脓涕)及鼻塞。常年鼻炎发作患儿以清晨起床时症状明显,季节性过鼻炎发作患儿多在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和夏秋交替时节易发作频繁。过敏性鼻炎与哮喘•1、大多数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有超过30%的持续性鼻炎并发哮喘或者将来发展成哮喘。•2、鼻炎通常出现在哮喘前,过敏性鼻炎的儿童若同时伴有长期阵发性咳嗽(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发展成哮喘或增加哮喘严重性的共同危险因素。•3、鼻炎的治疗可以改善哮喘的症状。饮食适宜•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多吃以下几种食物:•1、糯米、山药、大枣、莲子、意仁、红糖和桂圆等。•2、多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大白菜、小白菜、菠菜、白萝卜等。•3、生姜、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饮食禁忌食1、特殊处理或加工精制的食物。•2、人工色素:特别是黄色五号色素。•3、避免香草醛、苯甲醛、桉油醇、单钠麸氨酸盐等食物添加物。•4、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5、牛肉、柑橘汁、玉米、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6、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常规手法•1、患儿坐位或仰卧,医者以双手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向上直梯至发际,反复操作49次。•2、以双手拇指从印堂穴沿上眼眶,分推至双侧太阳穴处,反复操作49次。•3、按揉太阳穴1分钟。揉风池1分钟。•4、以拇指指腹点揉双侧上下迎香穴各1-3分钟。•5、以食指指腹在鼻两侧快速推擦,以局部产生灼热感为度。•6、提拿肩井、揉风门,肺腧穴。•7、按揉双侧中府,尺泽,合谷穴各1-3分钟。•8、揉擦背部随证加减【风寒型】: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推三关,清肺经,按揉曲池穴1分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点揉大椎穴1-3分钟随证加减•【风热型】: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平肝清肺,清天河水•②按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③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手法刺激应稍轻。•④热重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随证加减•【胆热型】:鼻塞,鼻涕黄浊粘稠,有臭味,嗅觉差,头痛,伴心烦不安,头晕耳鸣,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清肝清肺,清天河水,揉总筋按揉太冲、三阴交穴各1分钟推擦涌泉随证加减•【肺气虚寒型】:症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伴气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质淡,苔白滑。•常用手法加1、揉外劳宫,推三关2、摩肚脐2-5分钟3、按揉肺俞、脾俞各1分钟4、按揉足三里1分钟随证加减【脾气虚弱型】:症见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粘,嗅觉迟钝,头部发沉,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补脾经、揉板门、天河水摩中脐2~5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疾病危害•孩子患有鼻炎比成人患鼻炎的危害大,但能及时的治疗鼻炎孩子却比成人治愈高。孩子一旦患有鼻炎,可导致鼻腔狭窄而影响通气,进而导致氧气吸入受阻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缺氧,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周期性头痛、头昏、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等症状表现,长期张口呼吸不仅会因为空气刺激咽腔导致咽炎,还会使孩子形成面部畸形,医学上俗称“鼻炎面容”。因此,小儿鼻炎一定要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及早带孩子去医院治疗。•由于鼻腔与咽部相通,并通过咽部与肺部相通;同时耳部亦有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因此,小儿急性鼻炎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并发症•急性鼻窦炎:由于鼻窦开口位于鼻道,细菌进入到鼻窦,引起急性鼻窦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鼻咽部咽鼓管口的黏膜充血肿胀,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产生耳内胀闷、闭塞感,听力减通,或有耳鸣,以及鼓室积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鼻炎有可能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内剧痛,或有明显发烧,然后耳内流黄脓,耳流脓后,发热与耳痛等症状则明显减轻。并发症•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时,可以伴有急性咽炎,或引起急性咽炎。出现咽喉疼痛,吞咽时加重,或有咽喉不适感、吐痰、咽喉中“吭喀”、咳嗽。•急性喉炎:急性鼻炎可以伴有急性喉炎,或引起急性喉炎。急性喉炎的症状主要是声音嘶哑或沙哑,讲话时语音不清亮,可伴有咽喉痒感与咳嗽。如果三岁以内婴儿出现急性喉炎或急性声门下喉炎,可以出现喘息,喉中痰鸣,咳嗽。•气管炎与肺部感染:如果急性鼻炎引起气管炎或肺部感染,则发热症状明显,咳嗽症状加重,精神不振,肺部听诊时出现罗音。疾病预防•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2.注意擤鼻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压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3.有牙痛者,要彻底治疗。•4.慢性鼻炎者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以防感冒。•5.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6.严禁油腻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7.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病例•王某,女,12岁,2014年11月来诊,患鼻窦炎3年多,每年9月份开学鼻炎开始有症状一直到来年的7月份放假。鼻塞,流黄涕,经常头痛,一直吃医院开的鼻炎药,总是不见好,现已停药。•查体:鼻腔红肿,鼻甲肥大,有黄色脓性分泌物,舌苔薄黄,舌体胖大,大便干燥。•治则:健脾利湿,醒脑通窍。•取穴:搏阳池,小天心,板门,补脾,逆八卦,退六腑,平肝肺,肾纹,二马。•体穴:头部四大手法。印堂刺血,艾灸。•方义:搏阳池,小天心醒脑开窍散结可疏解肝胆两经之热;清板门,补脾健脾利湿清胃火;逆八卦四横纹消滞助运化。六腑,平肝,清肺通利大便,肾纹清热散结,通鼻窍,二马扶正补虚。•病程记录:•一诊:手穴加体穴,艾灸盒刺血印堂处,当晚回家鼻塞症状减轻。•二诊继续艾灸印堂,鼻涕已减少。•三诊鼻腔红肿减轻,大部分症状缓解。•四诊鼻塞,流涕,头痛症状消失。•第五天家长看孩子没有什么症状就要停止推拿,跟家长沟通建议继续巩固一段时间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至今半年过去回访没有复发。病例2•李某,男。10岁,患鼻炎两年多。最近因感冒复发鼻炎已经一个多月,每天会流好多黄白相间的鼻涕。尤其是早上流涕尤为严重,经常鼻塞。检查鼻腔发红,鼻甲肿大,舌苔白厚,平常爱吃肉,喝饮料,体胖,大便干。•治则:健脾利湿,宣肺通窍。•处方:搏阳池,补脾,清板门,四横纹,逆八卦,平肝清肺,退六腑,天河水,肾纹。•方义:搏阳池肾纹,通窍散结节;补脾四横纹,逆八卦健脾胃助消化;清板门退六腑清胃热通大便;平肝清肺天河水滋阴清火,二马补肾益气增强体质。•通鼻窍四大手法。艾灸印堂。按揉风池,风府。•小窍门: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患者在耳后高骨处会摸到结节,要重点揉开结节。
本文标题:小儿推拿课件:鼻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