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夏治冰的辞职,是2011年比亚迪危机的一个极端表现。事实上,从2011年春节前开始,比亚迪就开始了一系列让业内侧目的重大人事调整。其中一项被公司内部称之为“优化”的人事变动方案,曾经引发了大量员工因不满而辞职。有内部员工通过微博爆料称,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预备从现有的2700人裁员至800人、裁员超过70%。而销售部门是裁员的重点区域。据知情人透露,比亚迪此次“裁员”采用的是“迂回战术”,以“调岗”的名义,将被裁员工调动到公交、大巴事业部。而该事业部其实就是工厂,被调岗员工就是去做焊接、涂装之类的工作,工资待遇明显下降,而且要走内部招聘程序,相当多的员工不得不就此离开。据了解,这是比亚迪一向的做法:用分流或劝退的方式规避法律规定的裁员补偿。有员工透露,导致这大范围的裁员,最为根本还是今年8月22日比亚迪年中报公布的伤心数据:“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225.45亿元,同比下降10.77%;营业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87.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8月29日晚,一位名叫“雅鲁藏”的网友在微博上爆料:“2011年8月29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寻找生路,就这么突然被辞职了,突然想到了夏总离开的原因。”另一位自称是比亚迪被裁员工的人在微博上称,比亚迪这次主要是汽车销售营销部,裁员目标是把2700人的销售公司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到1600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裁员比例高达70%。而比亚迪总公司公共关系部门表示,近期确实有员工调整计划而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也在微博上回应称,“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然而比亚迪员工的不断爆料,使得比亚迪此次裁员远不像李云飞所说的那样轻松。网民为“灰飞烟灭”的比亚迪员工称,每一次裁员比亚迪公司都说是正常调整,为什么就不能直面问题呢,5000千多人的销售公司调整成1000人还叫正常,可最气的是,一分安抚费都没有。比亚迪联系公司秘书李黔在接受香港查询时也表示,相关报道并准确,公司并没有裁员,而是因应部门合并重整,将员工从前线调至后勤单位,这是因应市况而做不同的策略。而日前一位自称是被裁员工却发布了23条有关裁员的消息,直指比亚迪“暴力裁员”。他更是公布了公司内部邮件的截图。邮件透露,名单上的员工要被调到第十一事业部,如果不愿意去就地离职,可申请一个月的工资。最后说道,这么多人调离,是因为销售的工作没做好。更有比亚迪员工公开内部邮件,声称,不仅工作部门岗位有变动,收入也从原有的三、四千元降至二千元左右。对于此次比亚迪大规模人员调动,业内人事指出,可能是处于战线收缩的需求。自从进入汽车行业后,王传福与比亚迪一直备受争议。但由于巴菲特的入股、与大众、戴姆勒集团等的合资计划以及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为比亚迪汽车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因产品、品牌、网络等方面的不足而带来的问题。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力的释放,让比亚迪汽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其销量达到了44.84万辆,成为比亚迪汽车事业的一个波峰。然而,当王传福曾宣布“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2010年开始,比亚迪汽车踏上了另一条路,销量开始逐步下滑,整个企业的业务模式矛盾开始不断暴露出来。时至今日,比亚迪汽车正遭受赢利与销量锐减、高管离职的阵痛,比亚迪裁员风波把比亚迪掩藏已久的问题,摆到了王传福面前。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事件环环紧扣。在王传福没有把其汽车帝国的新规划拿出来之前,比亚迪会继续处于波动之中。在比亚迪裁员之始,已有数家整车制造商营销系统的中层管理者相继飞奔深圳,开始猛挖比亚迪的墙角。这让立志成为中国汽车大王的比亚迪更加危机重重。王传福与比亚迪汽车一直备受争议,但在2009年之前,争议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便是王传福团队的高管面对争议时也说:“我们的实际行动肯定比争议更有说服力,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销量的持续攀升。此外,巴菲特的入股、与大众、戴姆勒集团等的合资计划,以及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都使得比亚迪的汽车帝国极具诱惑力。但自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的销量开始逐步下滑,而这时中国汽车市场呈两位数增长。面对如此形势,比亚迪在宏观上强调其百万辆的销售目标,以提振士气,在微观上推出细分车型。然而这两者并未触及比亚迪发展模式的根本。一位销售公司高管的会议记录显示,销售形势变化时,“团队危机意识薄弱”、“应变力不足”,特别是在销售终端“把追求销量、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忽略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公司“抗风险能力脆弱”等等。在此之后,比亚迪的销量与赢利每况愈下,经销商退网危机不时爆发。2010年8月份,比亚迪的经销商退网门,在郑州的一次展会上全面爆发。在此前后,山东、四川、浙江等地比亚迪的经销商已与比亚迪关系紧张,截至2010年11月底,比亚迪退网经销商达30余家。虽然在此后,比亚迪有反思、有调整,但比亚迪的销售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总销量为22.58万辆,下滑22%。根据8月22日比亚迪股份发布的中报,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骤降88.6%。比亚迪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唯一一家销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的车企。也是自主品牌车企中销售下滑最快的一个。而在股价方面,自从巴菲特入股,曾经使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涨。不过,去年以来比亚迪股价出现了下跌,公司市值大幅缩水,甚至一度传出股神巴菲特也欲抛售比亚迪股票的消息。截至今年8月30日比亚迪裁员消息爆出时,比亚迪港股收盘价已经跌至15.36港元,距离85.5港元的股价最高位,跌幅已超过84%。比亚迪凭借低价策略,进入了汽车行业,其中F3系列车型成为最重要的支撑,在此之后,比亚迪汽车又复制F3系列车型的模式,陆续推出了针对细分市场的诸多车型,但没有一款车型能代替F3。现在比亚迪汽车需要推出像F3这样的车型扭转市场颓势,才可能从改变团队因调整带来的冲击。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几乎所有从事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的业内人士都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造出一辆电动汽车并不难,难的是造出成批量、低成本、又能保证安全性的电动车。近年比亚迪加快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脚步,据悉,王传福在电动汽车已经投资超过20亿元,自从比亚迪宣布售价为14.98万元的F3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款量产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在普通家用电源上持续充电9小时即可依靠纯电力驱动行驶100公里。比亚迪的动作也引起了世界汽车行业的连锁反应。通用汽车也宣布其电动车雪佛兰Volt将于2010年量产上市,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丰田汽车的新型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日产汽车的新型电动车也将在2010年量产,其中,续航里程可达160公里的日产电动车将在日本和美国率先上市,并于2012年在全球实现量产。一切迹象表明,汽车的电动时代似乎正在到来。但事实上,电动车真正普及还面临诸多短期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而对于那些冀望能在金融风暴催生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中凭借电动车走出困境的企业来说,这个如意算盘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从目前情况看,连最基本的配套措施都是个大问题,现在仅北京、上海这2个试点城市,配套充电服务就远远达不到基本的保障标准。比亚迪宣称其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不过,这种技术从未被权威机构证实。迄今为止,比亚迪的两款主打新能源汽车,可以插电充电的油电混合动力车F3DM和纯电动车E6,只能在各种车展上看到。虽然比亚迪已经抢在跨国车企之前实现了电动车的量产上市,但并不意味着这家造车历史不过5年却豪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民营车企,已经扫平了电动车商业化的现实障碍。事实上,电动车仍然面临价格过高、充电不方便、安全性存在疑虑等几大障碍。“现在还不好预计电动车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普及,这得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王传福说。他指的政府支持不仅是让电动车尽快进入新车目录的行列,还包括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时减免税费或进行财政补贴等各项鼓励政策。除此之外,缺乏基础设施也是电动车难以普及的一大障碍。为了规避市场上没有专业充电站的风险,此次上市的F3DM双模电动车只设定了使用家用插座进行充电的慢充模式。“电动车实现大规模普及所必需的充电站和车库插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是一两家企业能够做到的,不过我们已经在跟国家电网进行积极沟通,不久以后就能有结果。”王传福说。据悉,目前建一座充电站所需成本约在25万-30万元人民币之间。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的安全性也是政府和消费者的一大顾虑。尽管计划推出和已经推出了电动车的汽车企业都在强调自己已经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难题,但至今还没有一辆量产电动车完整地经历市场考验,“一旦有电动车的先行者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将对整个电动车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今年年中,在混合动力车已大规模普及的北美,消费者曾投诉混合动力车内电磁辐射严重,并引发身体不适,而加拿大一监测机构也表示在混合动力车内监测到较强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汽车技术进步、电动车时代来临出现的新问题,但国内目前尚未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标准。”电动汽车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曹秉刚说。因此比亚迪要搞电动车,要迅速实现电动车的产业化,还要仰赖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需要国家在相关工业制造体系上有一个转变。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不清晰。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底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个讲话中就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包括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还是电动车都不十分明确。比亚迪的元老、功臣夏治冰辞职了,等待比亚迪和王传福的还有什么更糟糕的消息呢?根据媒体报道,对王传福而言,还有更多麻烦在等着他。据悉,比亚迪回归A股后,很多高管先后套现,未来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高管离职潮。另一个大麻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可能出现调整,业界认为,为中国政府一直主攻的纯电动汽车方向或将发生改变。当然,也许情况也并非如此悲观。有专家分析说:“在车企和经销商没有建立联盟之前,同品牌各家经销店之间经常‘同室操戈’,但同盟建立之后,则会联合对外,到其它品牌那边抢客户。”因此,专家预测,比亚迪目前正在调整销售策略,改善与经销商的关系,不仅可以让比亚迪走出困境,甚至实力会变得更加强大。任何一个企业的倒掉,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噩梦,也会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所以,期望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能够早日度过时艰,像比亚迪这个名字一样,继续构筑海阔天空的梦想。2011年年中,比亚迪公司原副总裁、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夏治冰宣布离职,他曾在过去7年中领导比亚迪汽车业务。夏治冰的离职成为王传福反思此前的激进思路,并在接下来逐步完成比亚迪战略转型的引子。王传福率先集中精力解决比亚迪汽车销售网络的扩张速度过快的问题,即改变在过去两年内比亚迪汽车规模化粗放扩张的方式。接下来,他还要亲力亲为改变比亚迪汽车的生产和设计方式,甚至小到与媒体的沟通不畅等细微环节。反思带来了比亚迪的转变,但长远的危机似乎仍然存在。认错:99%谈产能,1%谈品质“如今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埋单。”对过去的错误,王传福归结为2009~2010年的销售战略重视经销商数量,而忽视了经销商质量,埋下了错误的种子,“当时的辉煌掩盖了问题”。“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我所主持的会议里面,99%的时间都是谈产能、产能、产能,因为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整体增长了162%。”王传福说,当时每次开会后仅留下2分钟谈汽车品质的问题。“当时汽车事业部的总经理都会说,品质没有问题,不是都卖光了吗?”王传福回忆说。实际上,从2005年起,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便开始了经销网络的疯狂扩张,仅用了5年时间,比亚迪的经销商数量便从100多家达到了惊人的1200家。经销网络高速扩张的同时,比亚迪的销售目标也水涨船高,但比亚迪的排产计划已经在2010年大大
本文标题:比亚迪遭遇大危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