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51.管理中的反馈机制
如果你给下属安排了一个工作,下属做得怎么样你不知道,他也不告诉你。是否遇到问题,或者进度如何,你问他他也不理你。最后截止时间到了,你才知道实际情况与当初计划偏差较大,你会不会感到很头痛?反过来,你向上司申请了一些项目资源,申请交上去了,你每次催他他都不回复你,你发邮件他不回,打电话他不接,又见不到他的面,你是不是会感到在等待的日子里如坐铺针毡?在公司管理中最大的阻力不是你的提议有人反对,而是你的提议没有任何反对。没有反馈的事情是最可怕的事情。作为公司的决策者、管理者或经营者,必须经常审视自己的反馈机制,经常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保障组织的有机性。反馈机制就如同人身上的神经系统,对实际发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避免错误或伤害。任何机制无法替代反馈机制。对于一家公司业说,健全的反馈机制是信息链有效和高效的关键。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好比一个城市的电网工程一样,无论是建筑、交通、还是机构、组织,凡是需要动力和信息交换的地方,都需要反馈机制来支持。所以,反馈机制应该从公司的文化、体系与理念上入手,从选、用、育、留上加大力度,时刻检讨与调整机制的响应速度和应用场景。反馈机制存在于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系统的缺陷被放大。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反馈机制就像我们的听觉:当声音太小时,我们听觉系统会自动将其放大10~18倍。反过来,如果外界噪音太严重时,我们又会自动降低10~18倍。在什么时候需要放大,什么时候需要缩小,什么时候需要保持不失真,需要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自行调整。过度反馈或者放大反馈信息都会导致输出结果偏差过大,反馈不足或过度缩小,又会导致信息不足或信息失真造成信息遗失。作为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每个工作、岗位、职位设定反馈点和频率标准。让下属或参与者知道何时该反馈。2、建立不失真的反馈渠道。信息反馈中失真是最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是每个人对信息的表达和见解不同,另一方面是信息反馈也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噪音干扰。要保障信息不失真,就不能只有一个反馈渠道,也不能只有一种反馈方式。另外,对信息的采集不能过度依赖于传统模式。3、主动追踪。无论下属或工作者是否有出现未能及时反馈,或者反馈出现偏差的现象,管理者都要预防性地主动追踪。有些事情等到反馈者出现偏误时才追究,损失已经造成,要弥补损失的代价总比预防的代价要高很多。反馈机制是一个内循环体系。反馈机制的需要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1、指标:评价目标的指示性标准。2、评估:根据指标与执行的差距及时进行评价。评估的周期需要根据执行与目标的关系进行确定和调整。3、修正: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指标修正执行情况。在整个反馈机制中,从目标的制定到指标的设定,都必须考虑到反馈的方式,方法,频次,手法,时间,场合等因素。要在设定时做好防呆处理,以免忘记或被故拖延,影响到目标的达成。目标指标执行评估修正结果对标
本文标题:51.管理中的反馈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