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第六章学前儿童身体疾病及预防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六章学前儿童身体疾病及预防本章导读本章介绍了如何观察并及时发现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怎样对一般常见疾病进行初步辨别;同时对常见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作了简单的叙述;明确提出托幼机构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熟悉婴幼儿常见病的一般临床表现;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学会观察并发现学前儿童生病的特殊现象;对婴幼儿疾病的一般症状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理解传染病的特性及流行规律,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掌握对患病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技能;1234566第一节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学前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容易生病且病情变化快。儿童患病往往不能正确地自身体的不适,必须依靠成人的观察和辨别,才能及时发现是否患病。一、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可从以下方面观察和检查:1、精神及神情正常小儿活泼好动,爱玩,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浓厚,而生病的孩子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疲倦嗜睡、不爱玩、哭闹等精神方面的异常。2、皮肤健康的儿童面色红润。若面色苍白或发黄,翻开下眼皮也明显缺少血色,则可能显示营养不良性贫血;若皮肤与眼巩膜同时染黄则说明是黄疸。3、饮食平时食欲好,突然不想吃饭,尤其厌食油腻,并伴有恶心、呕吐,常是传染性肝炎的表现。食欲逐渐减退,脸色渐渐失去红润,应检查血红蛋白是否正常;若大量食用鱼肝油之后,由于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引起中毒,主要表现是厌食、头发脱落、骨头痛等。4、睡眠正常小儿上床后应很快入睡,睡得安稳,无鼾声,身上可有微汗。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安,常见于精神紧张、佝偻病所致;嗜睡常是脑炎、脑膜炎等疾病的早期表现5.大小便异常★大便异常表现为脓便血“红果酱样”大便“白陶土样”大便“柏油样”大便★尿色及排尿次数异常●正常的尿液清晰透明,淡黄色。尿色异常,则是疾病的信号:红色尿——急性肾炎桔黄色尿——肝、胆疾病乳白色尿——泌尿道感染●尿量及排尿次数异常:尿量明显减少——肾脏疾病排尿次数明显增加——泌尿道感染7.卤门前卤凹陷:前卤未闭的小儿,可以因脱水而卤门松弛、凹陷。前卤鼓出:主要见于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力增高的疾病。二、学前儿童疾病一般症状的辨别(一)婴幼儿哭喊1、非疾病所致:多因饥饿、口渴、睡眠不足、过冷、过热、尿布湿、衣服紧、蚊虫叮咬等引起。2、疾病所致:任何疾病凡能引起小儿不适或疼痛的都可引起哭闹不安,以腹痛最为常见。(二)发烧:发烧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为36℃~37.4℃,体温为37.5℃~38℃为低烧,体温在39℃以上为高烧。(三)食欲不振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1)精神因素:常因家长过多地干涉,引起情绪上的反感,发展为厌食。(2)饮食习惯不良:吃零食过多,饮食不定时,不能形成促进食欲的“动力定型”。(3)疾病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使消化机能紊乱而导致厌食。(四)腹痛任何原因引起的腹痛,应尽可能到医院作出初步诊断后,再用止痛药,以免影响诊断,延误正确治疗。(五)呕吐不同年龄,呕吐发生的原因往往不同。(六)便秘大便干硬、量少,排便困难,称为便秘。小儿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1)摄入的食物及水分不足。(2)饮食成分不恰当。(3)排便习惯不良。(4)大脑皮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兴奋或抑制脊髓的排便中枢。(七)咳嗽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引起咳嗽的常见原因:(1)呼吸道原因(2)呼吸道外原因(八)多汗生理性多汗见于天气炎热、穿盖过多、剧烈运动等,因疾病所致的多汗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可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学前儿童机体发育还不够完善,免疫功能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易受病原体感染而致病。一、传染病的特性(一)有特异的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两大类。(二)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由人或动物经过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他人。病原体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引起广泛的流行。(三)有感染后的免疫性不同的传染病,病原体的毒性不同,感染后获得的免疫程度是不同的(四)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2.前驱期:从出现一般传染病所共有的症状,到开始出现传染病所特有的明显症状。3.症状明显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表现出所患传染病的特有的症状。4.恢复期:病原体消失,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终止,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二、传染病流行的规律及预防措施(一)传染病流行的规律传染病能够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控制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形成传染病的流行。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其体内生存、繁殖并向外排出的人或动物。传染源的类型: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3)接触传播。(4)医源性传播(5)虫媒传播3、易感者。指体内缺乏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个体或人群。(二)传染病的预防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针对其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1.控制传染源具体措施如下:(1)早发现传染源:学前儿童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天认真做好晨间检查工作,(2)早隔离病人:一旦发现传染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进行个别照顾,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3)对接触者检疫:检疫是指对病人待过的房间、使用过的物品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控制管理,直至最长潜伏期结束。2、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日常预防工作幼儿园的日常卫生工作包括:①室内通风换气②清洁卫生③食品卫生④个人卫生⑤减少幼儿去公共场所的活动。(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对传染病患者所接触过的环境和日用品进行彻底的消毒。3、保护易感者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儿童体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预防接种(又称人工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部分。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中生活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一)呼吸道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及症状(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3)麻疹(4)结核病2.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及预防(1)呼吸道传染病患儿护理①卧床休息②注意眼部卫生③注意鼻腔、口腔清洁。④饮食宜富于营养、易消化。⑤高热时应采取适当的退热措施。(2)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①空气消毒,可用醋、乳酸进行重蒸,紫外线照射,加强通风换气。②对玩具、食具、家具等可用来苏尔、高锰酸钾等喷洒、湿抹,衣服可煮沸、日晒消毒。③加强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三浴”。④流行季节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戴口罩。⑤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儿。(二)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1.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情较轻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水痘病毒。2.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传染病。3.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感染所致。4.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眼病。5.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6.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三)婴幼儿其它常见传染病(见表6-3)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一、呼吸道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以病毒为主的病原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是学前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二)急性扁桃体炎人体一旦受寒着凉,抵抗力下降,隐藏在扁桃体内的细菌就大量繁殖,而发生炎症。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三)肺炎肺炎是学前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小儿不宜穿着过多,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营养,坚持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二、消化道疾病(一)急性胃肠炎指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二)肠套叠肠套叠是一部分肠管套入相邻的肠管中,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刺激而引起。(三)消化道疾病的预防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2、注意喂养方式和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3、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小儿受凉或过热;4、对患儿要多喂水,防止脱水;5、搞好环境卫生,大力扑杀苍蝇和蟑螂。三、五官疾病(一)龋齿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二)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细菌侵入中耳所致的炎症,细菌入侵中耳以咽鼓管为主要途径。(三)弱视弱视是指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视力低下经矫正后达不到正常值。四、皮肤常见病(一)痱子痱子是由于汗液排泄不通畅而引起的的汗腺周围发炎,大多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过多时。(二)湿症湿症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病因较复杂。五、常见营养疾病(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学前儿童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二)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儿童体重平均值2个标准差,可诊断为肥胖症。(三)V-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是学前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特别是3岁以下小儿发病较多。六、常见寄生虫病(一)蛔虫病由人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产生的疾病,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二)蛲虫病由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寄生于肠道内的儿童常见寄生虫病。【实践操作】常用护理技术一、测量体温体温表有腋表、口表和肛表三种,所测到的体温可以略有差异,一般依次递增0.5度。这三种体温以肛温最为准确。测量方法:1.口表:将口表水银端放在大、中班幼儿舌下,让幼儿抿住嘴巴,用手扶住体温表测量3分钟,然后取出读出测量数。2.肛表:使用于托班幼儿,用前用后用肥皂和请水洗干净,表头水银柱为椭圆球形。将表头涂上润滑油、凡士林或植物油,将表轻轻插入幼儿肛门内约1/2至2/3深,测量3分钟,肛表温度要在实际读数上减去0.5℃。3.腋表:使用口表和肛表都可以,将消毒好的放在幼儿腋下,要幼儿夹紧手臂。此法较少用。一般腋表测量时间较长,约为5分钟,取出后在读数上加0.5。二、物理降温1.物理降温的方法:(1)温水洗浴:让发热的儿童洗澡,水温在40~50℃;(2)酒精擦拭:用75%酒精(或白酒)加温水一倍,然后让儿童平卧,用纱布或小毛巾沾上配好的酒精,先擦四肢,从上至下,再擦颈部、耳后、额头、腋下、腹股沟、腋窝等大血管丰富部位,然后擦身体躯干前面、背部,最后擦手心、脚心,注意不要擦拭腹部。(3)冷敷:把小毛巾折叠成几层,浸在凉水里,拧成半干,敷在前额,也可敷于颈部两侧、腋窝、肘窝、腘窝、大腿根等大血管通过的地方。也可用热水袋灌进冷水或碎冰,做成冰枕或冰袋敷在额头上或枕在脑后。2.注意事项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物理降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配合药物降温使用。三、测量脉搏次数(脉率)测量脉搏次数常选用较浅表的动脉,最常采用的部位是腕部的桡动脉。测量方法:让儿童取卧位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置于被测儿童腕部桡动脉处,测量1分钟时间内脉搏波动的次数。学前儿童的脉率要比成人快,年龄越小越明显。四、观察呼吸频率2岁前学前儿童呈腹式呼吸,2~7岁逐渐出现胸式呼吸,表现为腹胸式混合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观察学前儿童的呼吸频率,不能像观察成人一样观察胸部运动,而应注重观察腹部的起伏。五、热敷法热敷是利用温热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的机制,活血化瘀,达到局部消炎、消肿的目的。该法适用于:疖肿初起时;陈旧性淤血、淤癍难以吸收的时候。六、喂药给小婴儿喂药,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在糖水、果汁等香甜可口的液体中喂服,或用奶瓶像喂奶一样喂入。1岁左右的婴儿,常常又哭又闹拒绝服药,有时需要灌服。对2~3岁以后的幼儿,应讲明道理,鼓励他们自己服药,不宜再采用灌服的方法。七、滴眼药水首先必须正确用药,用前认真核对药名,千
本文标题:第六章学前儿童身体疾病及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7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