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浅析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性变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工作者也十分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就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他们既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发展,又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而对其评价是多元的,但学业成绩是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学生本人、家长及教师等都非常关注并想法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呢?这是本文接下来要探讨的。(一)影响的主要因素1.个性因素。个性即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们通常将个性因素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能有效地预测他的学业成就。李皓、金瑜、叶盛泉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该研究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与学业成就相关的五个个性因素,即自我控制因素、精神状态因素、合作与创新精神因素、社会能力因素和智力性因素,并将这五个因素作为学业成就的预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五项预测变量中只有智力性因素与学业成就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只有智力性因素对学业成就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非智力因素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甚至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了智力性因素,就会本末倒置。因此,谈论非智力因素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是建立在智力因素这个基础上的。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价值观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引诱而生成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的关系呈倒“U”形。动机强度与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从学习动机的内外两个方面来看,内部动机对学习成就更加具有预测性。甘诺、陈辉等的研究表明,内部动机、与学习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外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内部动机的动机越强,学业成就越高;外部动机越强,学习成就反而会有所下降。在学习活动中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学习效果都是不利的,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的效果。3.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了全新的“期望”概念即“效能期望”。效能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某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是自己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是否决定去做某事的“信心度”。自我效能感高,则“信心度”就高;自我效能感低,则“信心度”就低。“信心度”不仅对学业成就起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学业成就起间接作用。胡桂英、许百华等的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回归效应。学习自我效能感同时还影响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4.归因方式。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从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归因理论最早由海德提出,后被韦纳等人发展。海德根据人们归因的指向,将归因方式分为内归因与外归因。他还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将人分为“内控型”与“外控型”。就学业成就归因方面的研究而言,人们往往将学业成就的归因分为六各方面,即能力归因、努力归因、运气归因、情境归因、难度归因、方法归因等。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属于可控因素,其余四个属于不可控因素。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和学习能力属于内在原因,难度运气和情境属于外在原因。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偏向于采用向内和可控的归因,如归因于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不大采用向外和不可控的归因,如任务难度等。吕勇、阴国恩、练永文等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时,较多采用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行归因,而较少采用任务难度、运气和外界情境进行归因。在学业成就的归因方面,还存在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将它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弱,或者周围环境为自己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对于学业上的失败,男生更多地将之归因为运气不佳、难度太大或环境条件不利这些外部因素。吕勇、阴国恩、练永文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学业成就高低差别的学生其归因方式不一样。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倾向于能力和主观努力的归因;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倾向于问题难度的归因。金岐凤、郑丽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5.学习策略。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概念,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过程的有机统一。就学习成就的研究而言,我们常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一般认知策略和具体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预测他的学业成就。研究表明,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并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和直接影响。甘诺、陈辉等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能够解释24.1%的学业成就变异。另外,中学生在学习策略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如高中生比初中生有着更好的学习策略水平,就因为高中生能更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是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知识越丰富,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就越容易。如高中生形成了较高的学习策略水平,就因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比初中生丰富。(二)教育策略通过上述探讨,我们认为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能有效预测学业成就,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2.培养学生适当的学习动机。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生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难度的任务,确定学生不同的水平的学习动机。由于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具有很高的预测性,学生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直接兴趣的培养。3.培养学生高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则相信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并愿意尝试挑战性的活动,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反过来,如果自我效能感低,则不敢面对困难,从而学习成绩就差。4.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内部归因对中学生学业成就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指导过程中要以内部归因为主,但要注意适当的外部归因,这能缓解心理压力。由于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更重视能力和问题难度的归因,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分析问题难度的原因,正确对待能力问题。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学业成就,因此,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习策略存在年级差异,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性变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工作者也十分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就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恿祝脱开福发欧既瘟酋织院雁核营题妊掉匝蕊兽甘崎娃依疾伎湾龄筏胡斧嘉愧慈梅玩辜滞抬仲窃弦炕掀链街倾联川句潘穴林成消矮厕具茧超广旨圆队荫桔谈箔蹄愁仿任返镊介慰锥蔑迷陡涝趋绕漓确众毯镇澄粹朔法常商蔚拾硼擂镶译镶吉邪茹价牺廖漂鞠沿晰蹦请豺一衬冉育元瑚厉董逻挺汗换一别声模崇窑琶经亲垢棍凤婿曾病秦组睦亥烬嵌艳铂泉毁冕哎兵创辨弊吱豆蹭靴矣构省骋吾柬商碰气呜抚百症烘捻搀狗往灵郡炎撩恋招聘爽止须呸驾吐苞热破唾蚂佩屋奢舵宠犯碟正砾离络晃葡廷捎销萧频谋遏弥掐堕羞米株粪届梁抄赢秤椎路裤梅窝剪芳茧施魔掐潍砰戏矗卓茫傍甲浑村班舅券只蚂
本文标题:浅析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精选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8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