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作者信息教学设计1.教学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教材分析本专题讲述四个内容,第一目讲述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特点。第二目讲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张维新思想的内容及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第三目介绍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第四目阐述李大钊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二、学生分析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命题角度看,注重对中国近代先进思想演变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近代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及地位;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注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思想史的命题多借助材料来提高考查深度,高二时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有限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而且还有让学生大量接触原始材料提高历史分析解答能力。三、教学目标1、借助预习案学生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预习成果。复习掌握新思想的萌发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基础知识。2、通过图文、材料了解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特点,分析著作归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张,维新思想的内容及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3、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四、教学环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导入上复习课之前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一些展示,来引领学生进入要学习的场景氛围中。所选的内容可以是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政背景,也可以是相关的作品介绍,还可姓名陈小青电话18033919868学科历史年级高一邮箱52315829@qq.com单位福安一中以是新事物、新现象的说明,还可以是新观点。当然,这个展示重在一个“导”字,是导入,是引入,是引领,所以必须要选得准、巧、精,切入点要小,能撒大网。2、课中互动探究进入课堂的正题后,教师的教就重在分析比较,让学生能领会教学要求至关重要,学生能理解能分析能领悟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一环节师生的互动是关键,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突出一个“析”字。在上课进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要合理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采取恰当的媒体,让学生观看到、倾听到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将要点记录下来,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整理出一定的思路,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消失吸收拓展课中所学的东西。这一环节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切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控制好时间和时机,与教学的过程配合得紧凑高效。3、课后总结课堂进入尾声时,可以用精练的幻灯片,将授课的要点展示出来,可以用适宜的图片资料唤醒学生大脑深处的某些相关的理解,可以用音乐用视频(要短小)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来总结本课。总之,这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帮助师生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突出一个“结”字。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一、先学任务1、教师出示默背提纲2、【先考试题】操作:课内30-35分钟完成12道选择题,1道4个设问的非选择题。(高考试卷12道选择题,2道大题6个小问,50分钟完成)5-10分钟学生自主批改订正选择题,学习小组学科长用机读卡汇总错题题号与选项人数,科代表汇总全体同学的错题,并上交给老师。教师根据各个班级学生暴露的问题,设计课时重点互动探究内容。专题基础知识复习根据以下默背提示阅读教材,梳理掌握知识,以备课堂检测。【默背提示】(以下内容参考的是13年1-2期《中学历史教学》P26,还未与省教学要求、课标对照补充)。依据:1.课堂教学目标:核心目标是考试说明中第三级考点,拓展目标是课标内容。全体学生分层目标:A类生,完全掌握;B类生,完全掌握核心考点基础上的拓展;C类生,完全掌握核心考点。2.【默背提示】要求掌握的知识目标以B类生为切入点,培优补缺。1、学生可用建立的班级群来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和教师进行互动2、教师可通过智学网络的答题卡来分析学生的数据。3、学生也可通过互联网来搜索相应资料解决疑惑。后教任务1、教师依据学生的1.专题课检题与上本过程可用多媒体计反馈,预设置两个互动主题来解决学生在默背和课前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题一:主题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历程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大阶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1915年到1919年、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四个历史时期的派别、历史大事、救国方案(主张)、特征、产生背景、评价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救亡图存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主题二救国道路——学习西方的制度探究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方案1、通过三份图片材料,根据材料概括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3、根据出示的两则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本题每一题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答题,思维导图解题可以使学生答案更加全面。探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一课时布置作业的题号、考点、个题点拨(可利用预备时间让科代表汇总各小组存在的问题)2.在【默背提示】中用★标注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并让生反馈自主复习时不能解决的知识要点。3、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解题,并交流补充课前的思维导图内容,解决先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算机展示课件,可用投影仪来及时反馈学生当堂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主题三救国道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探究一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救国方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补充相应知识点。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是一轮复习课,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即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拓展提升。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先完成部分基础知识,完成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并通过课前检测的方式,各小组组长可以通过班级群来反馈统计结果,也可以通过智学网的答题卡读卡后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设计。在课堂互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反馈不能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补充课前的思维导图,使知识体系更完整。通过这种复习课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解题,可以提升解题技能,也可以拓展学科思维。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1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