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1/182019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1.(19嘉定区一模)某班同学在学习“重力”时,根据“用手掂物体”的活动体验和生活经验对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物体的质量;猜想2:物质的种类。表一被测物体:大米表二被测物体:黄豆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40.080.850.202.060.363.6表三被测物体:陶泥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70.050.580.151.590.404.0①请你举出一个实例,作为提出猜想1的依据。根据上述猜想与假设,他们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得质量已知的多份大米、黄豆和陶泥所受的重力,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③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根据实验所测数据无法直接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理由是:。④他们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发现:大米、黄豆和陶泥受到的重力和其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且都相同,这表明猜想2是否成立?⑤本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其目的与以下实验多次测量目的不同的是A.测定物质的密度B.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C.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19青浦区一模)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甲物质(固态)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10.101.020.252.530.303.0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11092201833027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2/18表二乙物质(固态)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410115202263033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④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表三甲物质(液态)表四乙物质(液态)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10108112016123024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710108202093030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3/183.(19金山区一模)为了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力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猜想:可能与柱形物体的重力、形状、底面积大小有关。他们用底面积相同、重力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接着他们再把若干个相同的长方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时他们测量了沙面下陷程度,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形状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下陷程度(毫米)1长方体21022正方体31033圆柱体6105实验序号形状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下陷程度(毫米)4长方体2545长方体41046长方体61547/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4/18(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2和3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得到初步结论:受力面积不同,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理由:。(2)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可得到结论:,柱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形变效果相同。(3)小明同学发现以上6次实验还不能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形状有无关系,他应该选择其他物体再次进行实验,请把该物体符合要求的各项数据填写在序号7中。(4)从上列表格中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小组同学总结归纳得出:若要比较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显著程度,可以观察比较以及计算所受的压力大小进行判断。4.(19黄浦区一模)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一个盛有水的柱状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柱体A逐步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图所示。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表一柱体A:H=0.3米表二柱体B:H=0.18米实验序号S(米2)H(米)P(帕)60.050600070.12640080.15650090.186600100.206600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或7、8,9数据中的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浸入同一柱体,。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或9、10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实验序号S(米2)h(米)P(帕)10.030600020.1620030.2640040.3660050.46600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5/18中浸入同一柱体,。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7或4、9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同一个盛水容器中p相等。5.(19闵行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比较物体浸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液和容器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中,他们在一柱形容器内装入适量某液体,然后将不同密度、不同体积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待物体静止后,利用仪器测出了△p液和△p地,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于如表。(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将物体放入装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当物体处于状态时,△p液等于△p地。(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4、5、6或7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将物体放入装有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当物体沉底时,△p液△p地。(3)该小组同学计算了不同物体沉底时△p地与△p液的差值,又有新的发现:(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6和7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4和5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6.(19普陀区一模)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发现如图(a)所示的驳船底部设计得比较宽大。于是,他们想“探究驳船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们用圆柱体来模拟驳船,并选取了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来模拟不同密度的水域,将质量和底面积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液体中,每次都使圆柱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b)所示。实验过程中,他们测量了所用圆柱体的质量m、底面积S和它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1234567实验情形ρ物(千克/米3)70080012001200120024003600V物(米3)1×10﹣31×10﹣31×10﹣32×10﹣33×10﹣31×10﹣31×10﹣3△p液(帕)70080010002000300010001000△p地(帕)70080012002400360024003600序号小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103千克/米3)圆柱体的质量m(千克)圆柱体的底面积S(10﹣2米2)深度h(米)1甲0.80.060.050.1520.80.120.060.2530.80.120.050.30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6/184乙1.00.120.060.2051.00.250.100.2561.00.300.100.307丙1.20.120.100.1081.20.120.050.2091.20.300.100.25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或5与6或7与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积S和液体密度ρ相同时,。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或7与8)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的质量m和底面积S相同,液体密度ρ越大,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越小。④三个小组的同学对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之后,进一步综合归纳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或3与6或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部到液面的深度h相同。b.分析比较实验数据2、5与9和3与6和4与8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圆柱体,。⑤通过上述研究的过程,同学们明白了驳船载重小并且底部设计比较宽大,主要是为了减少,避免搁浅的发生。7.(19虹口区一模)小张和小王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他们用干电池作电源,通过改变串联的干电池节数改变电压。①图(a)、(b)分别是小张、小王设计的实验电路图。他们交流后认为应按图(a)进行实验,请分析原因:。②他们选用导体A、B进行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导体A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1.20.1222.40.2433.60.36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7/18表二:导体B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41.20.0852.40.1663.60.24表三:导体A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71.50.1283.00.2494.50.36(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c)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数据,可归纳得出:。③小王又用导体A按照图(b)进行了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三中。通过计算表三中的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是定值,但是比较表三与表一的数据可以发现: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相同时,记录的电压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8.(19上海一模)以下是小红“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部分实验过程。(1)按图的电路图连接实物时,电键应(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开始时,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选填“左端”、“中间”或“右端”)处。(3)实验中,小红分别把5Ω、10Ω、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做三次实验,每次闭合电键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保持不变,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格。试验次数电阻R/Ω电流I/A150.482100.243200.12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8/18(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9/189.(19长宁区一模)某校初三同学完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后,想继续“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甲、乙两组同学利用若干定值电阻、干电池等实验器材,按照如图的电路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①分析比较每次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②为了实现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目的,甲组的方法是:;乙组的方法是:。③甲、乙两组同学分析比较表1、表2中第二列、第三列与第四列的数据发现: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你认为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10.(19宝山区一模)为了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将导体甲、乙两端接入电路的M、N两端进行研究。采用调节电源电压的办法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了两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导体甲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20.2240.4360.6表二导
本文标题:2019年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数据表格((word版包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1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