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武政〔2017〕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武汉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14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六)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制度创新为突破,形成了有利于资源聚集、成果转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在打造政策、人才、资本、创业四大特区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呈现新动向,东湖开发区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发展面临的机遇。未来5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国际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国际关系趋于民主化,新兴经济体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得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国家稳增长、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东湖开发区以开展“先行先试”和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为重要抓手,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二)发展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仍在进行中,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持续上升,对东湖开发区未来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提出了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东湖开发区的比较优势;东湖开发区在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供给和生态环境约束方面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局面;东湖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仍与人民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安全运行将面临着各种-/显性和隐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这些都将给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建议“五个湖北”、全面支撑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坚持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完善产业生态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将东湖开发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智慧、开放、绿色、宜居”的生态型科技新城,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二)发展思路以“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创业引领,高端发展、质量并举,两化互动、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公平包容,低碳生态、绿色发展”为发展原则,重点突出“12345”战略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30年,建成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49年,实现“光谷梦”,享有“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声誉。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创新驱动、开放驱动。-/加快三大转变:产业创新向高端引领转变,功能布局向产城融合转变,增长模式向低碳绿色转变。实现四个升级:建设自由创新区,打造创新升级版;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推进新城建设,打造城市升级版;加强改革创新,打造服务升级版。建设五个光谷:创新光谷、实力光谷、开放光谷、智慧光谷、幸福光谷。(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全面打造“世界光谷”,成为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科技部口径的企业总收入突破30000亿元,政府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12%。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在创新主体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6%;年新申请专利数突破3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6000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30亿美元和120亿美元。智慧光谷的城市形态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推进自由创新区建设,打造创新光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先行先试,建设自由创新区,增强创新引擎动力,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建设科技金融特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打造全市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引擎,加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1.增强创新引擎动力。发挥智力资源密集优势,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东湖开发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效能和动力。建设自由创新核心区,制订自由创新区核心区行动计划,实施成果转化畅通工程,实施“光谷众享”计划,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企业征信和创新驱动评价工程。增强科技基础创新能力,瞄准若干战略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统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原始创新的参与度,支持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积极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制订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鼓励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各类联盟组织,探索面向市场需求、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组建跨区域产业联盟网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跨界创新。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区,实施重点骨干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养计划、“瞪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证券化试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落地,设立光谷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东湖开发区专利运营基金,建立专利联盟、专利池和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集成运营。实施国际创新战略,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在东湖开发区设立和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推进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工作,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会议和活动;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积极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共建合作园、互设分基地、成立联合创业投资基金等。-/2.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全面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合伙人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将东湖开发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国际性人才高地。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加快吸引一批国际顶尖人才,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高密度聚集,推进海外人才阵地建设,推进全球人才战略,加快中英光谷人才孵化器建设。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大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推动技术型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施“楚才回家计划”,吸引楚籍高素质人才回汉工作、创业。实施光谷众创计划,推动众创空间建设,以光谷步行街为核心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川”字形创新创业集聚带,打造覆盖展示、融资、孵化、创业联盟、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全功能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圈。创新人才激励与服务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探索打造光谷国际人才居留试验区,争取实施外籍高端人才“绿卡”改革试点;建立职务发明法定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科研院所绩效工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司法保障力度,依法维护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合法权益。3.建设科技金融特区。发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将东湖开发区打造成为与世界一流园区相适应的全球科技金融创新尖峰之一。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综合运用科技发展基金、创投资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财政资金后补贴等多种形式,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债权资金与股权资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商业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培育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合规、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设立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支持企业挂牌新三板,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创新科技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交易所创新发展,探索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与技术市场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新兴交易场所,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培育投融资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育和汇聚世界金融人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金融人才资源配置机制。4.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创新创业战略,大力建设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构建新型创业载体,落实“创谷计划”,建设一批产业定位前沿、创新生态良好、创业服务完备、生活便捷宜居的创谷,有效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筑强科技服务平台,围绕信
本文标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4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