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XX年全市组工干部治庸问责行动动员暨组工业务培训会结束时的讲话
做新时期合格的组工干部——在2011年全市组工干部“治庸问责”行动动员暨组工业务培训会结束时的讲话胡水清(2011年9月18日)同志们:按照组工干部选优配强、从严管理、强化培训的要求,我们专题安排3天时间,对全市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和部机关干部,进行组工干部“治庸问责”行动动员暨组工业务培训。这次培训,重在加强组工干部党性修养和公道正派教育,掌握组织工作知识、政策、法规和技能,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素养和能力。培训期间,郭部长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分管部长和各位科长就分管的业务和从事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大家围绕“做什么样的组工干部”、“怎样在组工岗位上创先争优”和“治庸问责”开展讨论;上届组织委员代表就基层组织工作经验、做法和感悟进行“现身说法”,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培训,大家提升了素养、增长了知识,了解了政策、掌握了技能,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和同志们交流,与大家共勉。。一、这支队伍怎么看我们对镇(办园场)组工干部作了一个初略统计:全市21个组织委员,平均年龄33.8岁,35岁以下13人;全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新进班子11人,从本地直接提拔重用9人,市直下派2人,平职轮岗交流10人,其中有组织工作经历的6人。可以说,这届组织委员变化大、人年轻、学历高。总体来看,现在这支队伍有基层工作的经历,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但是也必须承认,现在的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基本上缺乏组织工作经历和经验,不熟悉组织工作业务,不清楚组织工作程序,不知道怎么抓组织工作。在开班仪式上,郭部长讲了六个问题,我认为这六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不熟的多,钻研业务的少。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很多同志作为“新手”,接触组织工作时间不长,对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不熟悉,这可以理解。但以此为借口,不肯下功夫钻研业务,习惯于工作不求过的硬,只求过的去。这是一种怕吃苦的表现。比如,上报材料质量不高、上报数据自相矛盾等现象时有发生。作为组工干部,部机关的同志要做到政策法规烂熟于心,组织委员也要做到业务工作了如指掌,组织干事更要做到数据资料如数家珍。二是主抓“副业”的多,操心“主业”的少。组织委员除组织工作外,一般都还分管了其它工作,从干部成长角度来讲,这有利于组织委员全面发展,但如果以此为理由,不摆正“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抓“副业”上,对“主业”操心甚少,甚至不操心。这是一种主次不分的表现。三是墨守陈规的多,主动创新的少。有的组工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穿旧鞋走老路”,照着过去办,跟着感觉走。特别是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面前,显得思路不开、办法不多、闯劲不足,甚至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宜昌市“把支部会开在农民家中”,面对面的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受群众欢迎,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基层干部说,当年把“支部”建在连队上,打下了天下,如今把支部会开在农民家中,农民得实惠,组织得民心,就一定能够“坐稳天下”。四是拖推挑抗的多,雷厉风行的少。有的同志对布置的任务,不是闻风而动、立说立行,而是:一拖,拖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拖到忘记就过关了;二推,找种种借口推辞工作、推卸责任;三挑,拈轻怕重,找简单事做,做合意的事情;四抗,软磨硬泡,顶着不办。总之,不说的事不做,不问的事不管,不催的事不办。领导交办的事情不是按规定时间完成,不能做到件件着落,事事有回音,更不用说高质量高标准提前完成任务。这是一种作风不实的表现。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组织工作的跨越发展,影响了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影响了组工干部的健康成长。组织工作无小事,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结合“治庸问责”行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针对薄弱环节,认真查找问题,积极整改不足,提升组工形象。二、这项工作怎么干组织工作是党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工作事情多、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人辛苦,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就必须在统筹兼顾、弹好钢琴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第一,班子是核心。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班子就有一支好队伍,有一支好队伍就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组织委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班子带队伍上。怎么抓、抓什么?书记是关键,班子是核心,队伍是基础。一是抓书记。一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重视与否。没有领导重视,工作就难以出成效。怎样让领导重视和支持基层党建?怎样让领导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我认为,要善于把握机遇和机会,领导调研、检查考核、述职汇报等都是机会。要适时找准机会向领导汇报,引起领导重视,得到领导支持。要争取党委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抓班子。作为乡镇组织委员,重点是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各地要在10月底前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衡量换届选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班子配得强不强,书记选得准不准。都说支部书记难得选,优秀支部书记不好选,其实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可选,也有很多能人等着组织去选,关键是看你用什么视野去选人用人。要坚持“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致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标准,通过“五个一批”的渠道,提前把村党支部书记调整配备到位。什么是“五个一批”?即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中择优留任一批,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负责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中选拔一批,从本村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引回一批,从市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党员干部中选聘一批,从市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总之,要千方百计把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三是抓队伍。要在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当前,我市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素质不高、人员青黄不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有的村几乎没有年轻人在家,有的村几年不发展一个党员,有的村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这样的村还不少。我们要在坚持标准前提下,着力壮大党员队伍,更加注重把“田秀才”、“土专家”等能人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带富致富的能人。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巩固“三万”活动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第二,阵地是关键。当前,我们正处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刹尾阶段,也是冲刺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年内实现“清零”目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各地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扩展建设内涵,重点从“建”向“管、用”转变。一是建好阵地。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有少数村没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影响了仙桃在全省的地位和形象;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推进措施不扎实、实际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要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总体要求,积极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积极拓展综合服务功能。二是管好阵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基层组织和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场所,管理的好不好不仅影响服务中心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从强化管理入手,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要求,特别是对设施设备的管理要实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如果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那么过上5年8年,新建的阵地可能又会损坏和没有了。过去,我们每个村都有“大队部”,都有“禾场”,有的还有村办企业,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对活动管理要有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有监督、有实效,提升活动水平,提高活动效果;财产管理要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三是用好阵地。用好阵地,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干部轮流值班,做到“人常在”。每个村每天都要有人值班,做好信访接待,处理日常村务等工作。坚持便民服务代理,做到“事好办”。要主动为群众提供办证申请、户口登记等服务,实行无偿代办代理。坚持经常督促检查,做到“管得紧”。每月都要逐村督办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实行常态化管理。坚持资源整合利用,做到“用得活”。要充分挖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功能配置潜力,定期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村级发展增添活力。第三,经济是基础。抓班子、建队伍,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组织委员,重点是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壮大集体经济。全省要求,今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的村要达到80%以上,明年要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的村只有291个,只占46.27%。前不久,我们组织专班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到郑场镇、三伏潭镇开展了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市“三资”清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动员大会后,各地积极探索,走出了一些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郑场镇通过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集中,先后在20个村流转集中土地11368亩,村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土地经营型路子;杨林尾镇董家垱村通过公开竞价承包砖瓦厂,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走出了一条资产营运型路子;杨林尾镇花溪岭村将2040亩荒坡、废地改造后,与岳阳纸业集团签订30年土地租赁合同,栽植速生林,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长埫口镇五行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全村路、沟、渠的林权收归集体所有,与承包人按三七开分成,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目前正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型路子。三伏潭镇鲜码村拍卖轮渡经营权,采沙承包权,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元,走出了一条资产营运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路子。这些经验特别是郑场镇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的经验大多数地方都可借鉴。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省委组织部要求,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每村每年不低于2万元,并将这一标准作为基层党建考评的硬指标。目前,我市绝大多数村办公经费都来源于转移支付,去年我市对698个村(居)共下拨村级转移支付5100万元,扣除村干部报酬3055万元,还有2045万元,村平2.9万元,这2.9万元实际上涵盖了村级办公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大家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明确列为村级转移支付项目,确保经费落实到位,迎接省里检查。三是落实村干部待遇。从年初“五个基本”建设自查考评情况来看,村干部整体待遇相比外出务工收入仍然偏低。截止目前,全市还有少数村支部书记年收入达不到劳均收入水平,少数村副职干部年收入达不到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各地要积极加大镇级财政配套力度,按照本地劳均收入和农民年均收入水平,从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村干部工作报酬。这里强调一点,要全额现金发放村干部工资,不要到年底就用村干部工资抵上交款,这不利于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三、这份责任怎么担李源潮说:“抓不好经济要误大事,抓不好党建要出大事”。由此可见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作为组工干部要认清肩负的责任,履行好岗位职责。前天分组讨论“做什么样的组工干部”时,我讲过五句话,“要做对党忠诚的组工干部,要做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要做知人善任的组工干部,要做勇于创新的组工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组工干部”。这份责任怎么担?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1、勇于担当。勇于担当突出的表现在:勇挑重担、勇破难题、勇担责任。勇挑重担就是敢于承担工作任务,不推。比如,省里到仙桃来检查工作,有的是接到任务后立即准备、迎难而上,有的是接到任务叫苦叫难,不愿承担。勇破难题就是敢于攻克难关,不躲。目前我们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比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难题、软弱涣散村整治的难题、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难题。勇担责任就是敢于承担工作责任,不怕。改革创新总会有风险,搞工作总会出差错,这可以理解。但不能因噎废食、不敢创新,不能出了问题就推卸责任、不敢担当。勇于担当需要一种敢于挑战、敢于承担的勇气,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和能力作支撑。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作为组工干部,重点是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从书
本文标题:在XX年全市组工干部治庸问责行动动员暨组工业务培训会结束时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5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