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年度生态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1—2018年度生态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去年以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把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循环农业、节能环保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举全县之力抓好生态产业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狠抓工作推进落实,全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一)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指示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任务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天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起草制定了《xx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xx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细化责任分工。坚持把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制定了全县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并根据部门职责分工,研究制定了xx县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军民融合、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10个专项产业行动计划,并经县政府第0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执行,构建了xx县“1+1+10+X”政策框架体系。同时,建立了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分析报告制度,各牵头部门配备了专门工作力量,明确了负责人和联络员,为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工作调度。建立并严格执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每个产业确定一个责任单位牵头负责,制定一个具体的推进实施方案,争取实施一项具体的重点项目,抓好一个试点示范,总结一套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细化了目标任务。先后组织召开县政府全体会议、县政府党组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安排生态产业发展工作,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生态产业项目现场,督促指导项目建设,研究解决“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措施,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二)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紧盯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全力抓好10个专项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围绕低碳节能、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节能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对xx等县域骨干企业的燃煤锅炉改造提升,全部推广使用天然气工业环保锅炉。实施全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推广洁净型煤,对各乡镇下达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削减计划。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工程,实施了xx燃煤锅炉除尘改造和xx锅炉煤改气工程。积极推行以电代煤,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取暖行动,2018年全县改造电—2—炕5000个。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工程,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地岩热、光伏、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规模。在xx等重点乡镇实现天然气LNG点供,全县入户数达5800户,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实施并建成了xx县无干扰地岩热源供热工程、xx县光伏扶贫电站等项目,在xx等部分公共区域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0个。严控用水、用电,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000余辆。全县共投入公交车及出租车192辆,其中42辆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清洁能源占100%;150辆出租车中燃油出租车81辆,清洁能源车辆69辆,清洁能源车辆占46%。军民融合产业方面,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国防科工业体制机制改革与军队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要求,推动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现代物流等与国防科技工业深度融合,形成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促进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清洁生产产业方面,围绕节能降耗和产能置换,工业企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实施了xx水泥生产项目。依法清理取缔土小企业,对全县49户机砖石灰“土小”企业全面进行排摸,经调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xx等26户机砖生产企业及xx红石灰厂等16户石灰生产企业予以关停取缔。数据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工作,推动农村光速宽带建设及移动网络升级改造,全县344个行政村3G、4G网络及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截止2019年5月底,固定电话6.94万部,手机用户33.6万个,有线宽带用户8.8万户,累计兴建4G基站1000个,完成95个自然村4G网络和68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先进制造方面,以工艺改造和装备升级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品牌质量提升等技术改造,加快先进制造提质增效和更新换代,建成了xx环保设备生产线等项目。循环农业产业方面,围绕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投入减量与清洁生产、污染治理与废物再利用,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积极争取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全县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2.3%。探索发展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工程,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循环畜牧业发展,2018年新建的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全部达到“两分三有一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9.6%。中医中药产业方面,大力推进优势产区特色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种植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在中药材主要产地的乡镇农贸市场因地制宜进行改建增设中药材交易区。2018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6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23万吨,总产值达2.45亿元。着眼于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积极拓宽中医药产业发展,xx药业有限公司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与GMP认证证书并投产,2018年加工9万吨,创收300余万元。积极探索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谋划提出了xx景区中医药养生基地建设项目,将在做好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3—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一上线运营,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带初步形成,水帘洞鲁班山景区景观一期工程全面建成,xxx等项目加快推进。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70.38万次(人),综合收入达到4224万元。通道物流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物流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内物流发展布局,全力推动xx等项目,积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推动形成高密度商贸空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全县电商交易额达2亿元。(三)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重要支撑,全力抓好推进落实。重大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成效明显,xx县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2018年已为全县361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000元,156个贫困村每村分红1.5万元。总投资8.9亿元的xx淘汰落后异地重建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投产运营。xx果蔬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1号、2号冷藏库建设,预计年产值达3.1亿元,实现利润3900万元,解决就业900多人。xx等项目建成投产,xxx新建工程加快推进,xxx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招商引智呈现生动局面,积极引进高科技智囊人才,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县政府经济、科技和商事顾问。组团赴北京、天津、江苏、陕西、广州等地主动洽谈项目,与xxx等1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落地项目00个、总投资00亿元,xxx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全县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四)要素支撑持续发力。始终把人才引进、土地供应、财源建设、金融支持作为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围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农业依靠科技向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广种植新模式、立体农业栽培和尾菜处理技术,实施减药减肥增效技术,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2018年全县共有579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评审或考核认定取得任职资格,其中涉及生态产业88人,其中,高级14人、中级49人、初级25人。有14名生态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被推荐为xx市工程系列评审委员会和农业系列评审委员会专家。二是加强土地保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规划管控作用,按照“合理布局、用好存量、留足空间”的原则,在全县用地布局上,主要从永久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布局,突出生态保护功能,严格控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用地,努力做到“两统筹”(统筹基本农田和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为全县生态产业发展建设用地预留足够的用地空间,着力保障全县生态产业发展项目用地。三是落实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着力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10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四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把找准税收支持生态经济发展作为绿色生态崛起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通过免收发票工本、办税资料费,不折不扣的落实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小规模纳税人月(季度)销售额未达起征点等免征增值税及其地方税费优惠政—4—策,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生态经济适用的减免税政策,有力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壮大。2018年生态经济企业享受免征各项税费758.3万元,其中:免征增值税576.4万元、企业所得税95.6万元、地方税费86.3万元。对全县生态经济重点企业,上门“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辅导税收政策。五是拓宽融资渠道。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绿色领域等优先配置担保资源,对符合要求的绿色环保项目、绿色创业创新企业和绿色农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积极构建全县绿色金融体系,着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通过特色工程贷款解决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由县政府引导、县信用联社承接、省农担公司担保的兴陇合作贷款,进一步解决循环农业等产业融资难问题。六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加快完善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一步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批复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项目施工许可证、项目“两证一书”、项目土地预审意见或土地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项目安全影响评价等各类审批手续的办理程序,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有效的激发了企业投资活力。(五)访谈测评顺利推进。及时组织牵头部门、相关企业组织开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测评工作,广泛征求配合部门、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全力加快推进10个专项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并对我县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对在工作中存在的产业化项目较少、资金保障能力不强、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逐个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xx县在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全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信息数据、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缓慢,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能力还不足,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资金保障能力有限。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深入,以及规范政府举债等政策落实,县级融资平台在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加之县级财政基础薄弱,财力有限,银行贷款、企业融资困难,导致我县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绿色金融、资金扶持、科技创新的保障能力十分有限,加之土地少、人才缺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我县绿色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5—三是绿色生态产业项目谋划不足。全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带动作用强、技术先进、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占比较少,谋划项目还不能满足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全县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国家政策性投资和招商引资
本文标题:XX年度生态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7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