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一)古风时代1.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①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②教育制度: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③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3)道德教育。④教育的特征:1)由国家控制;2)阶级性;3)目的是培养战士;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6)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①教育的目: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②教育特点: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温和;6)不重视女子教育。(二)古典时代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①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等。③贡献: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1)美德即知识: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2知识。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评价: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2)“苏格拉底方法”:又被称为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步骤:1)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诘问是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3)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4)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特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得到结论。局限: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不能机械搬用于幼年儿童。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代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其主要教育活动为创办并主持学园,主要教育著作为《理想国》。①学园:柏拉图于公元前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学园主要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学科,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②“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的理论。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知识,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人出生时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③《理想国》: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晚生的教育计划。教育目的: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促使灵魂转向。教育作用: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通过教育来实施。教育内容:七艺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军人教育阶段;哲学家预备阶段;哲学家教育阶段评价:积极: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相结合,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塑造中的作用,重视体3育训练,扩大教育科目,第一次提出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注意早期教育,强调男女平等,身心协调发展。消极: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拒绝改变。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①吕克昂: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哲学学校灵魂论: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人在发展过程中,身体、情感和理智应有一个发展顺序。儿童是身体先发育,然后才有本能、感觉、情感。进而才出现思维、理解和判断。因此,对儿童应实施体育到德育再到智育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意义:说明人也是动物;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与动物;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③自由教育:有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4第二章古罗马的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①共和前期:主要是家庭教育;②共和后期:受希腊的影响开始建立学校,主要包括:1)初级学校;2)文法学校,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3)修辞学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对学校进行了改革。3.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的著名的演说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论雄辩家》。教育的目的:培养雄辩家;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雄辩家的培养方法:模拟演说、勤于写作等。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其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也是系统的教学方法著作。在该著作中,他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古希腊和罗马的教育经验,论述了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目的: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教育的关键: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天赋及特点,其次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适合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②论学校教育的优势:许多儿童在一起学习不会产生孤独与世隔绝的感觉;可培养和发展儿童间的友谊;激励学生趋善避恶;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知识。③学前教育思想: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尽量早教,要进行快乐地学习,使儿童热爱学习;④教学理论:1)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集体教育的构想;2)提倡因材施教;53)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4)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5)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之上;6)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强调使用启发式等方法;6第三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①修道院学校:最早作为教徒集体修行的场所,后发展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为普通世俗人士传授文化知识额机构;②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学习读写算以及七艺的课程;③教区学校,也称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①教育目的宗教化;②教育内容神学话;③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二)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1)宫廷学校是一种设立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2)查理曼大帝在其统治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3)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是问答法;4)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2.骑士教育:1)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目的是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2)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3)分为三个阶段:家庭教育阶段:7岁之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侍童教育阶段:7岁后,送入高一级的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侍从教育阶段:十四五岁进入。学习“骑士七艺”,侍奉领主和主妇。此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授以骑士称号。4)评价和意义: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主利益的武夫,重视宗教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匮乏;虽然内容简单,7但比较实用,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光。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1)含义: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2)领导权:最初大多属于行业和商会,随后逐渐由市政府接管;3)教学内容: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以地方语教学;4)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5)性质: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6)意义: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标志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打破教会对教育的独占权,有很强的生命力;促进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4.中世纪大学含义:12世纪左右兴起的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的知识教育。兴起原因:①城市发展的需要;②东方文化的影响。教育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领导体系:“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前者学生主管校务;后者教师掌管校务;学位制度: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制度;课程设置: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意义:积极:①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教育普及;②思想上动摇了人们盲目的宗教信仰,讲求实效和理解力;③对于后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④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局限:教会势力过于强大,宗教色彩浓厚。(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1.主要教育机构:1)拜占庭①初等学校;②中等学校;③高等教育机构;④隐修院学校和坐堂学校。82)阿拉伯:①昆它布:初级教育场所,通常是教师在家招收少量学生,教简单的读写,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语法、诗歌、算数等,教学重背诵;②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③学馆;④清真寺;⑤图书馆与大学。2.历史影响:1)拜占庭①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②最东欧、西欧、意大利文艺复兴、阿拉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2)阿拉伯:①实施文明的文教政策,广泛吸取被占领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育遗产,在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文化教育体系;②在数学、天文学、哲学和文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④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做出了贡献。9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家1.弗吉里奥: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①实践:1)他对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进行注释,2)引起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关注;3)并发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4)全面概括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5)对“七艺”做了较大修改,6)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②主要观点: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事业家;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识和平行结合起来作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并认为德行重于学问。2.维多里诺: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①实践: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②主要贡献:1)倡导“自由教育”,培养全人;2)开设以古典语文为中心的内容十分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3)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体系。3.伊拉斯谟:16世纪早期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教育理论家,被称为“欧洲的导师”,代表作为《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本文标题: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8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