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全)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章1.解释下列概念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包括: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教育信念)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也即人们所熟知的科目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分为三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指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主要表现: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既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的结合,是教师优良心理素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总体概括。表现:⑴善于因势利导;⑵善于随机应变;⑶善于“对症下药”;⑷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应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现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而采取相应措施。方法:①课后记录②详细描述③实际讨论④行动研究⑤学生反馈)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得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2.合格教师应具备那些心理素质?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何意义?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教育信念。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那些?⑴教学认知能力⑵教学设计能力⑶教学操作能力⑷教学监控能力⑸教学反思能力4.说明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⑴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⑵有助于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⑶有助于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课堂和班级管理的能力⑷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⑸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第二章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⑴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理⑵利用变式,排除概念非本质特征的干扰⑶正例和反例的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⑷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促进概念的获得⑸在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2、试述编码系统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是人们对所接触的外界信息加以分类和组合的方式,并随着人们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地重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合理运用定势⑵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⑶编码方式的指导⑷布置多样化的练习3、试述布鲁纳关于智力发展的三阶段:⑴动作性表征,这一阶段的儿童靠动作作用于事物来认识外部世界。⑵映像性表征。这一阶段儿童可以凭借对客观事物留在头脑中的表象,或依靠照片或图形等,来获得和运用知识。⑶符号性表征。这个阶段的儿童运用符号或语言文字等为媒介,来获得和运用知识。4、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意义有那些?⑴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⑵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的记忆。⑶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⑷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5、举例说明什么是螺旋式课程“螺旋式课程”的构想,即课程内容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随年级上升而做多次循环,进行反复学习,不断地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教材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相同,但教材表现形式的直观性程度逐渐降低,抽象概念程度不断提高,使教材整体上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例如,幼儿园儿童理解的“压跷跷板”知识,到初中物理课程中叫“杠杆原理”,到高中物理课上概括为“力矩”知识,到大学物理课上抽象为“力的平衡”。6、试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⑴所谓发现学习,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直接得到知识,而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和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方法。⑵发现法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创造的进行历史性重复,探索发现,感受发现过程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喜悦。⑶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创设问题情景。建立假设。验证假设。拓展应用。⑷发现学习的特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内部动机;重视直觉思维;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⑸发现学习的优点及局限性。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检索。局限性: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需要的时间更多;发现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儿童不大适用;发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第三章1、解释下列术语有意义学习:也有人称之为意义学习。它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起了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发现,并且使发现的内容成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的,学习者不需要发现,只需要接受或理解,但其中贯穿着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位学习:在新知识和旧知识构成的类属关系中,下位的新观念被上位的旧观念包容和概况,这种情况下获得新观念的意义的过程叫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一些观念,现在要在这些旧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概括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产生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陈述性组织者:当要学习新材料,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没有较高概括和包摄水平的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材料时,可以设计一个陈述性组织者,它作为同化新材料的认知框架,与新的学习构成一种上位关系,新材料纳入框架,从而获得意义。比较性组织者:当要学习的材料与有关旧知识不具备上下位关系,而是同层并列、比较类似时,可以设计一个比较性组织者,以便通过比较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清晰性。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全部和组织。2、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比较。⑴两类学习的性质不同。⑵思维过程有所不同。⑶在智力发展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⑷适用对象有所不同。⑸适用的教学内容不同。3、有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的分类。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命题学习分为两类:⑴非概况性命题,它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务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只陈述了一个具体事实,并没有概括什么。⑵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性命题。4、同化论及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与条件。“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在学习中则是指旧知识接纳、吸收新知识。并使新知识成为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5、学习的组织原则。⑴逐渐分化的原则。⑵整合协调原则。6、“组织者”策略及认知结构变量。所谓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从而给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以便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和清晰性。第四章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也称为四大属性。2、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⑵建构主义的学生观⑶建构主义的学习观⑷建构主义的教师观⑸建构主义的教学观3、构建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⑴随机进入教学⑵支架式教学⑶抛锚式教学4、贾斯珀系列的学习特点:⑴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教学⑵创设了一种帮助学生整合教学概念并将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的情境⑶充分利用了影碟等现代技术⑷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⑸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⑹在一段相对宽松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⑺提供给学生发展深层理解为教学概念的机会⑻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享的教学情境第五章1、名解言语—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是指人能有效地运用数学、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指人利用三维空间方式进行思维和表现的能力。身体—动觉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自知—自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我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交往—交流智能:主要是指觉察他人情绪意向的能力,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现象、科学和动物等特别有兴趣。2、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上八个概念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八大策略:⑴言语—语言智能的教学策略⑵逻辑—数理智能得教学策略⑶身体—动觉智能的教学策略⑷视觉—空间智能的教学策略⑸音乐—节奏智能的教学策略⑹交往—交流智能的教学策略⑺自知—自省智能的教学策略⑻自然观察智能的教学策略4、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⑴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⑵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⑷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⑸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5、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有什么特点:⑴关注“职能类型是什么”⑵由单一走向多元第六章1、什么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学习要求或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学习需要的种类:按照奥苏泊尔的观点,学校情境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需要包括认知需要、自我提高需要和附属需要三种。2、举例说明学习态度的作用:⑴学习态度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起动力和指导的作用。⑵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什么是学习积极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心理状态。为什么要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给学生得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而且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4、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应该注意哪些原则: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⑵符合学生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0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