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结合史料概括欧亚非美物种之间交流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美洲外传的物种在欧洲和中国传播的过程、其他地区作物在美洲传播的表现。2.通过学习近代世界物种之间交流的史实及其影响,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物种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细研素养奠基知识点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的开辟。2.物种外传: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玉米新航路3.表现项目欧洲亚洲玉米①16世纪中叶,在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_____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①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传入东南沿海地区②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南欧地区小麦菲律宾清朝马铃薯_____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番茄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②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光绪16辣椒①15世纪末传入②16世纪传到等欧洲国家______时,传入中国明朝西班牙英国知识点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①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③蔬菜类:黄瓜、豌豆。④经济类:甘蔗。(2)推广①小麦:由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西班牙欧洲移民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的发展。农业知识点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食物结构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对美洲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③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①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1.阅读教材P8“《本草纲目》中所附的葡萄和苜蓿图”:葡萄和苜蓿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批注:2.阅读教材P9“《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玉米原产地在哪里?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原产地:美洲。传入中国: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随着殖民扩张,传播到亚洲,也传入了中国。批注:3.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提示:明朝时福建商人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中国并传播。批注:4.中国的川菜以辣出名。阅读教材P10“史料阅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提示:辣椒原产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中国的川菜出现不会早于明朝。批注:5.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从外地引入的食物成为人类的主食,并为种植更多农作物而开发新的种植区。你能简单列举一下哥伦布大交换中有哪些物种交流吗?提示: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从美洲传入欧亚非等其他洲。批注:6.水稻公元前5-3世纪传入近东、再经巴尔干半岛传入匈牙利(罗马帝国),公元前4世纪传入日本,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带入埃及,15世纪末以哥伦布第二次航海为契机、在美洲的西印度群岛推广,16世纪后传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并向西扩展,最后澳大利亚在1950年方引种成功。你知道水稻的原产地是哪里吗?提示:中国。批注:7.阅读教材P10“历史纵横”:“咖啡与咖啡馆”的传播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提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亚作物和饮食习惯也传入美洲,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批注:8.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番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世界各地。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从爱尔兰、东欧、俄国,直到中国,这些美洲食物都使人口增长有了基础性保障。据材料思考食物物种的交流有何影响?提示: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批注:9.阅读教材P12“史料阅读”:清朝时期玉米的种植有什么影响?提示: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批注:[思维导图]主题拓展素养提升食物物种的交流及特点材料一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材料二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考古发现,在墨西哥中部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遗迹中,曾有一种野生辣椒的种子出土。细论起来,辣椒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1)根据材料一、二,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提示:起源于美洲,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17世纪辣椒传入东南亚各国。(大致时间即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和17世纪辣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历史背景。提示:15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殖民者将辣椒带回了欧洲。17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随着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侵略,他们也将辣椒带到了东南亚。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辣椒也随之传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1.欧洲具有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的。2.内容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3.范围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4.结果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5.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1.民以食为天。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能够传遍世界,主要得益于()A.郑和下西洋B.工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D.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2.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B.世界市场雏形初现C.闽广人追求其利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B[甘薯属于外来品种,大量种植首先是要能够传到中国,中国的沿海地区是否适合种植是次要的因素,A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才有可能将南美洲的甘薯传播到中国,B项正确;闽广人追求其利也要建立在甘薯能够传播到中国的基础之上,C项错误;明朝对外实行的是海禁政策,D项错误。]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材料一材料二从明末清初起,福建、广东、汉江流域等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区都被开垦出来(因为番薯和玉米不挑剔田地),为人口大增奠定了基础——当然,它也带来一个消极后果,即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在南部非洲,木薯和玉米革命性地改变了食物生产形势,立刻引起人口增加,并进而在许多地方导致国家级政治制度的兴起,因为那里的人们第一次有了足够多的剩余食物来供养统治阶级。(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提示: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有哪些?提示:对中国: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但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非洲:促进非洲人口增加;促进非洲国家政治制度的兴起。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1.积极影响(1)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2)改变了各地的食物生产结构。(3)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亚洲在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引入番薯及玉米等高产作物,令粮食充足,刺激了亚洲人口增长。(4)欧洲最早引入美洲的物种之一——马,使大平原上美洲原住民部落,变成使用马匹狩猎美洲野牛的游牧民族。同样,来自美洲的番茄,在意大利成为制造番茄酱的原料,并且成为商标。2.消极影响(1)欧洲人带来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为没有抗体,所以造成很多人丧生并且大量的文化流失。(2)农作物的大量种植导致过度开发,加速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3.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东半球”经济发展的落后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C[材料反映了很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是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故选C项。]4.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A[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稳定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人口激增,因此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异常尖锐,但是由于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极大地解决了人口饥饿问题,缓和了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故选A项;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排除B项;精耕细作表现在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作物品种的改善等方面,仅从高产作物的引进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走向成熟,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是海禁和闭关锁国,排除D项。]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0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