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国学撷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对于修养道德这件事,)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追求它为乐的人。”【知义明理】兴趣对于学习十分重要。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知识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品背景《氓》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强。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的程度逐渐加深。男权社会使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依附地位。女性的婚姻幸福,全寄托在丈夫身上,这是造成女性婚姻悲剧的根源。《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就反映了当时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方带来的巨大伤害。《采薇》《诗经》中,“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的小部分,是在周王室衰微到周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写的,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的社会现实。《采薇》大约作于周宣王时。周代北方的犭严狁部族十分强悍,经常骚扰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边和命令将士出兵攻打犭严狁的记载。《采薇》应是西周后期戍边将士在归家途中唱的歌。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相关常识《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内容主要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充满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不幸的诗。艺术特点: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常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等手法来加强抒情效果。文学地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知识卡片《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包括15国风,即15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陈述铺叙。如《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下山的描写就是平铺直叙,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可憎的大老鼠,就用了“比”的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鸟起兴,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蚩.蚩chī愆.期qiān垝垣..guǐyuán尔卜尔筮.shì桑葚.shèn隰.则有泮xí咥.其笑矣xìxiǎnyǔn靡盬.gǔ骙.骙kuí氓氓.之蚩蚩méng汤淇水汤.汤shāng流氓.máng金城汤.池tāng靡靡.室靡家mǐ裳帷裳.cháng靡.费mí衣裳.shɑng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7)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棘”通“急”,紧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理解多义(1)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动词,说话)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名词,言辞)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助词,无实义)(2)思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动词,思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动词,料想)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气词,无实义)(3)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用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介词,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4)莫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同“暮”)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代词,没有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代词,没有人)(5)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动词,愿,请)誓将去女,适彼乐土(副词,将要)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名词,将领)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1)士贰.其行(“贰”,数词活用为动词,不专一)(2)二三..其德(“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反复无常)(3)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4)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日”,名词作状语,每天)(5)雨.雪霏霏(“雨”,名词活用为动词,降下,落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例句古义今义至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到,达到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聘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请人承担工作或担任职务,定亲,女子出嫁孔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洞,窟窿,眼儿六、明察句式(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主谓倒装,应为“其德二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积累名句(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4)既见复关,载笑载言。(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八、文化知识士:男子的通称。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遭受的欺骗与摧残,承受的煎熬与痛苦。《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表现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将士御敌胜利的喜悦、征战之苦、对和平的期望;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把握《氓》的内容与手法1.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先言“子无良媒”,后又言“秋以为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勇敢追求,也表现了与“氓”私订终身的草率。这样写为下文的悲剧做铺垫。2.第三章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三章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抒情和议论,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已经开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①②③参考答案①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②“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家务劳苦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结合全诗看,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诗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故事恋爱时结婚后被弃后性格①②③形象④参考答案①情深意切②委曲求全③伤情无奈、清醒刚烈④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5.本诗多处提到“淇水”,找出原句,并说明其用意是什么。淇水原句用意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参考答案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意:三处写淇水,给读者提示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的轨迹,也有借景抒情说理的意思。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6.《氓》中大量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采用了哪些对比,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人物时期对比的诗句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氓婚前婚后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参考答案人物时期对比的诗句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纯真、热情,渴望得到美好的爱情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辛勤劳苦,蒙受耻辱;清醒、刚烈氓婚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忠厚、和善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多变、对爱情不专、粗暴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体会《采薇》的手法与情感1.《采薇》的前三章都用同样的话开头,这是什么手法?参考答案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也是比兴手法。引出所要描写的事物或所要抒发的情感。2.在托物起兴中,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与下文的正题有一定的联系。前三章的“薇”菜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参考答案由“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薇”菜由发芽到变老,暗含了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抒情酣畅。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第四、五两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描写的内容起到的作用参考答案第四、五章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具体描写了战争场面。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士兵们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第六章可以概括为“飞雪归乡”。透过这一章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戍卒”形象?参考答案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走向大雪弥漫的远方,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5.《采薇》一诗表达了普通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从“采薇”写起?参考答案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这是“比兴”的手法。以“薇”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同时从侧面展示了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1.关于《氓》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背信弃义的“氓”,有人认为是命运多舛的女子。你是怎样认为的?提示这两个说法各有道理,可以从诗歌的叙述视角和诗歌的主题两个角度分别作答。参考答案(1)诗歌以女子的口吻自述,主人公应是女子。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的现象。(2)诗的主人公是男子。诗歌是女子对背信弃义的男子的揭露与控诉,诗歌通过女子之口,塑造了一个表面忠厚老实,其实好逸恶劳、不念旧情、二三其德的伪君子形象。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是清人王夫之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评价。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理解的?观点1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存在对应关系:“杨柳依依”是“乐景”,对应“昔我往矣”,用以写征人离乡之哀;“雨雪霏霏”是“哀景”,对应“今我来思”,用以写久戍返乡之乐。起到了“一倍增其哀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0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