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控制性详细规划09-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一节市政公用设施内容及工作程序第二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第三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第四节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第五节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第六节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第七节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第八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第九节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第十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第十一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略)第一节内容及工作程序一、市政公用设施内容1、内容市政公用设施是指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技术性城市基础设施,具体范畴有六大系统。(1)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内交通设施;(2)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3)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4)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5)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6)防灾系统: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2、分类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除交通系统外,在城市规划中,列为下列八类:(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3)城市供电工程规划;(4)城市燃气工程规划;(5)城市供热工程规划;(6)城市通信工程规划;(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环卫设施规划);(8)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综合防灾规划)。二、市政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1、总的工作程序市政工程规划虽所涉及内容、特点而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以下程序:(1)量(需求量)的预测;(2)源的规划;(3)设施的布局;(4)管线的安排;(5)相关措施的提出。2、给水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用水量预测(2)给水水源规划(3)输配设施规划(4)给水管网规划3、污水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污水量预测(2)排水体制选择(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4)污水管网及输送设施规划4、雨水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雨水量预测(2)排水体制选择(3)雨水排放设施规划(4)雨水管网及输送设施规划5、供电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供电负荷预测(2)供电电源规划(3)供电网络及变电设施规划6、燃气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燃气负荷预测(2)燃气气源规划(3)燃气网络及储配设施规划7、通信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邮政工程规划邮政需求量预测,邮政设施规划(2)电信工程规划电信需求量预测,电信设施与网络规划(3)广播电视规划广播电视台站与线路规划8、供热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供热负荷预测(2)供热热源规划(3)供热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9、环卫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废物量预测(2)各类环卫设施规划10、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1)防洪规划: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设施规划(2)抗震规划:设防标准与规划目标确定,抗震设施规划(3)消防规划:设防标准与规划目标确定,消防设施规划(4)人防规划:人防标准与规划目标确定,人防工程设施规划(5)地址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与人为灾害调查,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第二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选择水源,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指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二、总体规划中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4、布置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三、城市用水水质要求及用水量预测与计算1、城市用水水质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要求2、用水分类根据用水目的的不同,以及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及水压的不同,将城市用水分为五类:(1)生活用水:指居民日常生活、工业企业职工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2)生产用水: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其水量、水质也水压的要求因具体生产工艺的不同而不同;(3)市政用水:指道路保洁、绿化浇水、车辆冲洗等用水;(4)消防用水:指扑灭火灾时所需要的用水,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5)其他用水: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其他未预见水量。3、用水量标准用水量标准是预测与计算用水总量、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对用水量预测与计算影响较大的有: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市政用水量标准:消防用水量标准:4、用水量预测与计算的方法用水量预测的时限一般与城市规划年限相一致,多方法相互校核。(1)人均综合指标法:城市规模: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所在区域:一区、二区、三区(2)单位用地指标法:根据预测人口规模、所在区域确定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再依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用水量。(3)年递增率法:根据历年给水能力的年递增率,并考虑经济发展的速度,选定供水的递增函数,再由现状供水量,推求出规划期末的供水量。(4)分类加和法:分别对各类用水进行预测,获得各类用水量,在进行加和。基本分类为: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前5项之和的10%-20%,一般取15%)。四、给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1、水源的选择(1)水源:指可供城市利用的水资源,即产生可以利用的河流、湖泊的地表水,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海水以及再生水(可回用的污水)等(2)要求◎水量充沛可靠,水质符合要求:◎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有确切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不得超量开采;◎考虑防护和管理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为保证供水安全,应有远期备用水源。2、水源保护水源保护包括水质和水量两方面2.1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4)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10m范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漏厕所,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2.2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以防止一般病源菌的污染;二级保护区位于一级保护区外,以保证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他污染;准保护区位于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以保护水源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1)以地下水为水源、采取分散式取水时,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2)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按地面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五、给水管网规划1、给水灌渠规划给水灌渠指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给水管网的管线或渠道。2、给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的作用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送给城市用户。根据管线的作用和管径的大小,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管径一般至少100mm,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管径不小于20mm。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油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一般城市中心区布置成环状网,郊区或次要地区布置成树状网;在城市建设中,近期采用树状网,远期采用环状网。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1000m;(2)管线应遍布整个给水区,以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3)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4)生活饮用水管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与供水系统直接连接;(5)为保证消火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将消火栓与干管相连接,消火栓的布置,首先应考虑仓库、学校、公共建筑等等集中用水的用户。第三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一、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降水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排涝泵站等雨水排放设施及各级污水管网;制定水环境保护、污水利用等对策与措施。二、总规中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排水制度;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水、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4、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三、排水体制的选择1、排水分类(1)生活污水:含有较多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需处理才能排入水体;(2)工业废水: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3)降水:比较清洁,但初期雨水较脏,含较多污染物;降通常所言污水指直接排入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排水体制的分类(1)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灌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目前一般不宜采用。截留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截留干管处设溢流井,并在下游设污水厂,多用于老城改建。(2)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灌渠系统,适合新区;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没有完整的雨水灌渠排水系统;用于有合适的地形,不适合地势平坦地区。3、排水体制的选择(1)环境保护方面选择(2)工程投资方面选择(3)近、远期方面比较(4)施工管理方面比较四、污水量预测与计算(1)城市污水:供水的70-90%;(2)城市综合生活污水:供水的80-90%;(3)城市工业废水:供水的70-90%。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生活供水的80%来计算污水量。五、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包括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污水厂选址、平面布局、高程布置等。1、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1)一级处理(2)二级处理(3)三级处理2、污水处理厂选址污水处理厂是供处理和利用污水和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和建筑物的综合体,选址应考虑如下因素:(1)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污水自流入场内;(2)宜设在水体附件,便于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尽量无提升;(3)设在城市下游,与城市、工厂和生活区有300m以上卫生距离;(4)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宜便于施工;(5)不宜设在雨季宜受水淹的低洼处;(6)考虑污水回用于工业、城市和农业,与回用的主要用户靠近;(7)考虑污泥的运输和处置,靠近公路和河流;(8)近远期结合,有扩建的可能。3、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1)在管线较短或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区域污水自流排出;(2)定线时充分利用地形,在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铺设主干管或干管;(3)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4)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起始管径:300mm(5)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6)简洁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六、雨水排放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雨水量(Q)用降雨强度(q)、径流系数(ψ)和汇水面积(F)等3个因素的乘积估算。1、暴雨强度降雨量是降雨的绝对量,用深度h(mm)表示。暴雨强度是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i=h/t。暴雨强度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m2)表示。在设计雨水管渠时,假定降雨在回水面积上均匀分布,并选择降雨强度最大的雨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当地多年(10年以上)的雨量记录,推算出暴雨强度公式。2、重现期重现期指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发生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以P表示,以年为单位。强度大的暴雨,其重现期长。一般地区,P为1~3年;重要地区,P为3~5年。3、集水(雨)时间对于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集水时间t由两部分组成:从汇
本文标题:控制性详细规划09-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