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经济危机下关于外向型中小企业困境的若干思考
经济危机下关于外向型中小企业困境的若干思考学号:0800070834学生姓名:孔淇指导教师:周维国专业:工商管理2009年4月-2-目录中文摘要……………………………………………………………………………31、概述……………………………………………………………………………31.1、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1.2、正确看待经济危机………………………………………………………42、关于“产品需求”的思考………………………………………………………42.1、强化“外贸转内销”观念…………………………………………………42.1.1、国内市场变化……………………………………………………42.1.2、国际市场…………………………………………………………52.1.3、重视“内销”观念………………………………………………52.2、与“国内零售企业合作”,开拓国内市场………………………………52.2.1、零售商与供货商间的矛盾………………………………………52.2.2、积极应对…………………………………………………………62.3、适时、适量、适当参加“家电下乡”、“工业品下乡”活动…………62.3.1、“下乡”政策有待完善,效果尚不明朗………………………62.3.2、选择性进入“下乡领域”………………………………………63、关于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思考………………………………………………73.1、关于企业的“存货调整”…………………………………………………73.2、外贸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73.3、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74、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思考………………………………………………………84.1、科技含量低,利润空间少…………………………………………………84.2、“产业集群”的构建………………………………………………………85、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思考……………………………………………85.1、用“企业”观念代替“工厂”观念………………………………………85.2、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86、政府自身的定位…………………………………………………………………96.1、“政府——企业——学者”三结合的产业模式………………………96.2、减少汇率风险……………………………………………………………97、结束语…………………………………………………………………………9-3-经济危机下关于外向型中小企业困境的若干思考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投资、内需、出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自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严重萎缩。面对海外需求消失,与大型企业相比,外向型中小企业更是内忧外困。此时,我们更应理性地对待,分析经济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困境。外向型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营弊端,在经济危机下得到了放大和集中体现。所以,除了解决企业经济危机下的突出困难,我们还应借此机会,来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来解决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自身的顽疾。关键词:外向型中小企业、经济危机、困境、经营弊端1、概述:1.1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潜在的广阔市场,跨国公司等海外资本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使得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率先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形成了对外贸易的主要生产基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提升,特别是“入世”以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增长引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逐步确立,美国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科技驱动、消费拉动型经济结构,和我国的投资驱动、出口拉动型经济结构之间暂时达成了经济均衡。多年来良好的国际经济形势,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却同时掩盖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弊端,及外向型企业自身经营结构的顽疾。自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到目前已使我国外贸出口严重萎缩。据海关统计的资料,仅2009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9%。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外贸型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面对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内忧外困。-4-1.2正确看待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大批外向型中小企业停产、倒闭。我国对外贸易额减少,出口量骤减,……但我们不能夸大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假设没有经济危机,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必将面临向资本密集型方向的转变;以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产品结构,也必将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获取利润空间的方式转变;同时,从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对于《新劳动法》实施所带来的企业成本增加,是我国“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然结果……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低,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企业家自身专业素质起点低,缺乏正确的企业战略定位;企业信用度低;在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上,过度依赖专业会展而忽视了国际营销中的“渠道策略”。在产品定价和贸易方式选择上,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国外需求减少,消费低迷;以及原有订单的延期付款等情况,使得上述企业固有问题集中体现出来;加之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台,全球经济衰退,更是加深了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如何帮助外向型中小企业脱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企业的自身经营弊端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即使成功度过此次经济危机,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必受影响。换言之,此次经济危机为我们了解与改善企业自身经营弊端、调整国家经济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2、关于“产品需求”的思考2007年自美国而起的“次债危机”,已经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股市暴跌,世界经济受累减速,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全球消费出现疲软态势,对我国外向型企业而言,其直接表现为订单减少、撤单增加。使得“寻订单、保订单、防撤单”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此时,对于产品销路,我们应有所思考。2.1强化“外贸转内销”观念2.1.1国内市场变化外贸“依存”度并不等于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是自东向西阶梯状递减,因此,短期来看,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小。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随着国家投资建设的深入,-5-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市场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在实行4万亿投资计划,涉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有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市场环境。另据今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县及县以下市场销售快于城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1】国内市场需求不容忽视。2.1.2国际市场今年4月2日,我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已遭遇40多起“两反两保”措施,涉及中国近20亿美元的出口。4月7日,欧盟宣布,应欧洲生产商要求,针对中国蜡烛产品的反倾销税征收期延长五年。另据世界银行数据,自去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后,20国中已有17国出台共47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下,各国政府在振兴本国经济的同时,势必会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以美国政府为例(美国是我国的最大贸易出口国),其经济结构会更趋向于保护本国中小企业,来解决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而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商品与各国产品趋同,普遍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在各国保护本国企业时,必然会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经过此次经济危机,逐步完善的信贷体制,对美国过度消费的模式会有所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需求状况并不乐观。2.1.3重视“内销”观念一方面,虽然“经济刺激计划”对我国经济有多大的刺激作用,尚无准确结论,但就1-3月份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内需”有望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同时经过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外需”在短期内上升幅度不大。所以,解决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产能过剩还需“内、外需”并举。重视“内销”观念,进军国内市场,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不失为一条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2.2、与“国内零售企业合作”,开拓国内市场2.2.1零售商与供货商间的矛盾就整体而言,外贸产品品质高于国内产品,外贸产品转内销,有其自身的产品质量优势。而长期以来,众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对国内零售业一直是大门紧闭。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国内零售业的“运作规则”,与外向型中小企业“资金链”的问题。零售商方面:依靠自身拥有的优势,不断提出不对等条件,除了要供货商们提供各种名目繁多的杂费,还无限期的拖欠、占压供货商货款,有的甚至还用占-6-压的供货商的货款去扩建新的商场,然后再吸引供货商供货,以求此滚动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方面: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少,资金流动快,对买方的回款要求高。与外商相比,国内零售商的回款延期极易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同时,国内的司法程序时间长,因交易而产生的诉讼纠纷所拖延的“追款行为”,是外向型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2.2.2积极应对商务部、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中央四部委联合制定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已于自2006年11月15日起施行,对约束零售商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在经济危机下,国内部分中小型零售商改变“潜规则”,向外贸企业敞开怀抱。例如,今年3月份,由“步步高”、“家家悦”等零售商组成的采购团,到东莞的外贸工厂“抄底”。……在湖南步步高的近百家卖场里,“南下采购”的大部分外贸商品销量非常好。……与此同时,国内零售商的采购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转变。据联合采购团的组织方宣称,联合采购给成员企业带来的毛利率高达60%。另一方面,零售企业采用了现金采购,和无退货条款。【3】在如上的新的“内销”情况下,外向型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主动出击”,积极与零售商协商、合作,促进“外贸转内销”的实现2.3适时、适量、适当参加“家电下乡”、“工业品下乡”活动2.3.1“下乡”政策有待完善,效果尚不明朗近来,面对广阔的农村市场,“家电下乡”逐渐演变成企业工业消费品下乡。下乡政策落地主要受益的是依赖出口的企业。“家电下乡”扩大为“工业消费品下乡”,能否真正的撬动农村的消费来带动“内需”尚无明显迹象。但从4万亿投资中的“基建”项目,以及2006年启动的新农村建设来考虑,对启动农村消费应有所推动。另外,今年人大会议上,第一批家电下乡企业,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提出的议案《就“家电下乡”工作的五点建议》。他提出,应适当扩大“家电下乡”产品限价范围,使中档产品能进入更多农村家庭,并简化受益流程等建议。[4]增加了“家电下乡”的可操作性。2.3.2选择性进入“下乡领域”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城市人的消费,也同样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消费。城市近郊农村发展较快,居民消费观念较强,但其消费需求基本满足。远郊地区有较强的潜在市场,但受制于薄弱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加了服务费用。所以,外向型中小企业解决库存问题可以搭政策的“顺风船”,但同时要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周密考虑产品投放的市场。-7-3、关于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思考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而由于金融体制等原因,很难得到银行有力的信贷支持,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只能寄希望于快速的资金流动,以及尽可能减少坏账、呆账的产生。但经济危机下,海外订单减少,撤单增加,货款延期等让外向型中小企业承受了不小的压力。3.1关于企业的“存货调整”对
本文标题:经济危机下关于外向型中小企业困境的若干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