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B[德国离间两侧的大国,是担心其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会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德国“噩梦成真”。]2.和国际联盟一样,《非战公约》也未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但后来却成为审判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因为其()A.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B.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C.涉及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D.制定了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A[《非战公约》没有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没有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3.张伯伦在右面这场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与下列哪两个条约有关()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D.《反共产国际协定》《慕尼黑协定》B[《凡尔赛和约》是以惩罚德国为中心的对德和约,带来了一战后的“和平”;《慕尼黑协定》是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和德国签订的条约,带来了短暂“和平”。]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被迫卷入战争并成为战场。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供给世界所需铀的100%,工业用钻石的98%,钴的90%,黄金的50%,铬的39%,钒的24%,锡的22%,锰的19%,铜的16%,铂的13%,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A.非洲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被殖民化B.非洲的民族主义经济力量逐渐成长-2-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的工业资源已经被挖空D.客观上非洲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重要影响D[材料中反映的是非洲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能说明非洲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被殖民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贵重原料和稀有金属,不是民族主义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非洲对世界的贡献量,并未说明非洲的资源状况,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数字可以看出非洲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故D项正确。]5.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伸张正义B.助纣为虐C.强权政治D.维护和平B[慕尼黑阴谋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实际中都起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作用。]6.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日本法西斯的突出特点是()A.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B.法西斯以政党的形式出现C.不断制造恐怖事件D.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在德国,法西斯以政党的形式出现,有严密的组织;而在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代表是其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即军部。这是德、日法西斯最明显的区别。]7.随着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德国加快了侵略步伐,欧洲局势一步步紧张。德国军队最后入侵的是()A.苏台德地区B.奥地利C.捷克斯洛伐克D.莱茵河非军事区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德军入侵莱茵河非军事区,选择C项符合题意。]8.欧洲最高人权奖又名萨哈罗夫奖。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之父”,后来反对核扩散,促成1963年禁核条约的签署;20世纪70年代,他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反对政治迫害,于197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起伏的人生经历折射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科技进步瓦解着两极格局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成效C.人类对战争和极权的反思-3-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C[两极格局到1991年才瓦解,故A项错误;萨哈罗夫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是出于对极权的反思,而非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故B项错误;萨哈罗夫反对核扩散是出于对战争的反思,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反对政治迫害,基于以上两点分析,可知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故D项错误。]9.“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背景可能是()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美国国内亲共势力强大C.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美苏双方势均力敌A[根据信息“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判断是美苏关系。结合材料“赤色分子、冒牌货和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判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尖锐,两国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人。A项正确。]1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霸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材料反映了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C项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美苏已经展开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1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B[经济决定政治,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4-1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对于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而言更具冷战色彩,这是因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A.爆发于冷战最为剧烈的时代B.完全符合冷战的所有特点C.具有更为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D.都由美国率先发动,随后苏联卷入战争C[朝鲜战争是以东西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局部战争,是全面冷战的产物;越南战争是美国为配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冷战政策而在亚洲发动的侵略战争。]13.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之后,因战局的变化而不断升级:1965年,美国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其标志是()A.派地面部队到南方参战B.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C.派顾问直接指挥D.侵略美军对北方增兵A[“特种战争”指由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教官和顾问,帮助越南军队制订和实施“反游击战”和“反叛乱”,就是“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后来美国建立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不断向越南增派美军,派地面部队到南方参战,对越南的干涉逐步升级,由“特种战争”升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故本题应选A项。]14.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他有一句名言为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演讲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不惧怕暴力斗争,但渴望达成和平协议B.仍然鼓吹暴力,不承认巴以和解的可能性C.放弃暴力斗争,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对西方大国存在严重依赖A[“自由战士的枪”代表暴力,“橄榄枝”代表和平,“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15.我国政府曾多次声明:“中国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不称霸,将来国力发展了也不称霸。”这说明我国()A.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B.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C.主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现在不称霸,将来国力发展了也不称霸”。“不称霸”表明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态度,故选D项;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是指我国的发展不依赖外国;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主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我-5-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措施,故A、B、C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3分,共7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西方一位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地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国际关系史》材料三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5分)(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3分)(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可以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三小问在回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第(3)问,从材料“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分析德国人追随希特勒的“原因”;“后果”要从二战的爆发和世界各国的灾难等角度分析。[答案](1)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欧洲市民对于战争的狂热态度。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世界体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世界大战准备了条件。-6-(2)主要成果:达成了维护和平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和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时代特征:世界的整体性,和平主义(或战争与和平)。特征: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和权力制衡的特点。(3)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后果:德国法西斯化(或使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7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