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目录学第二章目录学第一节目录和目录学第二节古代目录结构第三节古代目录分类沿革第四节古代目录类别第五节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一节目录和目录学一、目录的定义二、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三、目录学一、目录的定义1、目:“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听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语“知其必有条目,故请问之。”《论语集解》又引包咸语“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属皆从录。”《说文解字·录部》引申为:动词—记录、抄写名词—次第、册籍(书册、载籍)“内大恶讳,此其言甚之何?《春秋》录内而略外。”《春秋公羊传·隐公十年》“此何以书?录我主也。”《春秋公羊传·定公四年》“两国偃兵接好,日中为期。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篇“录,第(次第)也。”韦昭《国语解》“集为《道古》一录。”明李贽《续焚书·圣教小引》3、目录:(1)目录之义①初义:目:篇目或书目(排列起来的篇名或书名);录:叙录,书录、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毋煚《古今书录》目录有时也可反装,成“录目”,录仍指叙录隋费长房《开皇三宝录》总目叙:“齐、周、陈并皆翻译,弗刊录目。”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有《历代所出众经录目》一篇。录也可总赅书目、叙录二者:“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刘向《叙录》→《别录》叙,也有“录”之总赅书目、叙录二者之义:“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隋书·经籍志》②合义:目、录结合在一起,就是目录。指编排在一起的一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及每篇、每书的提要。后指凡编排在一起的一批书的书名、或每书的提要、或分类的大小序、或总序者,皆可名之曰目录。(2)名称:①目录一词的起源:起於刘向父子校书。见《汉书·艺文志》“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班固《汉书·叙传·艺文志叙》既是一书之目录,也是群书之目录。“《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文选》卷三十八任彦升《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刘歆《七略》②目录的异名:正名:郑玄《三礼目录》《论语孔子弟子目录》《晋义熙已来新集目录》谢灵运《宋元嘉八年四部目录》王俭《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东晋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载《隋书·经籍志》异名:目:王尧臣《崇文总目》书目: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录:刘向《别录》、阮孝绪《七录》略:刘歆《七略》、郑樵《通志·艺文略》志:王俭《七志》、班固《汉书·艺文志》、魏征《隋书·经籍志》、读书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藏书志: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丁丙《八千卷楼藏书志》簿簿录:荀勖《中经新簿》(《晋中经簿》)、锺嗣成《录鬼簿》(元代杂剧)。记:钱曾《读书敏求记》书籍记: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续编)序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殷淳《四部书目序录》载《新唐志》叙录:刘向《叙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三国志叙录》(《隋志》)书录:毋煚《古今书录》、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书录解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要:王重民《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总目提要: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朱彝尊《经义考》、《小学考》、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4、目录的定义: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的书名(或一部书的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二、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1、一书目录《周易·序卦》:余嘉锡引卢文弨《钟山札记》:“吾以为《易》之《序卦传》,非即六十四卦之目录欤?”“唯《周易·十易》有《序卦传》,篇中条列六十四卦之名,盖欲使读者知其篇第之次序,因以著其编纂之意义,与刘向著录‘条其篇目撮其旨义’之例同。目录之作,莫古于斯矣。”《目录学发微·目录学源流考上》《诗经》之小序、《尚书》之小序。???《隋志·史部·簿录叙》:“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韩、毛二《诗》,亦皆相类。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淮南子·要略》:二十篇篇名、次第、学术评价《史记·太史公自序》:“其体例则仿《易》之《序卦传》也,《诗》之小序也,孔安国之《尚书》百篇序也,《逸周书》之七十篇序也。”李景星《四史评议》《汉书·叙传》:“自‘皇矣汉祖’以下诸叙,皆班固自论撰《汉书》意,此亦放《史记》之叙目耳。”颜师古《汉书注》2、群书目录《兵录》:“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汉志》“兵家类”小序《叙录》→《别录》:“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广弘明集》卷三《七录序》《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歆于是总群籍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数术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三、目录学(一)历史考察:1、目录学启自西汉成哀时刘向、刘歆父子校理国家藏书时的《别录》《七略》。2、名称:苏颂“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侍侧,原叔令检书史。指之曰:此儿有目录之学。”苏象先《苏魏公谭训》“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全所不通。尤明典故,喜为人言,亹亹不绝。”苏颂《新仪象法要》“水运仪象台”wěi“洙汎览传记,至图讳、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诂训、篆隶之学全所不通。”“钦臣(仲至)平生为文至多,所交尽名士,性嗜古,藏书数万卷,手自雠正,世称善本。”《宋史》卷340《苏颂传》、卷294《王洙传》3、诸家论述:(1)郑樵、章学诚(2)《汉志》、《隋志》(3)王鸣盛、金榜、余嘉锡、姚名达中国古代目录学最重的贡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盖吾国从来之目录学,其意义皆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由与藏书之簿籍,自名鉴赏、图书馆之编目仅便检查者异也。”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之学术也。”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叙论篇》(二)定义:目录学是研究中国古代目录的形成和发展,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及目录成果的专门学术(科)。(三)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P76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一、书名(篇名)二、叙录(解题、提要)三、类序“有一书之目录,主要由一书的篇目及此书之叙录组成;有群书之目录,主要由分类的书目和它的各类之序组成。当一书叙录编入群书目录时,它就成为各书的提要。书的叙录(提要)和书目的序对于辨章学术是非常重要的,而篇目及书目则是更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叙录和各类之序,仍然不失为目录,可是任何目录却不能没有篇目或书目。今将篇目、书目、书的叙录、书目的序四者分别论述如下。”程千帆《校勘广义》古代群书目录的基本结构表1名称题记群书(收书范围)总名全目之序部(大类)部名大序/部序类(小类)类名小序/类序书书名叙录古代群书目录的基本结构表1名称题记书书名叙录类(小类)类名小序/类序部(大类)部名大序/部序群书(收书范围)总名全目之序一、书名(篇名)书名,书的名称,书的标识。篇名,篇的名称,篇的标题。早期古书大多没篇名、书名,现有的书名是在文献整理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勘,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勘,即以其人名书。”章学诚《文史通义·繁称》1、篇名(1)每篇首两字:《论语》:首篇《学而》,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次篇《为政》,首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三篇《八佾》,首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孟子》:首篇《梁惠王》,首句“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我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次篇《公孙丑》,首句“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得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诗经》:首篇《关雎》: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次篇《葛覃》:首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三篇《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2)每篇主题:《荀子》:首篇《劝学》:通篇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劝大家好好学习。《墨子》中有:《尚同》、《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韩非子》55篇《五蠹》:《八奸》:《说难》:专门讲遊说的困难,要考虑怎样把别人说服,怎样掌握别人的心理状态。《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2、书名:早期的书名:以其人名书。《墨子》《列子》《孙子》后来的书名:诸子类仍有以其人名书;《抱朴子》《刘子》《傅子》(晋傅元)但名书风尚渐以图书主题、主旨名书;《楚兵法》《说文解字》《朱子语录》进而发展到同时反映著作方式等。《乐府诗集》《十三经注疏》《元曲选》二、叙录(解题、提要)1、叙录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学术渊源;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中国古代目录中特有内容,是最具有学术性的部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最显著的特点,这要靠古籍的分类体系客观展示,但更主要还是通过叙录这种只有中国古代目录才有的体例。2、叙录的体例熔铸材料,独立成文的综述之体;编次材料,述而不作的辑录之体。专记作者,不论图籍的传录之体。(1)综述体①成书、校勘概况(制作、加工、传布):成书,篇卷的分分合合;存佚;版本,篇目多寡,校勘等加工处理的原则与方法,定本。②作者: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学术渊源例:《常建诗》的四库提要荀子:法家重要人物李斯、韩非出其门下刘向所撰《孙卿书录》却说:……“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楚有尸子、长庐子、芋子皆著书,然非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术。唯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至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四部丛刊》影印《古逸丛书》本《荀子》卷末③评介书的内容、价值和得失:a.解释书名:○《快阁师古山房丛书》本《七略别录佚文》《易传古五子》书录:“分六十四卦,著之日辰,自甲子至於壬子。凡五子,故号曰《五子》。”《易传道训》书录:“淮南王聘善为《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署名曰《淮南九师书》。”b.评介内容:○《四部丛刊》影印元至正《战国策》卷首;宋刊本《管子》卷首。《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事。”《管子》叙录:“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c评介价值得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录类》:《遂初堂书目》一卷。宋尤袤撰。一名《益斋书目》。所分四部,与诸家小有出入,而不甚相远。唯一书兼载数本,则体例独异。诸书皆但有书名,盖从郑樵之说。然并卷数及撰人名氏删之,未免太略。或传写者佚脱欤?(2)传录体:若仅为介绍作者,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学术渊源,本书名之传录体。传录提要,始于王俭《七志》。“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隋志·序》余嘉锡认为《七志》:“其为《隋志》不满,盖嫌其偏重事迹,于学术界少有发明耳。阮孝绪《七录》大略相同。及释僧祐、道宣、智升之徒为佛书作目录,皆为译著之人作传记。盖其体制摹拟儒家,故与王阮不谋而合矣。”《目录学发微》东晋僧祐《出三藏记集》、东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隋费长房《开皇
本文标题:第二章--目录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8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