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8-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任务一丰富词语积累【必备知识】1.语素(1)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2)构词方式2.熟语(1)定义:是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能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2)分类3.成语(1)来源:(2)特征:4.新词语【关键能力】一、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正确理解成语意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且都有来源和适用对象及范围的特点。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理解,如果不了解成语的来源,不知道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成语意义,往往会造成误用。正确理解成语意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规律方法:2.辨析易混成语。成语中有些是近义成语,有些是含有相同的词汇,所以容易混淆。对这类成语,可以从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搭配、关键语素等方面去辨析。二、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的新词语的能力1.辨别不规范的生造新词语。新词语中有一些生硬拼凑、格调低俗、不合规范、难以被人们接受的词语,对汉语的规范化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准确辨别并自觉抵制。2.正确理解和使用新词语。要了解新词语的来源,正确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对象及场合,并在言语实践中正确使用。【学习活动】活动一:积累词语方法交流。活动指导1.备好专用的词语本子,分类摘录词语。2.将自己搜集、积累词语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整理成文,在课堂交流会上与同学交流。积累词语方法示例一、集合法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1.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都以“天”开头;再如:平心静气、平易近人、平分秋色、平铺直叙、平步青云等,都以“平”字开头。2.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拥、左思右想等。3.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二、接龙法就是用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三、讲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的概括,有些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牢了,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闻鸡起舞、指桑骂槐、毛遂自荐、指鹿为马等。用这些方法,可以较快地掌握、积累更多的词语。活动二:小组分工合作,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成语来源,归纳类型,完成下列表格。成语:天衣无缝画蛇添足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痛心疾首成语来源成语出处意义故事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喻指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成语来源成语出处意义故事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成语来源成语出处意义故事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策·燕策二》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成语来源成语出处意义古书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痛心疾首《左传·成公十三年》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活动三:巧用成语学文言。1.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请根据成语“狼狈不堪”“不堪设想”中的“堪”字的意义推求下列各句中的“堪”的意义。(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参考答案:“不堪设想”中的“堪”意为“经得住,能忍受”,现在不常用,(1)(2)中的“堪”也是此意。“不堪设想”中的“堪”意为“能够”,(3)(4)中的“堪”也是此意。2.利用成语来掌握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穷”在古汉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请查阅工具书,写出下列成语中“穷”字的意义,并加以记忆。穷形尽相(_____)穷兵黩武(_____)穷凶极恶(_____)日暮途穷(_____)尽致用尽极为尽了﹒﹒﹒﹒穷乡僻壤(_____)穷奢极欲(_____)穷追猛打(_____)穷当益坚(_________)穷山恶水(_____________)贫穷极为彻底处境恶劣自然条件恶劣﹒﹒﹒﹒﹒3.利用成语掌握词类活用现象。请指出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狼奔豕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幕天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状语,像狼一样,像豕一样意动用法,把……当作帷幕,把……当作睡席名词作动词,长翅膀﹒﹒﹒﹒﹒厚古薄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民伤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使动用法,使……劳,使……伤形容词作名词,不同的事物﹒﹒﹒﹒﹒4.利用成语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成语的句式特点。胜败乃兵家常事。()时不我待。()行成于思。()不以为然。()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以”后省略“之”贻笑大方。()被动句活动四:理解成语中的文化信息。从中华民族精神、天文地理、政治法律、文学艺术、衣食住行、动物植物方面任选一个专题,积累相关成语。理解含义,并以“成语中的文化”为题,写一篇语言札记。【参考例文】成语中的动物文化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自古以来,动物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和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在语言中,人们常常以自然界众多的动物来比喻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它们的名字往往被赋予了超出动物自身意义的新的含义。比如在汉语俗语中,人们常用“千里马”比喻人才;用“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用“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等,它们都已失去了作为动物“马”“牛”“狼”等的本义,而被用来形容各种各样的人,产生了新的含义。在汉语成语中,比如用“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多指敌人);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用这些成语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凝练准确,言简意赅。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词语的存在,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容量,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汉语成语中有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众多的动物出现在成语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物世界”。有时候,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不足以传情达意时,人们还发挥想象,虚构一些动物,以弥补表达中的不足。马是最早被人类驯化、为人类服务的动物之一,它可供人耕地、驾车、骑乘。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它同牛、驴、骡、骆驼等一样,在人类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在过去的战争中,马既能供将士们骑乘,又能驾御战车,它以身体强健、行动剽悍、动作敏捷,能够准确地领会和贯彻人的意图,善于听从人的指挥而乐于为人使用。它在疆场上纵横驰骋,一往无前,在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为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在汉语中,与“马”有关的成语也最多。牛也是常供人役使的动物。它性情温顺,行动迟缓,有耐力,能负重,可耕田,可驾车,不仅形体庞大,而且力气也很大,是人类的得力帮手。在与牛有关的成语中,它往往成了“大”的象征。有的成语突出其形体的庞大,如“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杀鸡焉用宰牛刀”等,有的则突出其力量的强大,如“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之力”“如牛负重”“汗牛充栋”等,而“老牛舐犊”则比喻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成语往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体现着人对事物或赞美喜爱、或贬斥憎恶的情感态度。动物出现在成语中,也往往体现了人们对它们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感情。“老马识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们对马的肯定、喜爱、赞许溢于言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动物则充满了贬斥、憎恶之情,把它们当成了讽刺和嘲笑的对象。有些动物不受人的喜欢,是由于动物本身某些方面的原因如丑陋的外表、凶残的本性或某些不利于人的习性、行为所致。比如老鼠,它的形体渺小,又机警胆小,昼伏夜出,躲藏在阴暗狭小的洞穴之中,喜欢啮食东西,损坏器物,给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又常偷吃人的食物,甚至传染疾病,所以自古以来就不受人的喜欢,人人必欲除之而后快,它遭人的贬斥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些动物如狼、豺、虎、豹、蛇、蝎等,由于生性凶猛残暴、贪婪狠毒,不仅猎食其他动物,有时也伤害到人类和家畜,人们对它们充满了恐惧和憎恶,所以常用它们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同样是凶猛的动物,人们对老虎的态度又具有两重性。就其生性凶猛、力气巨大,会伤害人畜这一点而言,人们对老虎是充满了畏惧之感。但老虎又勇猛威武,是生机、朝气和力量的象征,人们又常把它同传说中神异的动物“龙”相提并论,对它充满了敬慕和赞赏。有些动物于人类无害,甚至大有益处,但也常招人讥刺,如蛙、驴等。青蛙形体小,常生活于低洼潮湿或有水的地方,是捕食害虫的能手,对农业生产有益。《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只因为这一句话,所以千百年来,蛙就遭人讥笑,成了“见识狭小”的代名词。驴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畜,它能拉车,驮运东西,也能供人骑乘。它对于人类的帮助不亚于牛和马,但人们却无视它的这些功劳而对它予以讥刺,把它当成了“虚有其表、本领有限者”的代表,甚至作为“愚蠢”的代名词。说到底,人们对驴的不友好也只因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与蛙和驴的情况相同的还有狗(犬)。近年来随着人们关爱动物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狗的喜爱迅速升温,狗很快成了人们的新宠。2018年是农历的狗年,各种媒体对狗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人对狗的喜爱似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狗的嗅觉和听觉异常灵敏,作为一种家养动物,狗用来为人打猎放牧、看家护院,有的狗经过特殊训练后,还可以帮助人实施侦察、搜捕、警戒等任务,完成一些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甚至是人无法完成的工作。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开发狗的新用途,让它最大限度地为人服务。狗又极通人性,有着其他动物难以比拟的优点:讲义气,对主人忠诚,毫无二心。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有名为《义犬》的小说,讲一只狗为了报答主人的喂养之恩而替主人报仇雪恨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也常有义犬救主的新闻见诸媒体。狗是对人最亲近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狗对人如此仗义,但在过去,人又把狗看得很低贱,对它缺少善意和好感,在语言中又对狗极尽讥刺污辱之能事,常把“狗”与自己所不喜欢的或极其痛恨的人或事联系起来,予以咒骂。只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才表现出一点对狗的赞许。有时候,人们还发挥想象,虚构一些动物来借以表情达意,比如龙、凤、麒麟、大鹏、精卫等,它们都来源于古代的神话或传说,是人们虚构和想象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凤、
本文标题: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8-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8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