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福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基本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确定职业病的条件患者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的劳动雇佣关系,而用人单位必须有工商营业执照(包括个体经济组织)。例如因王某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私自刻石碑出售,而李某长期为王某干活,得了尘肺病,李某就不能定为职业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如大家都知道的四川省油田井喷事故,百余名当地百姓硫化氢中毒死亡,因不是从事开采油田这项工作,只能认定为意外伤害事故,不能定为职业病。确定职业病的条件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某人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生产中虽接触到一些粉尘,但粉尘不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也不能定为职业病。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内的。如有些人长期在计算机前操作,感觉全身乏力,视觉疲劳,腰酸背痛等,但其未列入职业病目录,因此不能算职业病。必须符合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种类我国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即: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不良环境因素不良工作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生产性粉尘定义: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主要危害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此外,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受粉尘吸人量及其毒性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续)一般只有几微米以下的细小粉尘能进入肺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粉尘进人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可导致尘肺病,人将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尘肺病有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等,病人最终往往因无法呼吸而死亡。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成分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6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2002年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13种法定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尘肺。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6种)(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3)毒物剂量: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4)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6)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表现出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2.刺激性气体(续)3.窒息性气体4.有机溶剂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音乐是人们喜爱的声音,因为它有优美的旋律;但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人们不喜欢的、厌烦的、不需要的或有害于健康的声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两种。特异性作用即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非特异性作用即噪声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听觉器官的影响。一般听力损伤经历下面几个阶段:1、听觉适应。短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会感到刺耳、不适、耳鸣、听力下降。离开噪声数分钟即可恢复。2、听觉疲劳。长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听力下降明显,脱离接触后需要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小时才能得到恢复。3、听力障碍。如果接触噪声的时间持续较长,这时的听力损害不能完全恢复或不能恢复,将此称为噪声性耳聋。职业病防治法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法管理原则某些职业病具有不可逆性,目前多数职业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无法治愈。如尘肺、职业性耳聋等。但职业病具有可预防性,在开展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劳动时,如果实施科学管理,配备良好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完全可以保护劳动者避免职业病。实践证明,只要预防措施得力,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个体防护用品介绍一、定义个体防护装备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过去称为劳动防护用品,或者劳动保护用品。二、作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作用是在研究了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存在形式、性质、环境及劳动者本身的种种因素后,借用一定的屏蔽体或系带、浮体,采用过滤、吸收、阻隔等手段,保护肌体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来的伤害,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三、分类商业部门习惯于按防护用途和性质将个体防护用品分为16类: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触电用品防高温辐射用品(包括烧灼、防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防微波和激光辐射用品防放射线用品防酸碱用品(亦耐酸碱用品)防油用品(亦称耐油用品)防水用品水上救生用品防冲击用品防坠落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主要是防刺割、绞碾、磨损即肮脏)防寒用品和其他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标准体系表》按人体防护部位将用品划分为10大类:(1)头部护具类(2)呼吸护具类(3)眼(面)护具类(4)听力护具类(5)防护手套类(6)防护鞋类(7)防护服类(8)护肤用品类(9)防坠落护具类(10)其他防护装备品种呼吸防护呼吸防护用品又称呼吸保护装置是为保护佩带者的呼吸系统,阻止粉尘或烟或气体、蒸气、微生物的吸入,防止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PPE)。一、呼吸防护方法1、净气法又称净化法,是使吸入的气体经过滤料去除污染物质获得较清洁的空气供佩带者使用。2、供气法即提供一个独立与作业环境的呼吸气源,通过空气导管、软管或佩戴者自身携带的供气(空气或氧气)装置向佩戴者输送呼吸的气体。二、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如下表示:过滤式隔绝式自吸过滤式送风过滤式供气式携气式半面罩全面罩正压式负压式正压式负压式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国产应取得认证,有QS和LA标志进口产品有LA标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QS和LA标志认证规定,如:防尘口罩/面罩,防毒面罩,滤毒盒,防护眼镜,焊接防护面屏,安全帽,安全鞋,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以下产品没有QS/LA认证:护耳器(耳塞,而罩)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呼吸面罩检查口罩和面具面罩是否适合具体使用者的简便方法;也是很好的呼吸防护面罩佩戴方法培训。随弃式面罩配戴方法1.2.3.4.橡胶半面罩配戴方法1.2.3.4.呼吸防护失效分析1、过滤材料选用错误,如:戴纱布口罩防尘;戴防尘口罩用于防毒;戴防毒面罩用于防尘;喷漆不提供漆雾滤棉。2、面罩不适合使用者脸形面罩号型不对:用未通过适合性检验的面罩。3、部件丢失或老化产生的泄漏4、不佩戴,5、不正确佩戴面罩呼吸防护用品的维护和储存橡胶类面罩应经常清洗,保持卫生,使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水,用软毛刷清除脏污,淋洗并风干;经常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更换受损部件,如呼吸气阀、滤盒密封垫片、头带等。滤毒盒不允许自行装填活性炭!GB/T18664将干净的面罩防入塑料袋中,放置于个人的箱子中或指定位置保存。不应放置在工作环境中保存。个人呼吸防护误区误区一:我感觉不到…..在没有仪器检测提供客观依据时,我们对周围空气环境的主观认知来自于视觉、嗅觉和味觉。如果没有感觉,往往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感觉器官对外界的感知存在着局限性,过分相信感觉,会使自己身处险境而不知。•氧气无色、无嗅、无味,当这种维持生命的气体浓度降低到18%以下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而主观感觉对缺氧窒息不能提供任何预警;•许多有害气体也是无色、无嗅、无味,不具有任何警示性,常见的如一氧化碳、甲烷、汞蒸气等;•一般人都知道硫化氢是致命的有害气体,也了解它具有臭鸡蛋气味,所以认为凭嗅觉判断它的存在是可靠的,殊不知嗅觉疲劳会使我们无法感觉逐步累计的和高浓度的硫化氢;•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对某些气味无法感觉,如氰化氢的苦杏仁味;•一些有害气体虽有气味,但当人感觉到味道时,已经造成伤害,如甲醇的嗅阈大约为180mg/m3,而甲醇卫生标准为50mg/m3;再如四氯化碳嗅阈为260mg/m3,而卫生标准却为25mg/m3;•粉尘是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没有气味,10微米以上肉眼可见的粉尘往往能被呼吸系统的自清功能清除,而真正威胁健康的粉尘是看不见的呼吸性粉尘,吸入呼吸性粉尘不会有任何感觉,而它却是导致尘肺病的元凶。误区二:万能的口罩“我们现在用的纱布口罩便宜而且好用,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脏了可以洗,用破了拿回家还能洗碗。”而这样“好”的口罩却不具备必要的防尘功能,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纱布口罩作为防尘口罩。误区三:不能洗的口罩怎么会好用防尘口罩的滤料是不能水洗的。防尘口罩所使用的高效滤料通常为无纺材料,有些还依靠纤维上带有的静电电荷过滤呼吸性粉尘。水洗后滤料的微观结构会受损,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孔洞,静电电荷也会大量损失,过滤材料越洗阻力越低,感觉到的是呼吸更舒适,而感觉不到的是呼吸防护失效。误区四:我的身体已经有抵抗力了有人以为身体会对有毒物质产生免疫,这
本文标题: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1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