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案例与风险管控
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案例与风险管控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仍面临着诸多痛点:1、行业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更远。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在中国建筑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说,“必须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能实现建设领域跨越发展,否则将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较之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国内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建筑业的生产总值和固定投资正在逐年增加,建筑业的技术投入和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的认可度正在提高,预示着未来建筑信息化行业潜在市场将被逐渐打开。按照2018年的数据估算:若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提高0.1%,就将覆盖235亿的市场。2、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使用效率低在付款结算方面,绝大多数的采购企业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供应商不能及时拿到货款,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资金周转率低。在融资贷款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本就是不争的事实,未来一段时间建筑行业,特别是建筑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会更加显现。3、管理水平落后在运行机制方面,普遍重视询比价、招标、谈判、签合同等商务运作,大部分人力和精力陷入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具体采购业务操作,对市场分析、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等管理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关注不够,不仅采购业务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制衡,而且采购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水平也难以提升。在操作模式方面,“一单一询价”、“一单一招标”、“一单一签约”、“一单一结算”的传统采购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供应商资源方面,基本所有的采购企业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资源,而这些供应商是否严格达到企业的各项要求,其实存在着大大的问号,线下的灰色交易严重增加了采购成本,影响了采购质量。在供应商选择方面,过分注重供应商报价等当期表现,忽视供应商历史表现。虽然有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和拖期现象,但往往因为其报价低,仍然能够中标,这说明在供应商选择上不科学、不理性,仅看重采购价格而不管供应商资信状况、制造能力和历史业绩等问题依然存在。筑集采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筑集采”通过特定的产业链将建筑企业与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供-销”链条。“筑集采”则在这个链条中提供全面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作为第三方平台,在金融机构切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决策”的金融科技服务。以供应链需求痛点为导向,以供应链金融为轴心,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以线上真实交易数据为风控依据,对接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供应商提供贷款,形成供应链金融的闭环,共同构建建筑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并以此为依托,提出“及时支付”的理念,解决建筑业账款拖欠,中小型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难点、焦点问题,帮助建筑采供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平台也提供应收账款类的国内保理业务,依托于产业供应链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根据公司生产、销售的具体情况设计组合式供应链产品,一改传统商业银行制式化的产品模式,提供相关机构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方案,注重过程管理和风控模型。科技赋能下的风险管控筑集采认为:现代科技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业务发展,脱离金融科技的支撑,将难以实现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对筑集采来说,践行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场景结合是其现在乃至将来需要持续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筑集采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不断促成产业合作和边界融合,推动智慧型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加速到来,用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科技赋能一:精准风控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AI、风控模式算法等技术精准画出用户画像和业务画像(包括:招中标关系、上下游关系、人企关系、资金交易关系、担保关系、舆情等相关事件关系等等),这样就能有效地帮资金方认定真实贸易背景、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行风险定价。科技赋能二:事件可溯源防篡改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确保平台数据的不可篡改,并具有可追溯性。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传输和账本记录机制,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还起到了记录交易流程、监控报警等作用,为多方参与的复杂交易流程提供了防篡改、可溯源、具有公信力的客观记录。随着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可以预见区块链账本将会被司法机关广泛采纳作为法律证据,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商业纠纷中维权取证的难度和成本。科技赋能三:真实性识别解决方案:通过机器视觉、生物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电子证书、LBS、AI等科技手段对用户身份、交易背景真实性进行识别。欺诈类风险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依然存在,在票据、订单、仓单等票据证明类文件没有完全电子化的今天,仅仅通过交易流水、财务报表等数据不足以证明其交易的真实存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的证件和票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化分档归类;通过OCR识别技术可以提取票据和证件中的结构化信息,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效率。此外,交易真实性还可以通过风控模型进行更加全局的监控。风控模型结合规则引擎,从多种数据源汇集不同维度的数据,从而判别交易是否存在异常行为。未来的发展规划1、构建“M+1+N”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一方面,平安银行、南通农商行、华瑞银行、欧冶、广联达等供应链金融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场景,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融资时效、融资规模、融资成本。对供应商而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融资时效强、融资成本低、融资规模因需而变,这为筑集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多样化融资方案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的总体思路,稳步构建“M+1+N”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以“筑集采”金服平台为中心,“M”个资金提供方,为“N”个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新生态。并通过筑集采金融科技三步法“资产数字化、资产标准化、资产可信化”来实现平台资产处置的定位。使用不同类型的科技手段,让筑集采前端交易自主化、中后台的交易流程化、底层的交易透明化,平台主体的信用统一化;让金融机构清楚地看到平台上的交易结构,将平台用户的信用透明化。从而实现资产端与资金端更为精准、更加高效、更富成效的无缝对接。2、授信资源穿透与分享另一方面,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明显痛点。1、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供应链金融所需真实贸易材料之一是贸易合同,这意味着只有与核心企业直接签约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才能使用供应链金融服务。至于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与经销商(经销商的经销商),则由于未与核心企业直接签订采购或销售合同,所以无法直接使用此类供应链金融服务。2、授信资源的不均衡,常见供应链的层级一般比较多,各层级供应商金融信用的差距也比较大。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层级越深,融资难度越大、融资成本越高;而强势的核心企业则会有闲置授信。在当前供应链金融生态中,这些闲置的授信是无法穿透供应链进行层层传递,且强势核心企业也缺少这样做的动力。针对上述痛点,筑集采开发了新的金融科技手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授信资源穿透式分享。首先,筑集采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多层级供应商等一起搭建联盟链,所有交易行为和交易数据全部上链。其次,依托核心企业的领军地位、优质信用与真实贸易背景,创建出一种标准化、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的应收账款收款凭证。供应商收到应收账款收款凭证后,可以选择支付给他的上游供应商,每一层都能继续向上游支付。哪一层有资金需求,都可向筑集采平台申请融资,筑集采把相应资料打包提供给资金方,资金方审核通过后放款,到期统一由核心企业兑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智能合约,只要供应商提出融资需求、满足融资条件后,就由链上的资金方自动打款给供应商,到期由核心企业自动兑付。通过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信用穿透分享,能挖掘更深层次客户的融资需求,并借助标准化应收账款收款凭证的自由拆分、自由流转,来提升信用流转的灵活性,实现信用的穿透传递,实现链上参与各方的共享共赢。
本文标题: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案例与风险管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6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