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课堂教学中低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教材中的直观图为载体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微主题的选择一、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第一,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培养目标。现今使用的(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好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数理逻辑思维的目的。第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段下来的老师,经历了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我们感到越是到中高年级课堂提问时举手发言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调查学生不举手的原因:30%的学生是不敢举手,另有40%的学生是心里知道答案,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有时候学生发言时语言不够简洁、完整,一个问题需要表达的时间比较长,教师也缺少了等待的耐心,急于代替学生把答案说出来。到了高年级,一些课堂就被部分优生主宰了,优生说得多,其他学生说得少,他们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渐渐地就不愿意积极思考,依赖于老师和优生的讲解,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贫富差距”。这样的课堂老师讲的吃力,课堂效率也不高。第三,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词汇缺乏、认知水平低、语言区域狭窄。特别是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受所在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数学基础、表达能力更不理想,他们大多不能正确流利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的内容,表达的自己想法,语言表述出现重复、啰嗦、拖沓的现象较严重。但是,小学低段的孩子大多爱说、爱动、好表现、模仿能力强、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更是系统学习规范化数学语言表达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刁燕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如下图)。请了5个学生来说,只有2个学生能将数学信息比较完整地说出来,表达完整度仅为40%。教师在进行了指导和示范后,再请4个学生叙述来,3个学生能说出来,表达完整度就达到了75%。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盘子够吗”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如下图),85%以上的学生都能正确判断“盘子够了”,但在说明理由时举手的学生就只有50%左右了,回答问题的5个学生中有3个语言不完整,如“它们是一样的”、“都是6”、“没有多的”等等,极少有学生能够说出小松鼠与盘子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完整度不到40%。随后老师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并且边做边说,汇报时,70%以上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一只松鼠对一个盘子,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松鼠和盘子一样多”。再如何帆老师教学“一共有多少”时,出示了情境图后(如下图),第一次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4个学生中有2个能比较完整表达图意并提出问题,占50%。接着老师让学生现场演示,边做边说,5个学生中有4个能完整表达,达到了80%。在随后探究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时,90%以上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说出正确得数,但是能够有条理的表述思考过程的学生只有25%。从以上的课例可以看出,低段学生数学表达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表达不完整、重复、啰嗦,但是由于他们的模仿力极强,经过老师的提示和同学的示范后,数学表达能力也能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二、选择主题经历的过程最初,我们组选定的研究题目是《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但经过前期调查在制定研究计划时,我们感觉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在某个阶段上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而我们选择的题目切口太大,不够聚焦,研究范围和载体也缺少针对性。讨论后,我们把研究的范围聚焦在教材中的情境图上,将主题修改为《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一来研究的指向又变得十分狭窄了,可研究的点少了,与培养数学表达能力的相关度也不大,局限了对学生其他途径表达能力的研究。为此,我们再次讨论研究,根据低段数学教材的特点将主题确定为《以教材中的直观图为载体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教材中呈现的所有直观图,这样既有了针对性,研究点也相对增加了。总的来说,我们的主题选定经历了一个由“过大”到“过小”再到“适中”的过程,其实,这样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研究主题的界定一、什么是数学表达?首先,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具有准确性、专业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等特点。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载体。其次,数学表达就是运用数学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数学思想。学习数学实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而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二、对教材中的直观图的界定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识字量少,理解水平有限,因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以各种直观图的方式呈现的(包括主题图、问题情境图、操作演示图以及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图中含有一定的数学信息,展示了一些数学活动或操作演示的过程,要求学生既要看懂图意,又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微主题研究的开展情况一、研究的目标通过微主题研究,以教材中的直观图为载体,以平时的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上通过倾听、示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引导启发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达到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层级目标,即:敢说能说→能大声流利地说→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二、研究的计划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进行“成就学堂”理论学习;确定研究主题;开展前期调查分析;针对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情况制定研究计划。2、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结合低段数学教研组活动,以研究课、讲座、交流、访谈等形式开展微主题专题研讨;探索以教材中的直观图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及措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验证和改进。3、总结阶段(2016年6月)进行后期调查反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并进行交流汇报。三、研究措施(1)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表达欲望。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他们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主题图中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的思维,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从图片中观察完成的,图片中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信息,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也非常重要,只有看得更仔细,才能说得更清楚。(3)动手操作体验,结合教材中的操作演示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手、脑、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中的操作过程示意图,指导学生根据学会图意口述操作过程,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4)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说”。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5)利用教师和同学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正确、清晰地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6)采用多种形式,创造多个机会让学生充分“说”。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首先,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其次,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最后,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四、微主题研究行事历2015年10月9日,教研组长会,安排“成就学堂”微主题研究活动(周莉佳);10月9日,集体教研,学习“成就学堂”理念,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全体组员);10月15日,学校召开微主题研究活动动员大会(全体组员);10月16日,上报初始微主题,开始进行前期调查(全体组员);10月23日,集体教研,前期调查情况分析,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全体组员);10月26日,组内研讨,根据前期调查情况调整研究范围(全体成员)11月9日,课例研究,刁燕执教《分类》11月16日,集体研讨,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11月18日,课例研究,何帆执教《认识图形》,根据教研员指导,再次调整主题范围11月23日,教研组教研,阶段性总结交流12月4日,课例研究周莉佳执教《测量》12月11日,组内教研,围绕微主题课题分析课堂实例12月18日,小型主题讲座,实习生参与微主题深入学习2016年1月8日,课例研究,刁燕执教《总复习——数与代数》1月12日,课例研究,何帆执教《总复习——图形与几何》1月25日,教研组长工作会议,进行微主题课题教学讨论总结2月29日,组内教研,讨论新学期的工作开展,制定课题观察量化表3月7日,课例研究,周莉佳执教《方向和位置》3月10日,教研员集体视导,指导“成就学堂”微主题研究3月28日,课例研究,刁燕执教《观察物体》3月31日,组内教研,总结交流,发现问题,制定后期计划4月1日,课例研究,何帆执教《青蛙吃虫子》(第一次试讲)4月5日,课例研究,何帆执教《青蛙吃虫子》(第二次试讲)4月11日,课例研究,何帆执教《青蛙吃虫子》(第三次试讲)4月14日,集体研讨,进行课堂观察情况分析本次研究活动展示内容一、课例题目:《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教材中创设了“青蛙吃虫子”的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材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前两个问题分别探索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比巩固知识。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算理相同,因此第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二、目标任务:通过课例研究,验证“动手操作体验,结合教材中的操作演示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措施。三、任务分工:1、何帆——执教研究课例;2、周莉佳、刁燕——进行课堂观察;3、刁燕——进行课堂观察情况分析。
本文标题:课堂教学中低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7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