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儿童的记忆第六章本章思维导图学前儿童的记忆记忆概述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什么是记忆;记忆的过程;遗忘及遗忘规律记忆表象及其特征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各年龄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第一节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即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记”和“忆”两个方面。从生理角度看,记忆是人脑反映时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的过程就是痕迹建立、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1)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1)形象记忆(2)运动记忆(3)情绪记忆(4)逻辑记忆(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1)陈述性记忆(2)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划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划分(二)记忆的分类保持再认或回忆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相当于信息的编码。识记是记忆的首要环节,是记忆的基础。有效的识记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根据识记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是否建立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保持是大脑贮存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相当于信息的存储和继续编码。保持是识记的结果,也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因此,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没有保持,就无所谓记忆。保持信息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简化和概括化。②完整化和合理化。③夸张和突出。④记忆的内容增多。⑤记忆的内容减少甚至消失,即发生遗忘。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把它认出来,属于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或内容重新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称为回忆。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回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再认和回忆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保持程度的不同。一般来说,能回忆必然能再认,能再认的却不一定能回忆。也就是说,回忆比再认要难。识记二、记忆的过程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一段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因此学习后的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三、遗忘及遗忘规律四、记忆表象及其特征表象的概念表象是指头脑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如幼儿在幼儿园里玩游戏,虽然看不到自己的母亲,但头脑中仍然能出现母亲的形象。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发生的,根据其产生的感觉器官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等。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构成表象的材料都来自感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和原物体有相似之处。2.概括性表象是多次感知觉后概括的结果,它具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具体原型,这就是表象的概括性。1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感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时感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2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感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感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记忆影响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也离不开记忆,主要表现为语音模仿、语词学习、语句学习和使用等。4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历过的事情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五、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即记忆潜伏期延长。(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记忆提取的方式分为再认和回忆。再认依靠的是感知能力,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个体表象的形成在1.5~2岁。(三)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的记忆广度的。学前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极小,有研究表明,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这与其大脑皮质的不成熟有关,使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不及对更多的信息进行加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儿童在单位时间内记忆的材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多少、内容的丰富程度等。婴儿期,由于儿童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随着儿童接触事物数量的丰富、动作的发展、与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其记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信息相联系,可使存储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儿童形成工作记忆以后,可以在30秒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对其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支持。(四)记忆内容的变化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出现的时间稍晚于运动记忆,在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产生。1.运动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掌握的。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运动记忆,在2周左右就出现了。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出现在6~12个月,1岁前婴儿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联系。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它依靠表象进行,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4.语词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语词记忆出现得最晚,这是因为语词记忆的发展与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尤其是与语言中枢的发展息息相关。二、各年龄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0~1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新生儿的记忆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2.1~6个月婴儿的记忆1~3个月是婴儿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了很大发展。3.6~12个月婴儿的记忆6~12个月婴儿记忆的潜伏期明显延长。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能够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二)1~2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2岁以前儿童的识记主要是无意识记,即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让他们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还不能有意、有目的地识记什么。2岁以后儿童的无意记忆进一步发展,有意记忆开始出现萌芽,可以根据成人提出的要求进行简单的识记,并付诸行动。(三)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第三节一、记忆的敏捷性家长和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儿童记忆力的锻炼,通过锻炼可以帮助儿童的记忆变得敏捷起来。有锻炼学前儿童记忆的意识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与有意注意的训练密切相关。在学前儿童的记忆过程中,成人可以利用语言组织儿童的有意注意,引导或帮助他们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识记的动机。训练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在已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一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二、记忆的持久性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凡是直观、形象、有趣味、能激发儿童兴趣和强烈情绪情感体验的事物,都容易被儿童记住。此外,情绪可能引起、改变或打断儿童获取信息的状态。针对学前儿童的记忆主要是以形象记忆为主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提供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使儿童对要识记的内容有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提高其记忆的持久性。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情绪二、记忆的持久性组织有效的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并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通过合理地分配复习的时间,采取多样化、多感官参与的复习方法等都可以有效地使记忆保持相对长久。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是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根据学前儿童有意识记逐渐发展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中,通过布置作业、明确识记任务等,引导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识记。明确识记目的组织有效的复习三、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人们在记忆的准确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准确性是记忆的重要品质,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就都失去了意义。学前儿童记忆准确性的培养,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保证识记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正确识记的事物,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复习强化巩固。如果有模糊的识记内容,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准确性。教师可以通过找不同训练法、找相同训练法或综合分类训练法等,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锻炼儿童的辨别能力,提高其记忆的准确性。四、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记忆的准备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记忆的准备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从识记的一开始就要认真、正确,不能马虎。成人要积极引导儿童有意识地识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最好在识记时就建立起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使识记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自检自测1.如何理解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4.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5.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求幼儿背诵唐诗、三字经等古文经典,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第六章学前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2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