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人教版解析
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人教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分)(2014秋•淮南期末)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①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②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一个苹果的质量约0.2.③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合m.2.(1分)(2014秋•淮南期末)读出如图当中物体的长度是mm.3.(3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合m/s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km.4.(4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坐在教室认真的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发出的,又通过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进行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填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5.(3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周末的清晨来到了龙湖公园散步,看到了草地上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由于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所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这是一个过程(选填“放热”“吸热”),在阳光的照耀下白白的霜很快成晶莹的小水珠.6.(5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漫步在湖边,看到水中有柳树的倒影,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同时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现象而形成的像,实际的鱼在其(选填“上方”“下方”),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现象.7.(2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透镜进行矫正.8.(3分)(2014秋•淮南期末)冬天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发生爆裂,是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密度,而体积所致.(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9.(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有关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和错误是一个意思B.误差就是读数时产生的错误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10.(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取,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只能选取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可以选取自己C.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D.运动的物体可以没有参照物11.(3分)(2014秋•淮南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甲物体的速度是0.1m/s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12.(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13.(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A.农民伯伯将粮食摊开晒B.洗头后用吹风机吹C.将食物用保鲜膜包起来D.衣服放在通风处晾晒14.(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越来越小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来源:学#科#网]15.(3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选用比较薄的玻璃板B.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C.[来源:学*科*网]选用两只一模一样的蜡烛D.将两只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两边16.(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成像中,成的是实像的一组是()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投影仪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放大镜成像.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17.(3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和状态有关B.物体的密度与体积和质量有关C.把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D.把一瓶油倒掉一半,其密度不变18.(3分)(2013•庆阳)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B>ρ水>ρAB.ρB>ρA>ρ水C.ρA>ρ水>ρBD.ρ水>ρA>ρB三、作图和实验题(每空2分,共30分)19.(4分)(2014秋•淮南期末)作图题①请在如图1中画出S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经过P点的光路图.②请在如图2中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中填上一个合适的光学器材.20.(6分)(2014秋•淮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1.(10分)(2013•泉州)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22.(10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①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②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③假设该小石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四、综合题(23题7分,24题4分,共16分)23.(7分)(2014秋•淮南期末)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现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其最高速度可达300km/h.淮南东站的建成,标志着淮南人民也能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①淮南到合肥的距离有90km,火车如果以其最高速度行驶,那么最快多少分钟可以从淮南到达合肥?②小明乘坐某次列车从淮南去合肥,列车运行10分钟后到达水家湖站,停靠了2分钟,然后又行驶了18分钟到达了合肥,那么这列火车从淮南到合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4.(9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①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②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ρ铝=2.7×103kg/m3,ρ水=1.0×103kg/m3)③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人教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分)(2014秋•淮南期末)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①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km.②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一个苹果的质量约0.2kg.③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合2.5×10﹣6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①②根据对常见物体及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正确的单位;[来源:学.科.网Z.X.X.K]③1μm=10﹣6m.解答:解:①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00m=3.2km;②5个苹果的质量约1k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③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故答案为:km;kg;2.5×10﹣6.点评:①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要做到熟知,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闹出笑话自己还不知道;②单位换算时要“先换后算”.2.(1分)(2014秋•淮南期末)读出如图当中物体的长度是29.0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5.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90cm﹣3.00cm=2.90cm=29.0mm.故答案为:29.0.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3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合15m/s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自己(或公交车)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9k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1m/s=3.6km/h换算;(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3)已知汽车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路程.解答:解:(1)54km/h=54×m/s=15m/s;(2)公交车行驶时,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己(或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后退,以自己或车为参照物,车内乘客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3)已知t=10min=600s,由v=得:s=vt=15m/s×600s=9000m=9km.故答案为:15;自己(或公交车);9.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4.(4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坐在教室认真的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又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进行隔音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响度.(填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的过程中;3.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解答:解:(1)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我们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隔音的方法减弱噪声;(3)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隔音;响度.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减弱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5.(3分)(2014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周末的清晨来到了龙湖公园散步,看到了草地上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由于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
本文标题: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人教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9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