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六章人力资源时间统计
第六章人力资源时间统计认识时间统计的意义掌握工作时间指标的核算掌握工作时间利用指标第一节时间统计的概述一、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企业制度合理定岗定员提供依据。2.为企业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提供资料。3.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4.为合理发放劳动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5.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6.研究休闲时间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二、时间统计的基本内容(一)时间的分类1.二分法2.三分法3.四分法4.五分法(二)时间统计指标1.平均时间指标2.时间结构指标第二节工作时间构成统计一、工作时间计算单位计算单位工日:在8小时工作制度下,一个工日相当于八个小时。工时:劳动者工作一小时就叫一个工时。二、工作时间计算(p.49)1.计量单位1工日--指工作一个轮班时间(8小时)。1工时--指工作一个小时。2.常用工作时间的统计(p.49-52)(按工日计)(1)日历工日指日历天数中每天企业实有劳动力人数累计。日历工日是计算期内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计算日历工日计算公式:(2)制度公休工日指法定劳动者应该休息的时间,如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平均劳动力人数期内企业每天日历天数计算期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计算公式:(3)制度工作工日休天数制度公平均劳动力人数计算期企业每天制度公休工日工日加班休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实际公指劳动者应该工作的时间总量。制度工作工日计算公式:休工日制度公工日日历作天数规定工劳动力人数每天平均作工日制度工(4)缺勤工日指劳动者在规定应该工作的时间由于个人原因(病、事、伤、旷工等)全日缺勤的人数累计。缺勤工日计算公式:全日缺勤人数计算期每天工日缺勤(5)出勤工日(p.50)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每天实际上班工作的人数累计。出勤工日计算公式:工日缺勤作工日制度工出勤人数计算期每天工日出勤(6)停工工日指劳动者在出勤后,由于企业原因(停电、停水、停气、机器故障、任务安排失当等)全天不能工作的人数累计。停工工日计算公式:全日停工人数计算期每天工日停工(7)非生产工日指劳动者在出勤后,全天参加非本职工作(如抢险救灾、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的人数累计。利用工时停工被工时停工工工时实际停非生产工日计算公式:(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非生产活动人数每天全日从事工日非生产工日非生产用工日停工被利工日停工工日缺勤休工日制度工工日日历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全部实际日历工日公休工日制度工作工日出勤工日缺勤工日加班工日制度内工实际工作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被利用工日损失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日三、工作时间构成的指标解释1.日历时间2.制度公休时间3.制度工作时间4.缺勤时间5.出勤时间6.停工时间7.非生产时间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9.加班加点时间10.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四、工作时间构成的核算(一)按工日核算的劳动时间指标1.日历工日日历工日=计算期内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日历天数2.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公休公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3.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工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规定工作天数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4.缺勤工日缺勤工日=∑计算期每天全日缺勤工日5.出勤工日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6.停工工日停工工日=∑计算期内每天处于全日停工的人数7.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日数=∑每日从事非生产活动的人数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工日=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工日9.加班工日加班工日=制度公休日-实际公休日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二)按工时核算的工作时间指标1.日历工时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日历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计算期日历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2.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公休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3.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工作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工作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4.缺勤工时缺勤工时=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5.出勤工时出勤工时=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6.停工工时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7.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9.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加点工时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时﹢加班加点工时第三节工作时间利用统计一、工作时间利用基本情况分析1.出勤率缺勤率=100%-出勤率2.出勤时间利用率3.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00)数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出勤时间利用率%100数制度工作工时(工日))数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出勤率%100)数制度内工作工时(工日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与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的关系%100)数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工作工时(工日))数制度内出勤工时(工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二、劳动时间利用的其他分析1.工作日利用率2.工作月利用率%100小时)工作日制度工作长度(小时)工作日实际工作长度(工作日利用率%100天)工作月制度工作长度(天)工作月实际工作长度(工作月利用率三、加班加点程度分析1.加班加点比重2.加班加点强度3.平均加班加点长度%100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工加班加点工日(工时)加班加点比重100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加点工日(工时)加班加点强度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加点工时平均加班加点长度4.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分析加班加点的人工费超支额=加班加点工时×平均工资(小时)×系数5.劳动效率降低程度正常时间的劳动生产率加班加点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率降低程度(1%四、工作时间利用的损失分析1.工作日平均缺勤量•工作日平均缺勤量=缺勤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2.工作日平均停产工作量3.工作日平均非生产占用量五、工作时间平衡表编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停工工时工作日平均停产小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非生产工时工作日平均非生产小时例6-1:2007年4月份某企业的劳动者平均人数1500人,制度公休日8天,劳动构成时间有关资料如下:(1)全日缺勤1200工日,非全日缺勤4500工时;(2)全日停工60工日,非全日停工1000工时;(3)全日非生产12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750工时;(4)公休日加班300工日,加点2000工时。要求核算以下各项指标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加点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加点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时要求核算以下各项指标出勤率(按工日算)出勤时间利用率(按工日算)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按工日算)工作日实际工作长度工作日利用率工作月实际工作长度工作月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分别按工日和工时计算)每百个工日加班强度(分别按工日和工时计算)第四节非工作时间统计一、非工作时间的概念非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偿社会劳动之外的其他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是在工作时间以外的那部分时间,包括上下班路途时间、个人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二、非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借助非工作时间分析体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分析闲暇时间的利用,提出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措施分析非工作时间的利用有助于缩减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三、非工作时间的统计指标(一)上下班路途时间(二)个人必需时间1.睡眠时间2.用餐时间3.个人卫生时间4.就医保健时间(三)家务劳动时间1.购买商品时间2.做饭时间3.洗衣物时间4、照料孩子和老人时间(四)休闲时间1.学习文化科学知识2.阅读报纸3.阅读书刊4.看电视5.听广播6.观看影剧文体表演7.观看各种展览8.游园散步9.体育锻炼10.休息11.教育子女12.公益活动13.探访接待亲友14.非工作目的的使用计算机及上网本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两个方面介绍了人力资源时间利用。工作时间是人力资源时间统计的重要内容,要学会使用时间利用指标和时间构成指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时间的分布、总量和结构,能从企业劳动者时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非工作时是劳动者用来恢复体力、提高智力的重要时间,掌握企业劳动者非工作时间的利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本企业员工的情况,为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标题:第六章人力资源时间统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