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44新校計劃書2003-2004C12管理及組織建構高效管理,科層架構分明,發展績效文化,促進家校協作。這是我們的一貫理念。由於分拆了校舍,空間多了,環境改進,員工士氣高昂,也是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好時機。C12.1校董會*目前情況:本校自1994年開始便加入SMI管理方式,至今已積聚相當經驗,運作效果良好。目前校董會是上、下午校合一的,成員包括委任人士、專業人士、校長、教師。每年召開會議最少三次,每年的學校計劃書、政策及程序手冊、報告書、財政預算、員工考績制度等等,都需呈交校董會通過,才予執行。※新校計劃:首先是為新校成立自己的校董會,然後在適當時候,加入家長代表、舊生代表及社會賢達,使能在校董會決策中,加入家長及社會元素,使學校的運作,更切合家長及社會的需要。C12.2校董教師諮議會*目前情況:本校的諮議會成員,目前包括主任代表,教師代表,討論一般教師提出的疑問,每年召開會議兩次,效果良好。※新校計劃:預計新校的諮議會,除了解困之外,更會把學校的理想、對教育的取向、對員工的盼望,透過教師代表,彼此交換意見,好能上、下同心,團結一致,邁向既定目標,造福莘莘學子。C12.3科層架構組織*目前情況:分科分層架構管理,職責分明,避免重疊,各自發揮。層面架構即為學校行政,各主任負責不同的行政職務,並設行政小組暨級務小組,參議校政。科面架構為各分科,設各科主席,副科主席及分科小組成員,分別設計自己的課程和活動。原則上,科主席由助理小學學位教師出任,並由課程主任統籌。此外,本校實施訓輔合一,SGT、SGP全力配合訓輔工作,運作暢順,效益甚佳,因此,SGT的工作,極受歡迎。※新校計劃:上述情況,雖說理想,不竟限於人手不足,很多想開展的工作,都未能如願,是為美中不足。冀盼在全日制的編制內,因為人手較多,各項行政工作及學科工作,在職責分明的大前題下,會運作更好。5C12.4家長教師會*目前情況:本校家教會已成立了五年,運作上有顯著的進步,由初期的聯誼性質,經過分享、培育,發展至目前成立的「愛心家長義工隊」,加強了彼此的溝通和合作。部分家長亦因與校方接觸頻密而加深對學校的認識,也相應地增加了學校行政的透明度。事實上,家長在學校圖書館、校慶日、運動日,甚至是班務等等,的確作出了很大的幫助。不過目前的家教會,是上、下午校合一的,是一個家教會而不是兩個。※新校計劃:首先要做的是為新校成立家長教師會。又由於新校有更多的空間,家長資源中心的功能可更進一步的伸展、組織義工隊、舉辦課外活動、照顧學生午膳、協助圖書館、協助園藝、指導學生清潔校舍、組織大型小型的家長研討會、分享會、推廣親子閱讀計劃等等,且盡快開展有系統的家長課程(詳見2.1.5),貫徹提升家長質素的理想。最後,若情況許可,更可以協助探訪其他家長,彼此支援,發揮守望相助的和諧精神。C12.5家長教育家長教育實在是教育上重要的一環,不可忽視。因為「怎麼樣的家長,便生出怎麼樣的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關顧、談吐、態度、榜樣,在在影響子女的成長。就以本區而言,估計家長教育更是十分需要的,如果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提升,家長能為自己的子女樹立榜樣,相信良性循環,假以時日,不獨家庭質素,甚至整個社區的質素,必會提昇。*目前情況:本校的家長教育工作,主要是透過SGT計劃,然後全體教師一起努力,主要的方法是:組織專題講座、小組工作坊、組織家長義工、親子教育計劃、派發家長通訊等等,此外,在上午校課前及下午校課後的時間,亦讓家長與學生一起聽說校長的訓勉,使家長多些瞭解學校措施背後的理念,從而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關注。※新校計劃:上述工作,已見成效,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自己子女的教育,並與學校配合,這是可喜的現象,應予持續,並由以下幾方面發展:(1)配合學校每年的目標,選取合適的主題,合適的時間(例如親子日營、校慶日),定期性地(例如每年兩次),舉辦教育講座;(2)選取合適的主題,舉行定期性的、小型的家長交流會;(3)在年中,有計劃地舉行親子活動班(盡量以親子為主導),例如親子插花班、烹飪班、健身班、戲曲班、書法班、電腦班、親子閱讀班、歷奇班、編織班、中國畫班、園藝班等等,讓家長透過彼此的分享,從中學習,並對子女有較深入的認識,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4)擴大家長義工隊(詳見2.1.4節);(5)在適當的時候,舉行家長座談會,把學校的理想和要求,清晰傳遞給他們。例如:新生入學前,舉行新生家長會;升中選校時,舉行升中選校家長會;派成績表時,舉行小組家長會等等;(6)公開表揚對學校作貢獻的家長,表示欣賞和感謝他們的工作。這樣,他們一方面提昇了自己對協助子女成長的能力,另一方面,亦提升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和自信,繼而對其他家長、鄰舍,甚至整個社區,也有良性的影響。6C12.6領導與培訓校長是學校的核心領導人員,他的言談、態度、誠信、領導、理念、學養、胸襟、務實,在在影響著整間學校的運作。其實,學校的高層人員的領導亦有著同樣的影響力,再其次,全校的全體人員都應該有這樣的素養,才能領導學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再者,本校的使命是給學生帶來一個豐盛的、喜悅的童年,擁有自愛、自信、自知、自律、自強的質素,那麼老師們必須先擁有這些質素,才能有所傳授給學生。今日正值教育改革的時候,社會知識亦日新月異,教學人員祗有不斷進修,終身學習,學校才得以成為高質素的學校。*目前情況:本校有見及此,便由幾方面進行培訓工作。一方面是校長的培訓,正如上面所述,校長是學校的核心,校長的素質,影響著整間學校的校風與成敗。本校鼓勵校長主動參加這些培訓,務使校長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領導學校,特別是領導教職員,邁向高質素的學校教育。可喜的情況是:教署已領頭發起校長的培訓,天主教教區也發起類似的校長培訓班,再加上整個大氣候所要求之校長的學位化,在在都銳意提昇校長的質素。另一方面,透過SBM日,本校舉辦各類講座、研討會、工作坊等等,為學校的老師作專業發展,亦鼓勵教師參加校外的培訓,或進修教育學位課程。再者:本校在每個星期的教師聚會中,除了交代一般校務工作外,尚透過各老師的生活分享、祈禱、聖經誦讀,或派發輔導通訊等等,重溫或討論學校的目標和宗旨,務求教師們,在教學、行政、人生觀等各方面,都能與時並進,洞悉時代的徵兆,並能作更好的思辨和批判。※新校計劃:學校目前所進行的培訓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須繼續保持,但有時卻感到稍欠均衡性和系統性。因此,新校將會引入時數的計算,三年內各老師須接受培訓最少120小時,但內容可以因應個別不同的情況,各自作出選擇,但類別必須包括專業培訓及生命動力的培訓。專業培訓包括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社會現況和需求;生命動力方面包括人生的取向、生活的動力、成就、承諾、道德、人際關係等等。因為,即如上述,老師要先擁有優良的質素,才能有所授予、影響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此外,學校尚需加強中層人員的培訓,使之與校長能同一方向、同心協力,帶領全體老師,執行既定方針,為教育的發展、也為下一代的福祉而付出自己的所能。再者:經費亦是重要的一環,學校應該在這方面撥用更多的經費,或申請其他資源的支持,因為培育的確是需要大量投資的,回報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我們知道:實踐才有機會成功,不實踐,便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了;而且,教師便是學校最矜貴、最有影響力的資產,能帶給學生愉快的人生,造福社會大眾,提昇社會質素。所以學校應在這方面,盡其所能,在經濟方面,支援教師校長的培訓。另外,非教職員的培訓也是必須的,學校會為他們每雙月召開例會一次,聽取他們的意見,也讓他們接受生命教育的培訓,讓他們感到被尊重、被重視,也讓他們知道學校的目標和使命,邀請他們參與教育工作的行列。就是邀請他們禮貌地接待訪客、耐心地接待家長、安慰病弱的學生,或在執行自己的工作任務時,表現出學校關愛的良好精神。這樣,他們的表現,當可強化學校辦學的功能,也加強學校積極的、融和的氣氛。7C12.7發展學校績效文化,建立自評/外評/互評機制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機制,這機制是讓在學校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各自所做的工作成效,但這成效是建築在互信、互利、自我完善的基礎上,否則這機制便帶來恐懼與疏離。所以本校已多次宣示評核的重點在於自我完善、發掘潛能,而非挑剔。因此,這機制的成功實有賴同工們平日的彼此提示、互勉、忠誠、信任。*目前情況:本校已訂定評核機制如下:(a)透過集體備課觀課(詳見C1-3.4節),各老師每年需觀課最少兩次,並在觀課後,立即在備課小組內,作出檢討;(b)每學年初,即公佈評核內容及方法,學年中作一次自我評核,學年末,被評核者及評核者一起面晤校長;(c)校方宣示評核的重點,在於自我完善、發掘老師潛能,並呼籲平日彼此多予提示,做好工作,使能在學年末評核時得到滿意成績。本校亦已開始評核校長的工作,協助校長接受各方面的意見,包括來自校監、老師、甚或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因為若校長的工作被各方面接受的話,他的理念才能推廣,他的領導才算有效,雖則這方法尚未臻完善,然而這方向是十分正確的。此外,評核的工作亦引申到團隊工作上,在每次活動完結後,都會作檢討,大活動則設問卷及討論;小活動則在小組內檢討。※新校計劃:上述的評核機制已算不錯,但仍可以改進。就是在表格的設計上,加入自我評核及上司評核的對照,如此比對下,我們對問題,會更為全面和客觀,或在有疑問的地方,再作探討,使之不至莽下判斷。再者,校方更鼓勵被評核者自行邀請夥伴,作額外之評核,作為自我參考。其次,校長的評核是非常好的措施,必須予以完善發展,一來可以協助校長被受各方面的接受,二來亦提示校長的任重道遠,是影響著數以千計的學童的福祉。再其次是:無論是學校活動、教學工作、小組工作等等,都須在訂定目標的同時,訂定評核標準,而那些標準必須是客觀的、可量度的、有效度的。如此,當完成工作時,便很容易透過檢討,確知工作是否達標,從而可以增強自信,甚至更進一步,作出自我策勵、勇於承擔的心態。最後,本校鼓勵每一位教職員都訂定自己每年的工作目標,同時也自訂可量度的達標的準則,目標可分長線的或短線的,也鼓勵把這目標在同事或夥伴之間分享,因為這些分享可強化自己達標的意願,也讓其他同事有機會予以鼓勵。這樣,經過一個時段之後,可量度的準則會幫助我們看出自己的成敗,從而引發檢討。其實,小小的成功,會帶來小小的喜悅,積聚小小的成功,必會帶來大大的成功,我們的向上心、自信心便會油然而生,內心的力量,也會源源而來,充滿生機和力量。要使這個「自我完善」的機制在社會上發生廣泛性的功能,提升社會質素,便必須在學生之中推廣,例如幫助學生訂定一年計劃、半年計劃、一段考的計劃、一週計劃、為他們設計表格、教導他們與人分享、檢討、反思,亦要教導他們在設定目標的同時,如何面對生命、面對逆境、面對不足、面對成功和失敗,從而掌握人生之道,去度一個精彩的及有意義的人生。的確,學生的成功,便是下一代社會的成功。8此外,這計劃尚要家長的支持,必須爭取家長的認同,呼籲他們支持子女,更鼓勵他們與子女一起參與這「自我完善」的計劃,如此,透過子女的成長、牽動家庭進步、整個社會充滿動力、欣欣向榮,這便是社會進步繁榮的基礎和動力。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完善的機制,也是成功的人生之道,一所學校,假若教師掌握,學生掌握,那麼,學校將瀰漫著優質的、自我完善的、追求卓越的文化,是會帶給各人一份驚訝的、強烈的喜悅,充滿自信和成功感。C12.8鼓勵專業交流在這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同儕互助、分享、砥礪是十分重要的,諸如彼此觀課、課程交流、座談會,甚或前往外地作訪問研究等等。因為其他地方的教育工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創建,所以,惟有不斷參考、思辨、學習,我們自己教育工作的質素,才會有所提昇。*目前情況:由學校安排、或教師主動參與,由教育署、大學、辦學團體、資源學校及志願機構主辦的交流會,從中汲取經驗和學習。※新校計劃:必須更進一步,與其他學校結盟,特別是同區份的、同一辦學團體的,彼此分享教學心得,例如課程計劃、教學電腦軟件、與大學合作進行研究工作、參與教署借調老師計劃、組織老師同盟等等。經費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下文C1-2.9所述,學校應該在這方面撥用更多的經費,或申請其他
本文标题:新校计划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