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阶段学说
一、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答: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特罗教授,在1962年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假期除外)学习直到获得学位。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普及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这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答:(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看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以质变推动量变,质、量共同发展”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观念的提升。从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报名资格来看,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人很广泛,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群体,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观相吻合。(2)课程设置的改进。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通过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组合,实行了选课制。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界限,实现了“大专业、小口径”的课程模式,这些措施的实行都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3)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体现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高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良性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对教育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冒进和极端,数量的增长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各学校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要认真评估自身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使学生不仅能够“进得来”,还要能够“学得好”,要使量和质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高等教育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本来就不是也不应是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量的增长是“有质”的量的增长,质的提高是“有量”的质的提高。另外,二者的协调还共同受制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当内外部条件不能满足需要时,二者的分离或不能同时兼顾便容易出现。因此,并不是二者不可协调,而是促使其协调的内外部条件如经费、管理等尚未得到满足从而引起二者的相对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定位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不是少数精英。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从原来处于适龄人口顶尖的10%扩大到15%,使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国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总之,在数量与质量及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一手抓数量增长、一手抓质量提高,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2、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目前高等教育毕业生中出现了结构性的供过于求的现象。造成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才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尽管大学生绝对数量不断攀升,但是由于一些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不少大学生不能发挥个人所学,施展聪明才智。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以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各个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都不能被短期现象所蒙蔽,而要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周期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保证能够培养出真正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并以此推动高等教育自身的良性发展。3、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政府一方面要引导人们转变观念,改变高等教育就应该在研究型和综合型大学中进行,职业教育不能够被纳入到高等教育范畴中去的看法。另一方面,加大对这些院校的引导和扶持,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办学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将这些院校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使学校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促进这些院校的健康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而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同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相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但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并不等于不求质量,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都应在各自的质量标准上力求达到高质量。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必然有别于马丁·特罗所描述的大众化的普遍模式。因此,在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使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得到良性发展,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修养?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答:一、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八个因素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教书,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真理、传授科学,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用真理说服人。在课堂上,我们不论怎样旁征博引,不论介绍什么观点,一定要明确都是为了阐述真理,弘扬科学,不能误导学生。这是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人格的力量,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以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正向激励,成为学生的优秀楷模。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在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是其他任何影响都难以比拟的。二、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自古以来,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我们青年教师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吸取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形成:“教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这样才能讲出与众不同、具有感染力的课。三、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要努力提高学术境界和科研水平。高校的教有一个与其他层次教师的本质区别,那就是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要出好的科研成果,决不是三五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的实践与修改,不断地完善,才能有所收获。做为青年教师,在科研上不仅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一步步从“经师”成长为“人师”,是青年高校教师的短期奋斗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的那一天就是成为合格高校教师的时候。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强调的是个人的基本素质与素养,并隐含不断“修炼”、提高自己的涵义。良好的修养是每个人在社会安身立命,得到尊重,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基本前提。对于旨在“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而言,修养更是息息相关,决定了教师本人的个人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培养与教育,甚至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方向。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非常高的个人素养,并对自己要有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1、坚定的政治方向高校教师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注意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学生,采用传达、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而不是简单的灌输。2、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道德,还应该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此外,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有非常高的责任感,重视因材施教,学而不厌,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应具有合作精神,注重与其他教师同事的相互合作,共同教育好学生。3、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既要“专”,又要“博”。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我。要掌握、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除了专业知识,还应该钻研经典与前沿的教育学理论。4、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有杰出的科学研究能力,将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过硬的教育指导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5、出色的科研能力高校教师除了教学,还应有杰出的科研能力,不断追求科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的进步,具备创新与创业精神,这样才能与教学相辅相成,培养出杰出的学生。6、杰出的管理能力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还需要杰出的管理能力,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给与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对于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需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引导。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们的素养:答: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感,强化“四个自信”。2、修身养性,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还应非常重视个人修养的培育提高,见贤思齐,向先哲、同事、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3、勤奋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业务水平的提高重在积累,坚持不懈。应重视课堂教学,力求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深入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科研,提高学术水平与开发能力;积极关注学科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
本文标题: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阶段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7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