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摘要: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由弗洛伊德创立,而后其追随者的发展,使其结构理论逐步完善。本文简要介绍了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观,和其追随者在此理论上的发展。并简单进行了个人的总结思考。精神分析是科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以潜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和其追随者建立的体系中的人格结构的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结构观,在后期,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在此基础上,其追随者又发展和延伸了此理论,使此理论更丰富和具有科学性。一、古典精神分析创立的人格结构论。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观。认为意识即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潜意识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其本我概念与潜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即人的动物性,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自我派生于本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现实条件的可能性,还要受到超我的制约,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其追求的是完美,使个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个体。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中,自我既要顺从本我的要求,又不敢违抗超我的命令,不敢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相对抗。如果过分地压抑本我的要求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果违抗了超我的命令又会引起良心的谴责;而与外部世界相对抗则会受到外界的惩罚。自我面对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一仆三主,而这三“主”的要求在本质上就是水火不容的。当自我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其潜意识概念是其人格结构理论乃至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石。而其提出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被大多数的追随者所认同和发展。二、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在概念上的发展。(一)在潜意识概念上的发展。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整合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人格称为心灵。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人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其作用就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其适应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的人格,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看来,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而意识,恰好是潜意识心理的产物。潜意识比意识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潜意识统辖的领域较意识广大得多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道的那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的发展。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与意识存在着双向交流或交换。通常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原创性的提出了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储存的是祖先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时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向的形式保持下来。其主要内容是原型。荣格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发展,并第一次从进化论的角度上分析了潜意识的生成。即集体潜意识的理论。而且荣格还把中国道教中人格结构理论整体的思想,融入在了其人格结构中。他认为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是意识和潜意识结合的产物,“有”“无”结合才能构成有机的整体。2、多拉德和米勒也关注潜意识,他们认为潜意识在决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的潜意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非文字符号化的经验,二是被压抑的经验。非文化符号化的经验主要是指个体在童年时期,尚未学会语言文字之前的经验。被压抑的经验通常是令人不快的、羞愧、厌恶、焦虑或恐惧的。3、精神分析学者罗洛·梅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观念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承认潜意识对人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传统文化等集体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人的价值系统。她在谈论潜意识时用的是原始生命力这一概念。原始生命力与自然的力量相关联,既可能激发我们善的一面,也可能转化为一种恶,整个生命力就在这两个方面之间流动。人们认识到这一自然驱力之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它。知识的获得可以给人一种驾驶他人的原始生命力。(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在本我、自我、超我概念上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了自我的概念,突出了自我的主动性。1、哈特曼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的一些模糊认识,强调了自我的主动性。他认为,自我并不一定要在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还有“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诸如知觉、思维、记忆、创造力的发展和学习等自我的适应心理机能活动。自我的起源、自我的自主性发展、能量的中性化和自我的适应过程。都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自我和本我是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与它同时发生发展。他认为个体未出生前存在一种“未分化的基质”。一部分演化为本我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演变为自我的自主性装备。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靠“自体成型”和“异体成型”。自体成型是指个体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异体成型是指通过改变环境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适应。并提出了两种自我的主动性。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哈特曼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基本人格结构上,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把精神分析纳入到了普通心理学的范畴里。并把自我的角色力量扩大,不再是本我和超我的协调者,而成为了拥有自主权利的勇士。有一些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趋势。2、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能量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自我的作用不仅是防御性的,其表现的行动都带有主动性。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即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3、默里的人格结构观,它认为本我是活力的源泉和难以接受的冲动的储存库,本我包含着积极的、建设性的冲动。自我不仅是冲动的压制者和约束者,它有自己的活力,引导本我趋向一种适当的表达形式。超我仍是来自以往的内在的行为调节者,但是后来因同伴及其他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个体与之认同的那些文学、历史、神话中人物相关的影响。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佳状态的各种形象所组成,以帮助他保持目标定向的生活。4、霍尼主张把人格看做是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有三种基本存在状态: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即为可能的自我,是指个体的潜能,可能发展成的自我。理想自我指自己的理想的自我形象。现实自我指个体现实中身心存在的总和。以上人格结构的理论,都强调了自我的主动性。把人格的发展看做是自我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当社会不断向前迈进,人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的时候,我们看到,人是社会的人。其自我的主动创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三)在人格动力系统上的发展1、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认为人格是由气质与性格共同组成的。人格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体质的、不可变的;而性格是可变的,它是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所构成。把性格看做一种内驱力系统,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其产生和发展是以适应社会为核心的。2、新精神分析内部社会文化学派的卡丁纳和林盾的人格与文化交互作用论、沙利文的人及互动的人格发展论。林盾和卡丁纳认为人格是个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有组织的集合。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就形成了文化中不同成员之间基本相似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结构。把人格看做是文化制度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与相互适应所形成的。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产生神话、宗教等。3、沙利文主张把人格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把人格看做一种能量系统。能量的积累代表紧张,能量转化或动能的结果使人消除紧张。紧张是需要的表现,需要产生于人际关系的失衡,驱使有机体通过能量转化以恢复平衡。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焦虑,焦虑也是在人际关系中发生的。个体为了消除焦虑,就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性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自我系统。在个人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对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将“好我”与“坏我”综合起来形成关于自己的整体形象。综上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逐渐的完善。可以概括为:结合图表,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在人格的深处,即潜意识领域的发展,主要是荣格的理论,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在社会性上的发展,主要是其后的自我心理学,突出了自我的主动性,强调自我的发展。总结描述如下,人格的结构,可以包括三部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潜意识,储存的是祖先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时代积累的经验。另一部分是个人潜意识,是个人在生活中记忆的深埋,主要是儿时的记忆和被压抑的记忆。其存在的形式是本我,即本能的自我。意识个人可以意识到的。其在人格形人格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情结原型人格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和超我的调节者发挥主动性,创造自我式上的存在是自我,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能量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形成的有道德的,文明的超我。整个人格的结构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人的本能,是其系统的动力之一。即人是要生存繁衍的。而人的自主的自身发展。是其系统的动力之二。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主动发展在人格动力上起的作用会日益增大。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4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