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桑园第一初级中学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时1主备人孙金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指出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及主要内容。3说出“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及表现。4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朝代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过程与方法:1研读课本和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做到论从史出。2在合作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乐于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心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史实,欣赏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2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学生从汉初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成功当中体会到:成由俭,败由奢。并认识到历代王朝初期治理的一般规律。。教学重点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材料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学习法教学过程及内容情境与问题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汉朝,因为历史上的汉王朝国势强盛,经常对外交流,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那在汉朝之前,叫什么族?华夏族。在秦朝的时候称华夏族为什么人?秦人。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后来被人们遗忘了。而汉大家知道汉族是自哪个朝代而得名的吗?以常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难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学情分析1、在认知能力上,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得到较快发展,但对于抽象概念不易理解透彻,例如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故而要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其掌握知识。2、在知识现状上,学生对“楚汉之争”及有关汉朝的课外书籍的学习对汉高祖刘邦有所了解,但对于汉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现状、政策稍显陌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习。王朝400多年的时间,汉族、汉人自汉朝而得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汉朝曾经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辉煌的朝代。第二环节:讲授新课一、西汉的建立引导: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出汉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地点和刘邦的称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教师解释归纳:作业就是农作之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经常了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老百姓,甚至人吃人,物价也很不正常,飞涨到一石米五千钱。这个时候的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是锐减的。而且这个时候连皇帝也很穷酸,醇是纯的意思,醇驷就是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贵为天子连坐的马车要凑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成,而堂堂的将相们也乘不上马车了,只能乘牛车去上朝。这说明这个时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景象。教师讲解: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没法在家耕田了,农业生产就荒废了;而在家耕田的农民赋税很沉重,吃不饱穿不暖,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秦末农民起义,还有楚汉相争,西汉建立前差不多有7年的战争战乱,这么多年的战乱会给社会带来什么?给社学生自主学习看一则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提问:刚建立的西汉,面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汉初期如此萧条荒凉的景象?回想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西汉建立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情?讨论回答学生通过读书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材料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回顾秦朝暴政、秦末战争等相关史实。会带来灾难和破坏。就是这些原因给刚刚建立的西汉带来很多后遗症——残破荒凉的社会问题休养生息二、休养生息政策讲解:1让士兵放下武器回家乡做什么?务农,把他们家荒废的田重新耕起来。2把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安顿好这些流民,也让他们回去耕田。这样用在农业上的劳动力就怎么样?增加了。3而且汉初的统治者也带着他的群臣亲自下田示范,下基层劝农,也就是要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4十五税一什么意思?就是农民只要把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就可以了,这种赋税叫做田赋,不用交那么多田赋了,农民的负担就减轻了,这叫薄赋。汉高祖让这些曾经跟随着他去蜀、汉、关中打仗的这些士兵,终身免除徭役的,这里的复终身就是终身免除徭役的意思,这就是减轻了徭役兵役。轻徭薄赋,人民就可以安居乐业,专心耕田发展农业了。从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秦朝这种暴虐的统治是不可行的,会引起民怨引起公愤的。那汉高祖要避免重蹈覆辙,要拯救这样一个贫穷萧条的国家,要稳住他的新王朝、稳住这个社会局势,他该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这个贫困问题?来看看从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内容。材料:1“兵皆罢皆归家”(解甲归田)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释奴为民)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鼓励农桑)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薄赋)“令士卒从入蜀、引出课题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经历了好几代统治者,执行了有六七十年的时间,给这个新生的国家带来了什么效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了,经济好转起来,这个新生的王朝也稳定下来了。三、“文景之治”稳定下来的汉朝,国力还是不够强大的,要想从恢复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理,所以接下来哪两个皇帝的时候有了进一步的治理?汉文帝、汉景帝。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儿子,叫刘恒,是个性情平和待人宽厚的人,做事低调,而且还很有孝心,她母亲薄氏生病的时候,汉文帝天天给她熬药,亲自为她母亲尝汤药。接下来的汉景帝叫刘启,是汉文帝的儿子,他继承和发展了他父亲汉文帝的事业,脾气比他父亲稍微暴躁一点。但是这两父子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发展励精图治,进一步的推行这个休养生息政策。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些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关心农桑。(进一步发展农业,继续发展经济。)2.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统治者不压迫人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减轻人民的负担。)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之前秦朝那些动不动就把人整成残疾的肉刑,到了汉文帝的时候,开始废除了,将原来的墨刑、劓刑和斩左右趾改成笞刑,笞刑就是用竹条、木板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废除了这种不道德的肉刑,就要更加汉、关中者皆复终身。”(轻徭)由学生来解析材料,得出结论。现在我们看课本,来小组合作一下,一起在课文中找找文帝景帝的四个主要的措施找出来划出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视以德化民,也就是统治者用恩惠道德来感化教化人民,这样人民才会服从你的统治,这叫以德服人。)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有个皇帝就是出了名的节俭?汉文帝,他以身作则,穿衣简朴,那个时候已经有布鞋了,但是他还是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就连他的龙袍,也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一穿多年,旧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的后宫也是穿着朴素的,即使给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有人送他千里马,他也拒绝了,汉文帝本来想修一个露台的,算了一下要花的钱相当于十户百姓的家产了,所以为了省钱还是舍不得建造这些宫室、园林,连他自己的陵墓和其他皇帝的陵墓比起来,都显的很简朴。做皇帝的,能节俭到这份上,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讲解:当时国家府库里积累了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也很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我们也考古发现有一个西汉酒器里面残留了大量的液体,是2000年前的西汉美酒,这说明当时有很多人喜欢饮酒了,而这个酒就是粮食谷物酿成的,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的粮食产量多起来了,可以证明当时的粮食已经很充足了。所以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经济怎么样?有了显著的发展,国家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政治怎么样?政治清明,因为百姓都安居乐业了,社会、政治也稳定下来了。所以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文景之治的影响材料分析法“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使得西汉度过了贫弱的难关,国力开始增强了。第三环节:课堂总结和巩固课堂总结(总结朝代兴盛起来的规律)治世之后,接下来就会出现一个盛世,到了西汉的盛世,这种休养生息的政策还能不能再继续下去呢?我们就下一节课再讲。板书设计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背景)(措施)(影响)
本文标题:桑园第一初级中学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