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短板快攻点9鉴赏语言手法要精准练习含解析
鉴赏语言、手法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怎么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的追求,也是考查鉴赏水平的重要角度;二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更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全国卷考查的热点,分值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改编]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1)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答:答案正确。(2)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答:答案正确。(3)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答:答案正确。(4)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答案错误。理由: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5)最后两句,写出扫敌寇、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答:答案正确。(6)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新颖别致的构思,把澄清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答:答案正确。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物象的能力。“酒”是诗歌中的重要物象,“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欢喜喻战后的欢快,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神往。第一个“酒”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势挥洒的心境;第二个“酒”表现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情态。我存在的问题:高效突破提升题型一语言类试题炼句题解题法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注意用2~3个词语概括出诗句写的内容。抓住特点。抓住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1.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2.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3.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照应上文,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在理解句意,明确手法的基础上,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炼字题解题法释词义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注意明确词语特点、词性。如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等等。明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字在诗歌中的意思(或:这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多为修辞手法)。析效果这个字的表达效果(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什么景色,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1.审题规范本题实际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要求分析两字是如何使景物特征鲜明的。2.思路规范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语境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这样才是完整的赏析,当然这几步要视具体的诗歌来加以确定。本题先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入手,“斗”修饰的是“两崖”,而“攒”修饰的是“群峰”。找出了修饰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诗句描绘的是什么情形。“两崖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逼近,犹如两兽相斗;“群峰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最后指出表达的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①“斗”,相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逼近,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攒聚,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文本见本专题短板快攻点7典例),完成问题。诗的最后两句(“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要求赏析句子的含意。属于局部设问。2.思路规范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分析诗句内容,并简要概括出诗句含意,然后明确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最后指出诗句的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诗句,最后两句是客观描写,没有使用表达技巧,故答案第一部分应该是概括出诗意。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题型二技巧类试题表达技巧题“四注意”注意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请赏析”等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注意范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续表表达技巧题“四注意”注意注意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注意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查清楚答题的要点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结合全诗分析点染手法。属于整体范围,小角度的设问。2.思路规范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各种表现手法的概念,主要是对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本诗为“点染”法,需掌握“点染”法的特点。点,点明旨意;染,即渲染、烘托旨意。其次要结合诗句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本题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的氛围,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是“点”,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句是“点”,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1.审题规范本题考查全诗的表达技巧,并明确了考查的角度,即表达技巧中的表达方式——描写,即描写人物的手法。要求结合诗句分析。2.思路规范解答表达方式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诗歌表达方式有抒情方法、叙事方法、描写方法等几种,并熟知每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其次要知道每种表达方式又可细分为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有什么效果;最后要根据原文确定运用了哪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抒发感情或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就描写的特点来说,我们需要考虑本诗用到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等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一、(2019·长沙高三统一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永遇乐刘辰翁①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②,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短板快攻点9鉴赏语言手法要精准练习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5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