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综合练习(附答案)
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综合练习(附答案)一、填空1、鲁迅先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两位老师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是一位方正质朴的博学宿儒,后者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特点)的学者,他的相片多年后还被鲁迅先生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篇作品,分别记叙了“我”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3分)3、《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曾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话中“他”指的是_________。(4分)4、《朝花夕拾》是一本正文只有十篇文章却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的经典作品,“温馨的回忆,深沉的情感,__________”交织在其中。如________中描述“我”在童年的乐园中获得了无穷的趣味,即使在看似严厉的老先生眼皮底下也能偷得其乐,这些“温馨的回忆”都表现出儿童欢乐自由的天性,也让人感受到到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深深怀念之情。而在两个场景、两段生活的对比中,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也得以凸显。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馨的回忆”中,寄托了对长妈妈深深的的感恩与悼念之情。而通过孩子对长妈妈的爱与恨,我们也可以看见长妈妈的可爱与可悲,她善良质朴却愚昧迷信,终究是__________的受害者。(7分)5.梳理《朝花夕拾》正文篇目,完成习题。(10分)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1)写“我”与小动物为友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2)写“我”日本留学经历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3)写“我”家乡赛会风俗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4)写“我”与父亲的关系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5)《朝花夕拾》正文十篇,多是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但__________(填篇目)例外,这是一篇以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二、选择6、关于《朝花夕拾》的关键词,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回忆性散文B夹叙夹议C内容丰富D童年经历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A《琐记》B《无常》C《故乡》D《藤野先生》8、《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文章是()(2分)A《后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9、《朝花夕拾》内容不是以回忆童年生活为主的一篇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五猖会》C《阿长与山海经》D《狗·猫·鼠》10、借动物来讽刺凌虐弱小的人的一篇是()(2分)A《父亲的病》B、《无常》C《狗·猫·鼠》D《猫·鼠·狗》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2分)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12、下列文章中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2分)A、《父亲的病》B、《二十四孝图》C、《无常》D、《琐记》13、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是()(2分)A、黄香温席B、卧薪尝胆C、孔融让梨D、道旁李苦14、因为大喊着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被我们起绰号为“肚子疼”的是()(2分)A、衍太太B、我母亲C、长妈妈D、沈四太太15、因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面目可憎的妇女形象是()(2分)A、衍太太B、我母亲C、长妈妈D、沈四太太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三、人物画像16、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写的是________。(2分)17、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2分)写的是________。18、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2分)写的是________。19、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睛。写的是________。(2分)20.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来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2分)写的是________。四、求学之路21、请根据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城市绍兴①②学校③雷电学堂、矿路学堂④篇章⑤⑥《藤野先生》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五、主要人物谱22、请根据表格中的示例,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无可填内容时请填“无”。(20分,每空一分)《朝花夕拾》主要人物谱人物主要篇章次要篇章主要事件人物特点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我种种奇怪的礼节;害死我的隐鼠;帮我买《山海经》愚昧迷信善良朴实父亲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范爱农》拿药引作幌子,诈骗勒索,不顾病人死活。得手后再推卸责任。教唆我偷母亲的财物,又背后造谣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出卖。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六、主题梳理23、根据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将篇目名称与对应主题用线连起来。(5分)(1)《阿长与山海经》A.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虚伪(2)《狗·猫·鼠》B.对先生的感激、敬佩和怀念(3)《二十四孝图》C.揭露和批判庸医(4)《五猖会》D.对童年生活的怀念(5)《无常》E.悼念友人,揭露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6)《范爱农》F.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7)《父亲的病》G.求知路上的艰难和追求进步的信念(8)《琐记》H.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9)《滕野先生》I.揭露世上没有公正,反讽“正人君子”(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J.怀念长妈妈七、简答24、《朝花夕拾》,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2分)25、《朝花夕拾》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4分)26、《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扁平的脸谱化的形象,而是真实、饱满而立体的。人物常有自己的内在矛盾。请仿照示例分析一个文中人物。(6分)示例:范爱农,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渴望社会变革,然而在面对黑暗现实时却看不到出路,无能为力,最终只能被黑暗吞噬。他既昂扬又消沉,既耿介倔强又懦弱妥协,这是他的内在矛盾。27、《朝花夕拾》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请结合具体篇目试说三种。(3分)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八、“我”的寄语28请任选《朝花夕拾》中的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可以用鲁迅的口吻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口吻)给这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160-200字之间)(10分)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寿镜吾藤野先生方正、质朴、博学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3.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4.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欢乐童年教“我”许多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帮“我”买来《山海经》封建思想5.(1)AF(2)IJ(3)DE(4)DG(5)《二十四孝图》;议论。6.D7.C8.B9.D10.C11.C12、B13.A14.D15.A16.范爱农17.藤野先生18.长妈妈19.寿镜吾20.衍太太21.①南京②仙台③三味书屋④仙台医专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⑥《琐记》22.《朝花夕拾》主要人物谱人物主要篇章次要篇章主要事件人物特点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我种种奇怪的礼节;害死我的隐鼠;帮我买《山海经》愚昧迷信善良朴实父亲《五猖会》《父亲的病》在我兴冲冲地要去看赛会时要我背完书才准去看望子成龙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无关心我的学业,长期帮我修改笔记。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范爱农《范爱农》无横滨初识生误会;故乡叙旧话苦闷;报馆案后更潦倒。耿直倔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能为力。陈莲河(此处填《父亲的病》无拿药引作幌子,贪婪而又谨慎、和语文在一起中小学语文史课外专项练习叶天士亦可,但后续空格中内容要对应上)诈骗勒索,不顾病人死活。得手后再推卸责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衍太太《琐记》《父亲的病》教唆我偷母亲的财物,又背后造谣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出卖。自私市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阴毒险诈。2324.《朝花夕拾》题目字面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喻指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25.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对童年、亲情、师生情、朋友情的怀念;对扭曲的人性、黑暗的现实及封建制度、思想的揭露和批判;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悲悯,对父亲的忏悔等。26.长妈妈,她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她关心孩子,要教“我”知礼守矩,然而教“我”的却是麻烦无稽的规矩,甚至还夹杂着封建迷信。她深受毒害已不自知,既善良朴实又愚昧迷信,这是她的内在矛盾。(答案不唯一,此为参考示例。能选择合适人物,有理有据有序的展开表述方可满分)27.对比手法,如《无常》《狗·猫·鼠》等;反讽手法,如《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等;白描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夹叙夹议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除《五猖会》《父亲的病》等。(此题七年级只需要答出写作手法与一个对应篇目即可,八年级以后应能就写作手法展开简析,分值也相应增加。)28.略
本文标题:《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综合练习(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