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首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徐永红“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说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约分打好基础。一节公开课我讲了《找最大公因数》,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一、精心设计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大胆探究。1、课前热身:在课的开始复习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通过小活动唤醒学生的旧知,以便于更好地过度和接受新的知识。2、导入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精心设计一个铺地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王叔叔选择地板砖。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自主学习中,我单刀直入,让学生完成课本里12和18的因数,,然后填进集合圈里,重要的是当两个圆圈交在一起时,学生无法理解圆圈的意思,这个步骤,得引导学生说出:交叉在一起的圆圈是公有的因数(也就是公因数),外面部分是填上独有的因数。4、在展示互动和反馈练习的环节中,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找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没有出现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或短除法,所以例举法完成后,我还是把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最佳的找最大公因数的途径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及不断地中验证得到的,所以整节课学生个性得到发挥。5、最后的评价环节,学生的互评很到位。评价同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需要提高的能力。二、找出不足,以便提高我认为这节课还算是比较成功,可是从前置学习单上来看,内容很少也很简单,并且学生展示方法少,可我却用了两节课才完成任务。所以,我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不能按进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存在和感到困惑的问题。我想还是我在处理某些课堂环节上浪费了时间,本来有些问题可以不必让学生讨论,而我却是什么问题都要学生讨论,非得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不可。对于有些概念,完全可以让学生探索归纳,然后老师总结得出。不必要非得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
本文标题:首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7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