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教师版
七下第1单元复习(新教材)(教师版)学生/课程初中语文-初一-语文年级初一学科语文授课教师选师无忧老师19日期2018-05-23时段14:22~14:52核心内容《孙权劝学》《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型一对一/一对N1.梳理本单元课文的知识点;教学目标2.通过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3.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进行写作。重、难点通过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进行写作。课首沟通上讲回顾(错题管理);作业检查;询问学生学习进度等。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单选题][多音多义字的认读;多音多义字的认读][难度:★★]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弥(mí)高慨(kǎi)叹兽铤(tǐng)迥(jiǒng)乎不同1/17B.亢(kàng)奋浠(xī)水咳嗽(sòu)荒谬(miù)绝伦C.惬(xiá)意校(jiào)对疙瘩(da)兀兀(wù)穷年D.揣(chuǎi)摩抹(mǒ)杀调羹(gēng)杀气冲斗(dǒu)牛【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C.“惬意”的“惬”应读“qiè”。2.[单选题][形近字字形辨识;形近字字形辨识][难度:★★]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选聘楚辞妇孺皆知B.楷油独裁马革裹尸C.衰微苛刻目不窥园D.赫然挚友锋芒毕露【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B.“楷”应为“揩”。3.[单选题][多义词;多义词][难度:★★]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平沙(平旷)萦带(弯曲)锲而不舍(刻)B.弥高(更加)气冲斗牛(争斗)磐石(大石头)C.沥尽(滴)踌躇(犹豫)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D.巴望(指望)见事(认清)刮目相待(看待)【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B.“斗”为星宿名,和“牛”一起泛指天空。4.[单选题][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易混成语辨析;易混成语辨析][难度:★★]下面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身为军人,为国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B.这个年轻人,凭借父辈留下的财富,忘乎所以到处惹祸,令路人义愤填膺。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参考答案】D【题目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忘乎所以,常常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D句赞扬的是人的读书精神,用这个成语显然与整句话的语境不符。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单选题][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难度:★★]下面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近10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堪忧。B.读了这篇文章,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道理。C.公司家大业大,更要注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不应有的浪费。D.凡事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B项缺主语,应去掉“读了”二字。C项“节省不应有的浪费”不通。D项“单靠自己”赘余。2/176.[单选题][成语、熟语的正确运用;成语、熟语的正确运用][难度:★★]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的科学家——邓稼先。(2)那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3)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的。(4)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的人物。A.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可歌可泣家喻户晓B.当之无愧任人宰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可歌可泣C.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D.可歌可泣家喻户晓任人宰割鲜为人知当之无愧【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任人宰割: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7.[单选题][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难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B.《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D.萧红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资治通鉴》为司马光主编。导学一知识点讲解1:第1课《邓稼先》(一)主题解说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二)重点字词(1)正确辨音:热泪盈眶(kuàng)可歌可泣(qì)鞠躬尽瘁(cuì)彷徨(pánghuáng)3/17鲜红(xiān)鲜为人知(xiǎn)殷红(yān)殷切(yīn)(2)成语积累: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知人之明层出不穷马革裹尸(三)文学/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2)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3)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四)重点语句、段落(1)小标题:“两弹”元勋——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不能走”——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说明了邓稼先高尚的奉献精神。例题1.[概括人物形象;记叙文阅读;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记叙文-内容概括][难度:★★]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得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1)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2)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4/17(3)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参考答案】(1)B;(2)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3)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4)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思维对话】第(3)题思维障碍:未能抓住对比手法,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教法指导:两者对比,其作用就是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如奥本海默喜欢高调,锋芒毕露,邓稼先则相反忠厚朴实。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我爱展示1.[记叙文-内容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记叙文-内容分析;记叙文-信息筛选;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现代文阅读][难度:★★]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5/17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立志上天入海→→→取得巨大科研成果(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①直到上
本文标题: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9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