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3分)沮.丧(jǔzǔ)倾.角(qǐngqīng)适当.(dāngdàng)疙.瘩(gēgā)橡.皮(xiàngxàng)趴.下(pābā)2.看拼音写词语。(5分)tuíránqǐyuángānzàodǐyùshénmì()()()()()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2分)A.龙凤呈祥B.呆头呆脑C.念念有词D.威风禀禀4.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我国在加强极地科学研究的同时,还逐渐走向了科普时代。A.观察B.观测C.考察D.考查5.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提示填空。(4分)别出心()技高一()大()流星得意()()(1)请写出一个与画线词语形式一样的四字词语:。(1分)(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1分)还有同学,想,给竹节人粘成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A.听了王老师的话,使我受益匪浅。B.哈尔滨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城市。C.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半。D.天体是否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是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7.依次在横线上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常怀感恩之心,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诚与团结,。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②少一些欺瞒与涣散③少一些争吵与冷漠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C.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D.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至少应该具备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和足够的光和热。9.句子练习。(11分)(1)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举例子)B.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列数字)C.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打比方)(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试着写写同桌读书入迷的样子)(4分)(3)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选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法写一写)(4分)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竞选班长③请妈妈允许看课外书[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10.判断。(10分)(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等情形,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怀念。()(2)《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说明文,全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进行说明的。()(3)《故宫博物院》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文章着重介绍了乾清宫,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4)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因此不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5)“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这段话使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1.填空。(4分)春天来了,人们纷纷出去踏青,宋朝诗人朱熹“”,发现“”,花儿五颜六色的,东风吹拂着花儿和树木,这一派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不禁感叹道:“,。”12.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11分)①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②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③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④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⑤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niànniànyǒucí(),quánshénguànzhù(),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⑥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⑦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⑧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1)语段选自课文《》,作者是。(2分)(2)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2分)(3)第①自然段中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讽刺或否定(4)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的情景,本段主要通过对老师的和描写,表现了老师当时的。(3分)(5)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有什么阅读任务的同学很可能会重点阅读本语段?(2分)()A.写玩具制作指南B.体会传统玩具给学生带来的乐趣C.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D.描述下课同学们一起玩的情景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百合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③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诗句赞美了百合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④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来源:Z§xx§k.Com](1)百合原产于中国,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之意命名。(1分)(2)及至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大诗人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2分)(3)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百合的用途。(3分)(4)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3分)(5)第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金百合的特色。(3分)14.习作。(30分)在我们眼中,世界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如一个地方、一件物品、一株植物、一只小动物……请你从中选择一种,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习作。先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然后再动笔。题目自拟,450字左右。参考答案1.jǔqīngdànggēxiàngpā2.颓然起源干燥抵御神秘3.D4.C5.裁筹步扬扬(1)示例:小心翼翼(2)别出心裁技高一筹6.C7.C8.B[来源:Z,xx,k.Com]9.(1)A(2)示例:他仔细盯着书中的内容,细细地品读着,有时开心地笑着;有时眉头紧蹙,好像要哭的样子;有时又深深地叹气,令人捉摸不透。(3)示例:①保护环境有这样几个作用:一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如果资源环境遭受破坏,那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就会变得不那么理想;二是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在为人类子孙谋福利;三是保护环境体现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10.(1)√(2)√(3)×(4)×(5)×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2.(1)竹节人范锡林(2)念念有词全神贯注(3)B(4)老师玩竹节人动作神态专注(5)C13.(1)百年好合(2)南北朝陆游(3)可以食用,药用,还值得观赏。(4)举例子作比较金百合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5)一茎多朵花色多样蕴含香味14.略
本文标题: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0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