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个基本点。P4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43、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P54、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55.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P76.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P8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99、我国经济已由增长高速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10【问答题梳理】1.改革开放有何重要性?答:(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3(2)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2.中国腾飞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从“引进来”到共建“一带一路”等,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答:中国的腾飞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答:(1)中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答: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答:(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7.如何共享发展成果?答:(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5)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一句话必背】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P14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P18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5.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P25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问答题梳理】1.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P14答:(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P17-18答:(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3)创新是国家国运所系。(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活力。3.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国情)(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答:(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3)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能为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答:(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6.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答:创新精神表现为:(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7.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8.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原因?答:①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②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③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一句话必背】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P332.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P343.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P34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P34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P36【问答题梳理】1.我国社会民主具有什么特点?或:“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有哪些?(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5.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8.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句话必背】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5.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6.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3.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②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6.怎样厉行法治?(要求)①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④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一句话必背】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3.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问答题梳理】1.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义内容?P60答: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文化自信的含义?①含义: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6.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7.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1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