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与名著导读一附答案解析教师版
七上课外古诗鉴赏与名著导读(一)(教师版)学生/课程初中语文-初一-语文年级初一学科语文授课教师选师无忧老师19日期2018-05-23时段14:22~14:52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课型一对一/一对N上受降城闻笛》诗歌鉴赏1.把握《朝花夕拾》中重点篇目,把握情节与人物形象,理解主题。2.古诗内容与主题的把握;学会初步鉴赏诗歌中的重要句子。重、难点诗歌的初步鉴赏;名著重点篇目主题的理解。课首沟通上讲回顾(错题管理);2.作业检查;3.询问学生学习进度等。知识导图1/18课首小测1.[一般型默写][难度:★]根据文本,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参考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2.[理解型默写][难度:★★]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极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诗句是:,。【参考答案】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题目解析】注意“岐”字的写法。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极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来理解性默写。3.[画面描述;内容感知;内容感知;画面描述][难度:★★]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他的行踪是峨眉山─()─()─()─()(2)请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题目解析】(1)找到诗句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即可。(2)描述画面不同于简单的翻译诗句,要求描述语言尽可能的丰富生动呈现出一幅图画。知识梳理1.《朝花夕拾》名著导读(1)关于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关于创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3)关于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3/18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却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4)关于主要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5)关于艺术手法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②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③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④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4/18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⑤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课外古诗词四首鉴赏(1)关于作者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仙”。②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③岑参,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岑参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④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2)关于主题《峨眉山月歌》用了五个地名,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运用了对比手法,书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感时伤世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由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引出遥望故乡长安,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描写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以及如泣如诉的笛声,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3)关于字词释义半轮:半边,半个。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发:出发。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寻常:经常。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农历三月。强:勉强。登高: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风俗。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傍:靠近。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尽:全。5/18(4)关于理解性默写《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中直接抒发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两句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中隐写“风景不殊,山河有异”的世乱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巧用典故,并反其意而用,写出旅况凄凉萧瑟的句子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属于想象之景的句子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回乐
本文标题: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与名著导读一附答案解析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5613 .html